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近代以來,中國和日本之間曾經發生兩次大規模的戰爭。一次是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結果以中國的慘敗而告終;1931年9月,日本軍國主義再次挑起對中國的第二次侵略戰爭。這次戰爭以中國人民的輝煌勝利而告結束。本書將第二次14年的中日戰爭歷史,作為一個戰爭兩個大的發展階段加以深入研究。
本書主編張憲文先生現任南京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重點科研基地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中國現代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名譽會長、南京歷史學會名譽會長等職務。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中華民國史、抗日戰爭與南京大屠殺史。
曾承擔國家社科、教育部、國際合作及兩岸合作等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出版著作10餘種,發表論文百餘篇。
獲教育部及江蘇省多項科研成果一等獎、獲中國及江蘇省各類獎項多種。
- 關於《中國抗日戰爭史》的修訂工作
- 首版編委會
- 修訂本緒論
-
首版總論
-
一、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
-
二、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地位與作用
-
三、相互依存的兩個戰場
-
四、抗日軍事戰略的演變
-
五、日軍侵華後各國對華關係的變化
-
六、抗日戰爭的經濟戰略
-
七、全面認識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
八、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是一個整體過程
-
-
第一編 日本侵華與中國的局部抗戰(1931年9月∼1937年6月)
-
第一章 九一八事變與東北淪陷
-
第一節 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及其對華政策
-
第二節 九一八事變
-
第三節 東北的淪陷
-
本章小結
-
-
第二章 日本持續侵華與中國的局部抗戰
-
第一節 淞滬抗戰
-
第二節 日本侵華與國際社會
-
第三節 日本對東北的殖民統治
-
第四節 東北義勇軍的自發抵抗
-
第五節 長城抗戰
-
第六節 察哈爾抗戰
-
第七節 東北抗日聯軍的堅韌戰鬥
-
本章小結
-
-
第三章 華北危機與全面抗戰的準備
-
第一節 華北事變
-
第二節 國民政府抗戰的準備
-
第三節 綏遠之戰
-
第四節 西安事變與國內和解
-
本章小結
-
-
-
第二編 全民族奮勇抗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1937年7月∼1938年10月)
-
第一章 全面抗戰的爆發
-
第一節 盧溝橋事變
-
第二節 平津地區的陷落
-
第三節 國民政府的抗戰決策與部署
-
第四節 淞滬會戰
-
第五節 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提出和八路軍出師抗戰
-
本章小結
-
-
第二章 日本全面擴大侵略戰爭
-
第一節 華北戰事的發展
-
第二節 中日軍隊在山西的鏖戰
-
第三節 八路軍開闢敵後戰場
-
第四節 南京保衛戰的失利
-
第五節 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
本章小結
-
-
第三章 全面抗戰的深入
-
第一節 南京陷落前的國內外政局
-
第二節 徐州附近的會戰
-
第三節 中州之戰
-
第四節 新四軍的組建和華中敵後游擊戰的初步開展
-
本章小結
-
-
第四章 全面抗戰的高潮
-
第一節 武漢會戰前的政局
-
第二節 武漢會戰
-
第三節 閩粵作戰
-
第四節 中國海軍的抗戰
-
第五節 中國空軍的抗戰
-
第六節 抗戰初期蘇聯對華軍事援助
-
第七節 山西、山東、河北等地民眾抗日武裝的建立和游擊戰爭的開展
-
第八節 華北抗日游擊戰由山地向平原的發展
-
本章小結
-
-
-
第三編 抗日持久戰局面的形成(1938年10月∼1943年12月)
-
第一章 從武漢失守到1939年冬季攻勢
-
第一節 中日雙方戰略指導的變化
-
第二節 南昌、隨棗會戰
-
第三節 第一次長沙會戰
-
第四節 桂南會戰
-
第五節 1939年冬季攻勢
-
本章小結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