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幹嘛要用吼的啦!不動怒也能搞定孩子的45個關鍵技巧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13796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序文 管教孩子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
  • 第1章 與孩子當好朋友的9個方法
    • 01 懂得使用權威,就不必大吼大叫
      • 看到父母「發威」,孩子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
      • 讓孩子清楚,親子的權利位置原本就不平等
      • 與孩子平起平坐,是在自找麻煩
    • 02 當「孩子的朋友」勝過當「完美父母」
      • 沒有「完美父母」,只有「孩子的朋友」
      • 「高品質家庭時間」是破壞和諧親子關係的陷阱
      • 不論父母怎麼做,孩子都會抱怨「爸媽不公平」
      • 每個孩子不一樣,不能「一視同仁」的教養
      • 不要指望孩子會回報你「完美」的愛與奉獻
    • 03 「威信」比「專制吼叫」更能教會孩子生活自主
      • 寬容管教,會讓孩子利用父母的罪惡感來爭權
      • 「威信」比「專制」更能得到孩子的尊重
    • 04 吼叫威脅,只會使把你當成「恐嚇專家」
      • 孩子隨時都在觀察與測試父母的威信底線
      • 父母動不動就威脅恐嚇,孩子就會消極抵抗
    • 05 規則清楚,就能讓孩子學會不自找麻煩
      • 有些事情就是必須訂定無可商量的規則
      • 在青春期結束前,孩子都得被教導和約束
    • 06 規則,可約束孩子完成他們本分內應該做的事
      • 凡事讓孩子「自由選擇」,就是父母失職
      • 訂規則是為了保護孩子,但執行時要有彈性
      • 不同規則有不同的達成方法
      • 處理親子間的衝突需要努力和耐心
      • 給孩子一些自由和彈性
    • 07 別為了讓孩子聽話,而製造孩子的罪惡感
      • 利用「罪惡感」控制孩子,會造成他一生的陰影
      • 與其製造孩子的罪惡感,不如直接說出對他的期望
      • 有時候,有罪惡感不見得是壞事
    • 08 孩子的敵意,其實是想測試父母對界限有多麼堅持
      • 別想控制一個追求自我的孩子,那只會自找苦吃
      • 設定界限與挑選戰場是必要的
      • 處罰孩子前,先想想「這件事有多重要?」
  • 第2章 正確解讀孩子反抗行為的7訣竅
    • 01 說話「有分量」比「高分貝」更能讓孩子服氣
      • 不必在乎衝突如何發生,要在乎如何回應衝突
      • 孩子可以用情緒面對衝突,但父母不可以
      • 把「輸贏」放一邊,才能真正解決親子衝突
    • 02 別被「愛的教育」口號約制,而假意接受孩子的不當行為
      • 父母該立場一致,聯手對付孩子嗎?
      • 父母的虛假與矛盾心態,孩子其實很容易察覺
      • 父母迷思「愛的教育」,害孩子不知所措
    • 03 父母以權威「贏」孩子,孩子不見得會服「輸」
      • 解決衝突的關鍵,是「親子關係」而非「輸贏」
      • 「贏了」面子就會「輸了」孩子
      • 接受「衝突」是生活的一部分,就能理性處理
    • 04 三個關鍵時刻,會讓親子衝突更惡化
      • 1.雙方吼叫爭辯,為了輸贏而僵持不下時
      • 2.孩子發現自己能夠逼父母讓步時
      • 3.父母的嘮叨說教激起孩子宣戰的決心時
    • 05 把握5個步驟,從容解決親子衝突
      • 1.預先作好心理準備與因應對策
      • 2.父母的要求是什麼,要清楚讓孩子知道
      • 3.規則少、簡單扼要,讓孩子可輕易讀懂並內化
      • 4.預先設想如果規矩被破壞了該怎麼因應
      • 5.教孩子重要的溝通技巧,比批評或懲罰他們的行為來得積極
    • 06 正確解讀孩子的抗拒行為所傳達的訊息
      • 父母必須懂得解讀孩子每次抗拒行為所要傳達的訊息
      • 經常檢討處理親子衝突的態度,並隨孩子的年紀修訂規則
      • 隨時檢視規則的適用性,就能把孩子的抗拒變成合作
    • 07 阻擋孩子尋求自立,會更激化親子衝突
      • 尊重青春期孩子尋求精神自立
      • 該抓緊或放手,得視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來決定
      • 採取規則協商方式,可有效解決與青春期孩子的衝突
  • 第3章 提升陪伴品質的5個練習
    • 01 只要練習,每個父母都能建立健康親子關係
      • 把心思都投注在工作上的父母
      • 過度熱衷追求注自己的興趣的父母
      • 陷在婚姻困境裡的父母
      • 因疾病而心有餘力不足的父母
    • 02 再忙,也要讓孩子感受到「被陪伴」
      • 瑣碎時間的陪伴,也可以讓孩子感到滿足
      • 最簡單的事情往往就是最美好的陪伴
      • 陪伴,孩子才能獲得生活上的全面學習
      • 實在沒有時間,又該如何讓孩子感覺到被「陪伴」?
