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7080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有「比分數更重要的事」,不代表「分數就不重要」!
與父母一起勇敢面對教育體制,也看到分數之外的孩子

孩子考試考壞了怎麼辦?要不要補習?該不該讀私校?要不要陪孩子讀書?要陪到幾歲?孩子該怎麼面對考試?該如何激勵孩子發憤用功……
在一片翻轉教育、改革教育的聲浪中,這些問題似乎八股又不討喜,愈討論愈覺得教改黯淡無光,但是孩子在體制內的父母都非常清楚,以上都是他們最迫切想釐清的首要難題,在我陸續陪伴孩子走過升學之路後,我更確定這些主題非寫不可,不寫,就虧欠了一路支持的讀者。
就讓我們拿出勇氣,從殘酷的分數現實談起吧!
~~彭菊仙

「在乎成績」一定是「不快樂的童年」嗎?
「不在乎成績」一定能保證「快樂的童年」嗎?
「不喜歡讀書」就代表「不需要努力」嗎?
「成績優不一定會成功」,所以「毋須努力學習與準備考試」?

儘管許多學者與教養專家常大聲疾呼不需在意成績,但99%的孩子都離不開現有的教育體制。多數最終得靠著分數來填寫志願的孩子也會發現,「分數不重要」只是一句美麗的謊言。

從過去「拒絕聯考的小子」到現在崎嶇難行的「教改之路」,考試的名稱換了又換、成績的計算稀奇古怪,升學主義仍陷在借屍還魂的輪迴裡。

看著孩子在體制內一路求學,從自由探索快樂天真的小學進入課業繁重、競爭壓力激烈的體制中學,暢銷親子作家彭菊仙很清楚,自家三小子都不具渾然天成的天分,甚至「一分耕耘」還不見得能獲得「一分收獲」。但正是因為孩子的資質平凡,才能及早把焦點放對地方:「努力」,而非「天資」!

她認為,父母要做的,是比孩子先勇敢起來,陪著他們務實面對體制內的種種殘酷磨練與考驗。和孩子一起學會與分數和平相處,是在體制內適切生存的第一步。對父母來說,可以接受孩子不愛念書,但是並不代表孩子不需要努力,甚至還得更加倍的學習與努力!因為如果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又缺乏學歷的光環加持,通常要比一般人更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有遠見的父母,請反思更實際的問題:「分數可以決定什麼?」、「不讀書又該如何保證成功?」,並運用智慧看到「比分數更重要的事」,幫助孩子勇敢地做自己定義的贏家!

面對分數的勇氣
別人不愛讀書能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不勞而獲。
讀書不能保證成功,但不讀書也同樣不能保證成功!要出頭,可以不讀書,但是一定得更努力!「不會讀書、不喜歡讀書」或許真的是天注定,但絕對不是不努力的藉口。

請記得,要幫助孩子看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要孩子把試考好沒什麼不對,但逼著孩子一路衝高分很可能變成爸媽唯一會做的事情。「拚高分、進名校」不是學習的終點,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摸索自己、了解自己、看到分數背後真正的自己,成為一個被善用且好用的人!

盡力達到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
每個為人父母者都想要孩子進入人人眼中的第一志願,但豈可所有家長都能如願?達不到自己本來就無法到達的目標,根本不叫失敗;能努力達到自己能夠成就的目標,就是自己的第一志願!

與其相信天才,不如相信努力。
當孩子努力用功卻考砸時,記得告訴他:「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謝謝你!」因為「努力」本身就是價值,「願意努力」就值得嘉許。至於不太努力卻考得好的孩子,則宜平平淡淡冷處理。若真想送上獎勵,心意到即可,切忌大手筆,更不可直言誇讚他的聰明。

