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二十世紀中國傳統繪畫四大家美學觀念及其實踐研究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728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人文學問從感契對象開始-顏崑陽
  • 自 序
  • 第一章 緒 論
    • 第一節 傳統不等於落後
    • 第二節 以整合視野看待四大家美學觀念
    • 第三節 以詮釋學為主要方法
    • 第四節 從時代情境,主體論,創作論乃至作品論考察
  • 第二章 二十世紀中國傳統繪畫四大家所共同面臨的時代情境
    • 第一節 吳昌碩與齊白石:主要面臨市民文化思潮下雅俗共賞的繪畫趨勢
    • 第二節 黃賓虹與潘天壽:主要面臨西畫東漸思潮下科學寫實的繪畫趨勢
    • 小 結
  • 第三章 四大家之繪畫藝術本質論與修養論
    • 第一節 繪畫藝術本質論
    • 第二節 主體精神修養方法:養性
    • 小 結
  • 第四章 四大家如何以「四化」回應中國傳統繪畫的因承與創變
    • 第一節 師古人:「人文歷史化」
    • 第二節 師今人與應時境:「與時俱化」
    • 第三節 師造化:「心源自然化」
    • 第四節 師己心:「自有我法化」
    • 小 結
  • 第五章 四大家如何因承深化中國詩書畫印相生互成的藝術
    • 第一節 「書畫同源」、「詩畫異同」觀念
    • 第二節 畫家的文化涵養
    • 第三節 繪畫的美感特質與筆墨表現
    • 第四節 題詩、用印與畫面的整合
    • 小 結
  • 第六章 結 論
    • 第一節 「內在修養」的特徵及意義:「不為物役」、「內在超越」
    • 第二節 「因承創變」的特徵及意義:「全面性」、「現代性」、「獨特性」
    • 第三節 「相生互成」的特徵及意義:「專才」與「通才」無須對立
  • 附錄 四大家年表簡編
    • 一、吳昌碩年表
    • 二、齊白石年表
    • 三、黃賓虹年表
    • 四、潘天壽年表
  • 徵引及參考資料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