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培育未來人才:T型人才工作坊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37132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真實世界裡的問題往往複雜又充滿不確定,常讓傳統學校教育培育出的單一專長「I 型人才」一籌莫展。因此,兼具專業與跨域視野的「T型人才」也就應運而生:T的垂直筆劃象徵對專精領域的深入,水平筆劃則代表對於其他領域的廣泛涉獵與整合能力。
  一個好的T 型人才,兼具本身專業技能以及與其他領域接軌的良好合作力,能由真實世界中找出真正的問題、並為跨領域思維解決問題的創新人才。

劉佩玲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土木工程博士。自2006起帶領跨校、院研究團隊,開啟跨領域對話合作,推動智慧生活科技之研究與人才培育。2008年成立臺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確立使用者導向之發展方向,並整備該中心使用者經驗創新之能量,更將使用者經驗創新方法導入指標性企業及政府機關,具體實踐學界與企業共同創造的新思維,也樹立產學合作新典範。

康仕仲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副教務長、史丹福大學博士。從事工程視覺化、自動化機器人、防災資訊、跨領域工程教育以及智慧生活科技與高齡福祉發展等研究,曾榮獲全美博士傑出論文獎。現擔任國際期刊Visualization in Engineering 之總編輯,編輯十餘本工程視覺化及機器人自動化主題之特刊和專書,發表超過50篇的期刊論文。在國立臺灣大學開設電腦繪圖、遊戲引擎、資料視覺化及機器人等課程,曾獲得優良教師獎。

  • 導讀
  • 作者簡介
  • 第一部分 教學理念導論
    • 第一章 教育實驗室
      • 第一節 未來人才應有什麼樣的規格?怎麼培育?
      • 第二節 如何培養學生成為跨領域創新的T 型人才
      • 第三節 人才培育策略:T 型人才工作坊
      • 第一章 重點回顧
    • 第二章 T型人才工作坊如何開始?
      • 第一節 籌辦T 型人才工作坊五步驟
      • 第二節 課程設計四元素
      • 第三節 日程表與內容規劃
      • 第四節 如何定題目?
      • 第五節 如何安排作業?
      • 第六節 科技元素如何帶入T 型人才工作坊?
      • 第七節 何時需要加入Pre-Workshop ?
      • 第八節 如何安排場域?
      • 第九節 跨領域老師如何合作?
      • 第十節 如何引導學生?
      • 第十一節 如何培訓助教?
      • 第十二節 不可忽略的細節
      • 第二章 重點回顧
    • 第三章 T型人才工作坊標準作業流程喬惠
      • 第一節 課程規劃
      • 第二節 教學方法規劃
      • 第三節 T 型人才工作坊細節
      • 第三章 重點回顧
  • 第二部分 教學實作工具
    • 第四章 課程工具箱:定義問題工具
      • 第一節 田野調查
      • 第二節 口述歷史
      • 第三節 老化體驗
      • 第四節 飲食觀察
      • 第五節 親和圖法
      • 第六節 觀察需求
      • 第七節 脈絡訪查
      • 第八節 體驗式學習
      • 第四章 重點回顧
    • 第五章 課程工具箱:解決問題工具
      • 第一節 繪本設計
      • 第二節 色彩設計
      • 第三節 Gadgeteer 設計
      • 第四節 LEGO 設計
      • 第五節 電子積木設計
      • 第六節 體感遊戲設計
      • 第五章 重點回顧
    • 第六章 課程工具箱:定義問題+解決問題工具
      • 第一節 設計思考
      • 第二節 使用者測試
      • 第三節 ACE 模式設計思考法
      • 第四節 參與式設計
      • 第五節 服務設計
      • 第六節 情感經驗設計
      • 第六章 重點回顧
    • 第七章 教學評量工具
      • 第一節 總論
      • 第二節 量化評量工具
      • 第三節 質化評量工具
      • 第四節 教學評量操作實例
      • 第七章 重點回顧
    • 第八章 活躍的教室
      • 第一節 報導一:銀髮好幫手 ╳ 工程新感受
      • 第二節 報導二:腦力補給 ╳ 銀髮科技
      • 第三節 報導三:部落探索 ╳ 在地設計
      • 第四節 報導四:樂齡生活 ╳ 宣導照護
      • 第五節 報導五:活躍銀髮 ╳ 智慧助行
      • 第六節 報導六:彩色智齡 ╳ 視覺設計趣
      • 第八章 重點回顧
  • 本書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