要陪伴,但不要干涉,孩子才是學習的主角。
學習效能好,應該是孩子自己感到高興;學習效能差,他們的憂心當然必須多過於爸媽;如果父母的責任與得失心都比孩子來得強烈,那這樣的投入就必定大有問題。
  • 推薦序
    • 當我們用更寬闊的視野來看分數 陳復
    • 留在體制內的智慧與勇氣—我看菊仙新書有感 張美蘭(小熊媽)
    • 與「考試分數」和平共處的教養學 丘美珍
  • 作者序 從殘酷的分數談起,但光談分數顯然不夠!
  • 一 成績到底多重要?
    • 不必「只在乎成績」,但「分數不可能不重要」!
      • 「我才不在意孩子的成績!」真的嗎?
      • 被分數評比的現實與痛苦
      • 不必矯枉過正,也無須自欺欺人
      • ◎ 有「比分數更重要的事」,並不代表「分數就不重要」
    • 教育體制內的求生之道
      • 島內移民,也無法擺脫考試制度
      • 你家的孩子會是「唐鳳第二」?
      • 「最適合孩子」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 ◎ 讓孩子空出時間「做自己」
    • 別讓「分數至上論」或「分數無用論」,都只是父母的自以為是
      • 雖是愚勇,也需要智慧
      • 分數教育下的極端思維
      • ◎ 不績優,沒關係,但要盡己所能去努力
    • 課業與社團,只能二選一?
      • 學校該主導還是輔導?
      • 社團能培養生存能力
      • ◎ 社團不是「不能玩」,而是「該怎麼玩」
    • 準國中生該如何做準備?
      • 加深又加廣,國中課程不輕鬆
      • 跟不上進度,國中後可能成為拒學的孩子
      • 高年級是決定國中學習的轉捩點
      • ◎ 讀國中的孩子跟上腳步了嗎?
    • 如果孩子與名校無緣
      • 讀不了名校的孩子,也能成為知名飯店的高階主管
      • 親子間達成對分數期待的最大公約數
      • ◎ 成績不理想的四類孩子,該如何幫他們?
  • 二 認真,是一種基本的人生態度
    • 不愛讀書,不代表不需要努力
      • 拿菜刀比拿書本輕鬆?
      • 別人不愛讀書能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不勞而獲
      • 沒有企業不看學歷;拿不出學歷,你只能抓緊機會更努力!
      • ◎ 有真本事,就能成為贏家
    • 名列前茅,不代表一定熱愛學習
      • 我知道如何考第一,卻找不到自己的興趣
      • 從逃避,到找到自己的路
      • 拿高分≠認清自己
      • ◎ 將專業與才能對準職場
    • 分數背後,孩子「有沒有自己」?
      • 沒時間思考「為什麼要讀書」,只能想「如何能考更好」?
      • 生涯探索=幻想↓產生興趣↓練習特定的能力↓發展一技之長
      • ◎ 當孩子選擇「錢」途不佳的行業
    • 第一名,不是成功的保證
      • 不補習,憑實力考取屬於自己的第一志願
      • 被名校拒於門外的超級學霸
      • ◎ 面對失敗的勇氣
    • 天賦論vs.後天努力論
      • 與其相信天才,不如相信努力
      • 我的孩子們是努力的地才
      • ◎ 孩子考砸了,父母該怎麼做?
  • 三 讀書,終究是孩子自己要承擔的責任
    • 媽媽要不要當書僮?
      • 自主學習≠獨自學習,放牛吃草是下策
      • 你誤以為自己是學習的主角嗎?
      • ◎ 要陪伴,不要過度干涉
    • 「漸進式放手」的功課監督法
      • 培養靜心學習的習慣,從自小認真寫功課開始
      • 盯好讀書習慣,請在十歲前
      • 將讀書法「技術轉移」,逐步放手
      • ◎ 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調整為容易達到的標準
    • 如何讓孩子自動愛上讀書?
      • 「念書=痛苦」的制約反應
      • 出於自願與興趣,才可能產生有效的動力
      • 引導孩子找到讀書的理由
      • 讓孩子自己想通,是場長期抗戰
      • ◎ 如何助孩子讀書一臂之力?
    • 爛透了的成績,反而讓大腦活起來
      • 考壞了,親子共學「接受、面對、處理、放下」四步驟
      • 每一個「×」,都是孩子學習負責與解決問題的起點
      • ◎ 拋棄「夢幻的期望」,給予「合理的期待」
    • 與分數和平共處
      • 分數是離間親子關係的殺手
      • 當孩子的同學說:「他說一定會被妳狠狠揍一頓!」
      • 盡力達到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
      • 讓努力的傻勁,變為成功的衝勁
      • 讀書目標,這樣設定才有效
      • ◎給獎金的技術與藝術
  • 四 雖然無法翻轉教育體制,孩子也能樂在學習
    • 補習,真的「有補有保庇」?
      • 補習過量,成績不升反降
      • 補習也需複習,才能融會貫通
      • 擇科補習,大膽讓孩子磨練自我學習的能力
      • 別讓補習班的「懶人包」教學法,剝奪孩子的自主學習
      • ◎ 上補習班該有的五個心理準備
    • 考試技巧是可以練習的
      • 努力學習+考試技巧,是拿高分的訣竅
      • 不認同考試,也要學會克服考試
      • 正向看待考試的魔鬼訓練
      • ◎ 考試能力≠做學問的能力
    • 被考笨的孩子,如何找回創意?
      • 訓練孩子找到標準答案之外的選項
      • 學習不滿檔,才能從「僵化思考」中跳出來
      • 在擅長的科目裡忘記競爭,將更具競爭力
      • ◎ 從藝能科目訓練不設限的思考力
    • 教改改不停,讀私校真的比較好嗎?
      • 我的孩子適合上私校嗎?
      • 選擇學校前的停看聽
      • ◎ 公立學校能讓孩子更貼近真實社會
    • 多元入學時代,只會考試真的不夠!
      • 只會拿高分的考試高手,OUT!
      • 備審資料升級版—「學習歷程檔案」讓孩子更適才適所
      • ◎該補強科?還是補弱科?
  • 五 預先儲備堅實的學習力
    • 108課綱,幫孩子把「對的力氣」用在「對的方向」
      • 正確的方向,比馬力十足更重要
      • 為孩子的人生加裝導航
      • 更貼近生活的跨領域學習
      • 找到自己的明星高中
      • ◎ 成績就像病歷或存摺,是個人的隱私
    • 大學選才方式大變革:活用科技,適性揚才
      • 樂在其中的「學習型玩咖」,才是潛力股
      • 國英數理不再一枝獨秀,新科技急起直追
      • 與時俱進的必、選修課程
      • ◎ 孩子首次行動上網,每月1至2GB就已足夠
    • 會考新時代的生存之道
      • 各分數族群的選校建議
      • 高分族群:名校差距小,錯失一題差一所學校
      • 成績中至中上:「就近入學」是最高指導原則
      • 中段學生:別拖到成績單到手才思考如何選校
      • 成績中後至後段:選擇自己所愛,仍有可能逆轉勝
      • ◎ 高中好?還是高職好?
    • 學歷貶值,窮忙「薪」酸,青貧世代的未來只是夢?
      • 窮孩子上大學,讀不出專長還得先還債
      • 人找不到事,事找不到人,學歷真無用?!
      • 放對位置,就是人才
      • ◎ 努力,會在最適當的時機開花結果
    • 再談考試:找到適者生存的法則,勇敢做自己定義的贏家
      • 填鴨式教育大翻轉
      • 越來越活用的命題方式
      • ◎從「背不動的書包」,到「帶著走的能力」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