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真實世界裡的問題往往複雜又充滿不確定,常讓傳統學校教育培育出的單一專長「I 型人才」一籌莫展。因此,兼具專業與跨域視野的「T型人才」也就應運而生:T的垂直筆劃象徵對專精領域的深入,水平筆劃則代表對於其他領域的廣泛涉獵與整合能力。
一個好的T 型人才,兼具本身專業技能以及與其他領域接軌的良好合作力,能由真實世界中找出真正的問題、並為跨領域思維解決問題的創新人才。
一個好的T 型人才,兼具本身專業技能以及與其他領域接軌的良好合作力,能由真實世界中找出真正的問題、並為跨領域思維解決問題的創新人才。
劉佩玲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土木工程博士。自2006起帶領跨校、院研究團隊,開啟跨領域對話合作,推動智慧生活科技之研究與人才培育。2008年成立臺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確立使用者導向之發展方向,並整備該中心使用者經驗創新之能量,更將使用者經驗創新方法導入指標性企業及政府機關,具體實踐學界與企業共同創造的新思維,也樹立產學合作新典範。
康仕仲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副教務長、史丹福大學博士。從事工程視覺化、自動化機器人、防災資訊、跨領域工程教育以及智慧生活科技與高齡福祉發展等研究,曾榮獲全美博士傑出論文獎。現擔任國際期刊Visualization in Engineering 之總編輯,編輯十餘本工程視覺化及機器人自動化主題之特刊和專書,發表超過50篇的期刊論文。在國立臺灣大學開設電腦繪圖、遊戲引擎、資料視覺化及機器人等課程,曾獲得優良教師獎。
- 導讀
- 作者簡介
-
第一部分 教學理念導論
-
第一章 教育實驗室
-
第一節 未來人才應有什麼樣的規格?怎麼培育?
-
第二節 如何培養學生成為跨領域創新的T 型人才
-
第三節 人才培育策略:T 型人才工作坊
-
第一章 重點回顧
-
-
第二章 T型人才工作坊如何開始?
-
第一節 籌辦T 型人才工作坊五步驟
-
第二節 課程設計四元素
-
第三節 日程表與內容規劃
-
第四節 如何定題目?
-
第五節 如何安排作業?
-
第六節 科技元素如何帶入T 型人才工作坊?
-
第七節 何時需要加入Pre-Workshop ?
-
第八節 如何安排場域?
-
第九節 跨領域老師如何合作?
-
第十節 如何引導學生?
-
第十一節 如何培訓助教?
-
第十二節 不可忽略的細節
-
第二章 重點回顧
-
-
第三章 T型人才工作坊標準作業流程喬惠
-
第一節 課程規劃
-
第二節 教學方法規劃
-
第三節 T 型人才工作坊細節
-
第三章 重點回顧
-
-
-
第二部分 教學實作工具
-
第四章 課程工具箱:定義問題工具
-
第一節 田野調查
-
第二節 口述歷史
-
第三節 老化體驗
-
第四節 飲食觀察
-
第五節 親和圖法
-
第六節 觀察需求
-
第七節 脈絡訪查
-
第八節 體驗式學習
-
第四章 重點回顧
-
-
第五章 課程工具箱:解決問題工具
-
第一節 繪本設計
-
第二節 色彩設計
-
第三節 Gadgeteer 設計
-
第四節 LEGO 設計
-
第五節 電子積木設計
-
第六節 體感遊戲設計
-
第五章 重點回顧
-
-
第六章 課程工具箱:定義問題+解決問題工具
-
第一節 設計思考
-
第二節 使用者測試
-
第三節 ACE 模式設計思考法
-
第四節 參與式設計
-
第五節 服務設計
-
第六節 情感經驗設計
-
第六章 重點回顧
-
-
第七章 教學評量工具
-
第一節 總論
-
第二節 量化評量工具
-
第三節 質化評量工具
-
第四節 教學評量操作實例
-
第七章 重點回顧
-
-
第八章 活躍的教室
-
第一節 報導一:銀髮好幫手 ╳ 工程新感受
-
第二節 報導二:腦力補給 ╳ 銀髮科技
-
第三節 報導三:部落探索 ╳ 在地設計
-
第四節 報導四:樂齡生活 ╳ 宣導照護
-
第五節 報導五:活躍銀髮 ╳ 智慧助行
-
第六節 報導六:彩色智齡 ╳ 視覺設計趣
-
第八章 重點回顧
-
-
- 本書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140/AP.978986437132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