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阿德勒正向教養,終結2-12歲孩子的無理取鬧,親子一同與情緒作朋友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58737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第一本教養心智圖,攻心也交心的親子對話指南
STEP BY STEP化解35種日常教養關卡

王宏哲 天才領袖親子教育集團執行長
李顯文 《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
周育如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主任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楊俐容 親職教育專家 聯合推薦

法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協會」育兒論壇,媽媽網友熱烈推薦

本書特色:
1. 全書捨棄長篇文字論述,以大量的圖解與幽默插圖呈現教養原則與方法,包括簡明易懂的心智圖和step by step的流程圖,讓讀者迅速掌握孩子不想或不能的內在機制。
2. 由阿德勒心理學出發,教導父母用正向教養的語言,與孩子一同察覺壞情緒、並將之轉化為行動。
3. 由各種具體情境(上學、吃飯、睡覺、逛街等),羅列孩子鬧脾氣的狀況,邀請父母轉換觀點,從孩子的角度,真實地理解每天生活中的衝突背後原因。
4. 結合教養工具與覺醒療癒,既幫助父母不動氣、不恐嚇與自我調適,也能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

孩子像是心不在焉,實際上是富有創意;
孩子膽大妄為,實際上是有好奇心;
孩子很任性,實際上是熱情洋溢;
孩子是愛哭鬼,實際上是極為敏感... ...
孩子很番、很難搞,正是需要我們的理解與幫助的時刻!

孩子不肯配合生活常規,行為無法自律,在家裡變成小霸王,在外頭無法應付人際相處,卻覺得自己是遜咖... ... 孩子究竟是不做,還是不能?這一切又是父母沒教好?這本書是為了你的困擾而生!

本書是臨床心理師與插畫家合作,以心理學知識與正向教養出發,解析日常生活裡最常上演的35種孩子失控狀況。全書以清晰的步驟呈現教養原則與方法,搭配幽默插圖,讓父母找到親子對話的關鍵,具體地活用。

作者希望這些方法幫助父母轉化自己面對孩子胡鬧時的氣惱,改變為人父母的難處,也化解孩子的歡必霸,親子一同學習與情緒作朋友,創造雙贏的家庭關係。

網路評論
「每個或多或少會接觸孩子的人,都必須讀這本書。這就是我以往夢想能擁有的那本書。」 - - 法國教育工作者奧荷莉(Aurélie)
「這本書透過全彩的視覺化語言呈現,內容淺顯易懂,並以天下父母都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依據。」 - - 法國「學習教養」 網站 (http://apprendreaeduquer.fr/ )
「如果您希望提供孩子的教養,具有正向教養的益處,您絕對要讀這本書。」 - - 法國「正向老爸」 網站 (http://papapositive.fr/ )

安-克萊兒是四個孩子的媽媽,也是臨床心理師。在她的診所中,她接待大量遇到難題的孩童(和他們的父母)。而她也籌劃正向教養工作坊,協助大家過好每天的家庭日常生活。

  • 前言
  • 孩子不肯
    • 他不肯穿衣服
    • 他不肯上學
    • 他不肯坐好吃飯
    • 他不肯吃東西
    • 他不肯幫忙做家事
    • 他不肯整理房間
    • 他不肯寫功課
    • 他不肯用功寫作業
    • 他不肯睡覺
  • 孩子無法自律
    • 聽到「不行」,他就胡鬧
    • 他胡鬧,而且還打破東西或罵人
    • 他在商店裡胡鬧
    • 他在餐廳胡鬧
    • 他用3C產品時胡鬧
    • 他在車子裡胡鬧
  • 孩子覺得自己是遜咖
    • 他覺得自己在學校很差
    • 他想要一步登天
    • 與其做了受挫,他寧可放棄不做
    • 他不喜歡輸
    • 他很消極
    • 為了覺得自己不是遜咖,他不惜撒謊
    • 他為了讓自己安心而說大話
  • 孩子變成家裡的小霸王
    • 他為了讓人接受自己而反抗
    • 他挑釁、頂嘴,又蠻橫無禮
    • 他製造噪音
    • 他干擾交談
    • 他凡事都得三催四請,這很耗時
    • 他叫醒家裡所有人
    • 他故意找兄弟姊妹麻煩
  • 與人相處,這很複雜
    • 他完全沒有朋友
    • 他很難和好朋友好好相處
    • 他沒有受邀參加生日聚會
    • 他擾亂別人/別人擾亂他
    • 他對人動粗
    • 他看起來沒教養
  • 十種方式改進我們的教養之道
    • 一、練習觀察,訓練自己注意孩子
    • 二、學習進入孩子的世界,與他溝通
    • 三、為了指引孩子走到更遠的地方,我們必須從他的現況來激發才能
    • 四、在孩子前行的路上,我們要鼓勵他
    • 五、了解孩子鬧彆扭的表現背後,藏了什麼需求
    • 六、與孩子一起培養自我調整的習性,使彼此的EQ更高
    • 七、為了陪伴孩子成長,我們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養立場
    • 八、塑造社會情感能力
    • 九、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維繫親子關係
    • 十、集中心力處理重要的事,需要時間完成的事,就留給時間處理
  • 結論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