    • 03 適時、有要領的與孩子溝通
      • 與孩子溝通時,要適時且適所
      • 停止老愛為孩子做決定的壞習慣
      • 孩子需要的是引導,不是聽命行事
      • 用心傾聽,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的誠意
    • 04 建立親密、溫暖的家庭凝聚力
      • 家庭凝聚力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力量
      • 沒有負擔的談天說地就是最好溝通
      • 暫時離開工作與責任,陪孩子快樂遊戲
      • 幽默的氣氛是全家人情緒的調和劑
    • 05 共同價值觀,凝集一家人互相支持的力量
      • 全心接納孩子,但堅守嚴明紀律
      • 承認並尊重孩子的感覺及欲望
      • 支持孩子但不要求完成超出其能力的事情
  • 第4章 引導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的9種方法
    • 01 溝通方式應有彈性,要依孩子的年紀調整
      • 小學以前的溝通技巧:不要直接告訴他們「不行」
      • 小學階段的溝通技巧:教導孩子不要「盲目追求流行」
      • 青春期的溝通技巧:誠實的讓他們知道「可」或「不可」
    • 02 正確的溝通技巧:詢問↓傾聽↓簡潔陳述↓引導解決
      • 以「詢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答案或問題
      • 傾聽孩子並調整自己的想法與感覺
      • 簡潔陳述孩子的重點,會使他更有信心溝通
      • 引導並接受孩子所提出的建議
    • 03 不用開口說話,照樣能有效溝通
      • 肢體動作能夠表達內心的想法
      • 「打屁股」有時候也是一種有效的非口語溝通
    • 04 三個步驟,便可預防孩子情緒失控
      • 想讓彼此冷靜下來,再處理問題
      • 教孩子換個方式看待並處理情緒問題
    • 05 引導孩子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
      • 用故事引導孩子,但切勿流於說教
      • 給孩子一個引子,然後給他空間自行解決問題
    • 06 感到被接受、肯定與重視,孩子自然願意打開話匣子
      • 感受到孩子的心聲時,要協助他說出來
      • 透過遊戲,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 認真看待孩子的感受,是協助他吐露出聲的關鍵
      • 幫助孩子說實話,才能正確的幫他解決問題
      • 勿將說謊的行為「合理化」
      • 就算「善意謊言」也不該說
    • 07 孩子誠實認錯時,就不要處罰他
      • 無須過度誇大「誠實」的重要性
      • 把處理說謊的重點放在「承認」而非「處罰」
      • 即使孩子仍得接受處罰,也要讚美他說實話的勇氣
    • 08 家庭會議可使親子溝通更徹底
      • 讓孩子參與決議過程,有助於他們明瞭父母的立場
      • 家庭會議是讓孩子發洩心中不滿的最佳時刻
    • 09 讓孩子主持家庭主議,更可令其暢所欲言
      • 孩子可以提建議並訂規則,但須由父母監督執行
      • 會議時間不要過長,以免孩子失去耐心與專注力
  • 第5章 引導孩子肯定「自我感覺」的8技巧
    • 01 父母不接受孩子的情緒,孩子就容易自我否定
      • 孩子有權擁有並表達自己的感覺
      • 「鼓勵」是解決孩子情緒問題的不二法門
      • 用心聽事情的真相,也聽懂孩子的心聲
      • 掌握傾聽的訣竅,溝通就能事半功倍
    • 02 被孩子激怒時,父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 盛怒時,記得深呼吸、說話慢、語調柔
      • 孩子對父母吼叫,是為了反抗強勢與權威
      • 爭論沒有贏家,孩子也無法從中學到好規矩
