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再現文化:臺灣近現代移動意象與論述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084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再現」為聯繫實在與意義的符號系統,是符號語句象徵的集合體。宦遊人士來臺或臺人赴海外旅行、留學、考察等移動經驗為實質存在,文學則蘊含記錄此類活動的意義。為詮釋臺灣近現代的移動意象,本書先結合數位人文學的應用,以時代為序,再現歷時性意義;並以移動經驗與論述為核心,探討再現文化的共時性。從廣泛蒐羅清治時期文本與外緣背景史料,分析采錄風俗及治理的主題。再以旅美的顏國年、黃朝琴、杜聰明與林獻堂的遊記及臺灣文化協會會員的論述為例,分析日治時期文學與文化對話的現代性。又以歌仔冊的再現風景、吳濁流的戰亂書寫及 《自由中國》所載跨界遊記,探討記憶與敘事的文化面向。期望以「再現文化」為主題,闡揚臺灣文化的形成、實踐與特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旅遊書寫、臺灣古典文學、臺灣文學史。中央研究院歐美所、臺史所及文哲所,國科會人社中心、臺灣大學數位人文中心,美國國務院社會文化研習會訪問學人。曾獲臺灣人文研究學術獎、臺灣文獻研究獎,著作《臺灣文化采風:黃叔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臺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禮俗‧記憶與啟蒙:臺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旅人心境:臺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旅行文學與文化》。

  •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數位人文的主題研究
    • 第一節 跨界行旅的文化脈絡:資料庫於臺灣旅遊文學史研究的應用
    • 第二節 臺灣歷史數位圖書館(THDL) 於清治前期采風詩文研究的應用
    • 第三節 觀看海外邊陲:巡臺御史的論述策略
  • 第三章 日治時期的現代性
    • 第一節 醫學訪察的記憶:杜聰明歐美之旅的敘事策略
    • 第二節 形構美國都市意象:臺灣日治時期知識菁英的旅行敘事
    • 第三節 文化啟蒙:1920年代文協會員的論述
  • 第四章 文化記憶與敘事
    • 第一節 再現風景:歌仔冊的臺灣文化記憶
    • 第二節 歷史創傷與行旅記憶:吳濁流的戰亂敘事
    • 第三節 《自由中國》所載臺灣跨界遊記的敘事策略
  • 第五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