      • 管不住自己的情緒時,要先管住自己的舌頭
      • 把眼光放遠,問問自己「這件事有多重要呢?」
      • 別讓「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你的理智
    • 03 給孩子表達不滿情緒的機會
      • 掌握兩大原則,解除孩子的不滿情緒
      • 最有效的教養訣竅就是「傾聽」
      • 孩子的抱怨再微不足道,父母也要認真聆聽與看待
    • 04 引導孩子適當地發洩壓抑的憤怒情緒
      • 引導孩子去感受、辨識並接受他們的憤怒情緒
      • 教孩子透過語言或繪畫方式「一吐為快」
      • 利用「問診」的技巧,讓孩子發洩欲求不滿的負面情緒
    • 05 以建設性的態度,處理孩子令人接應不暇的情緒
      • 任何事情都可能令孩子怒氣高漲
      • 媽媽經常成為孩子情緒的出氣筒
      • 以冷靜的態度處理孩子的情緒,幫他紓解壓力
      • 協助孩子建設性解決憤怒情緒的步驟:辨識↓健康表達↓控制
    • 06 即使不忍心,也要堅定拒絕孩子的不當要求
      • 不需要對孩子的每個要求都高度關切
      • 堅定原則與態度,孩子花招百出的要求就無法得逞
      • 別對孩子失望的表情心軟,而拒絕不了他的要求
      • 以充足的理由清楚拒絕孩子,並讓他們了解父母的立場
    • 07 別要求孩子滿足你的刻板期待
      • 別對孩子有刻板印象,也絕對不作比較
      • 讓孩子明確的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
    • 08 成為孩子的情緒諮詢專家,協助他們培養健康情緒
      • 了解孩子先天與後天的差異
      • 能讓孩子憤怒的事情,都是培養其健康情緒的好媒介
      • 了解孩子的興趣及性向,才能真正的溝通
  • 第6章 教導孩子學習「自我約束」的8個練習
    • 01 孩子學會「自我約束」,媽媽就可以不吼罵
      • 幫孩子建立行為的標準,並耐心、堅持地要求他們遵守
      • 為孩子訂定稍微高於其能力的行為,可以助其成長
    • 02 正向管教孩子,五個步驟就能見效
      • 1.懂得與孩子雙向溝通
      • 2.管教要合乎邏輯、公正、有效
      • 3.考慮孩子是否有能力一次完成父母的期望
      • 4.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與「提出解決方法」的能力
      • 5.對孩子可能發生的預作準備
    • 03 愛,然後才能解決孩子越軌行為
      • 嚴厲處罰不但無效,也無法解決孩子的越軌問題
      • 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比較容易被糾正
      • 「愛,然後才有順從」是教養孩子的金科玉律
    • 04 拋開吼叫、打罵,用心教孩子自律
      • 把打罵變成陪伴,孩子的壞行為便會自然消失
      • 只要懂得三個訣竅,就能教會孩子「自律」
      • 孩子表現出壞行為時,最需要被關愛
    • 05 好行為是「自律」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
      • 讓孩子學會「自律」,父母就可以省了棍子
      • 要善用「好原則」來管教孩子
    • 06 錯誤的管教會降低孩子的自律能力
      • 改變孩子的壞行為,就要耐心無限
      • 不是所有壞行為都需要「管」
      • 父母越能以身作則,孩子就越不需要被管教
    • 07 適時、有效且適度處罰的三步驟
      • 1.立刻採取行動
      • 2.設定合乎邏輯的後果
      • 3.取消某項孩子特別喜歡的特權
    • 08 不處罰,也可以教會孩子「負責」
      • 懂得「負責」的孩子,自然會自律
      • 不處罰,孩子一樣學會「負責」與「自律」
  • 第7章 結語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