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資料庫系統理論:使用Oracle〈第二版〉
-
CHAPTER 01 資料庫系統概論
-
1-1 資料庫系統概觀
-
1-1-1 使用資料庫系統的優點
-
1-1-2 資料庫系統的組成
-
-
1-2 資料架構的發展
-
1-2-1 ANSI/SPARC 架構
-
1-2-2 資料獨立 (Data Independence)
-
1-2-3 資料庫管理者(DBA)
-
-
1-3 資料處理的演進
-
1-4 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演進
-
1-5 資料庫規劃與設計步驟
-
-
CHAPTER 02 概念設計與關聯式資料模式
-
2-1 個體-關係模式(E-R Model)
-
2-1-1 個體(Entities)
-
2-1-2 屬性(attributes)
-
2-1-3 鍵值(Key)
-
2-1-4 關係(Relationship)
-
2-1-5 子型態(Subtypes)
-
2-1-6 個體-關係圖
-
2-1-7 利用ER Model概念設計的步驟
-
2-1-8 如何繪製E-R圖
-
2-1-9 設計個體關係圖時常犯的錯誤
-
-
2-2 關聯式資料模式簡介
-
2-2-1 資料結構
-
2-2-2 整合限制條件(Integrity Constraints)
-
-
2-3 個體-關係模式與關聯式綱要的轉換
-
2-3-1 個體-關係模式轉換成關聯式綱要的規則
-
2-3-2 轉換規則總整理
-
2-3-3 範例說明
-
-
2-4 關係轉換
-
2-4-1 二元關係(Binary relationships)
-
2-4-2 三元關係(Ternary relationships)
-
2-4-3 多元關係(N-ary relationships)
-
-
2-5 擴充性個體-關係模式
-
2-5-1 特殊化和一般化
-
2-5-2 特殊化和一般化的轉換
-
-
2-6 個體-關係圖練習
-
-
CHAPTER 03 正規化概念與應用
-
3-1 功能相依性
-
3-1-1 功能相依決定者與功能相依者
-
3-1-2 功能相依性的推導法則-阿姆斯壯定理 (Armstrong's Axioms)
-
3-1-3 功能相依圖(FD Diagram)
-
-
3-2 正規化(Normalization)
-
3-2-1 正規化名詞
-
3-2-2 第一正規化(First Normal Form,1NF)
-
3-2-3 第二正規化(Second Normal Form,2NF)
-
3-2-4 第三正規化(Third Normal Form,3NF)
-
3-2-5 Boyce-Codd Normal Form(BCNF)
-
-
3-3 正規化的步驟與目的
-
-
CHAPTER 04 SQL 介紹
-
4-1 資料庫共通的語言-SQL
-
4-2 SQL 的歷史
-
4-3 SQL 的基本語言
-
4-3-1 資料定義語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
4-3-2 資料操縱語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
4-3-3 異動交易處理指令 (Transaction Control Command)
-
4-3-4 連線會談期控制指令(Session Control Command)
-
4-3-5 系統控制指令(System Control Command)
-
4-3-6 內嵌式 SQL 指令(Embedded SQL Command)
-
-
4-4 資料型態
-
4-5 資料型態轉換
-
4-6 基本表格(BASED TABLE)
-
4-6-1 表格名、欄位名的命名規則
-
4-6-2 建立基本表格與輸入資料
-
4-6-3 更新資料
-
4-6-4 刪除資料
-
4-6-5 修改基本資料表格(Based Table) 結構
-
4-6-6 廢除基本表格
-
4-6-7 建立表格的建議步驟
-
4-6-8 建立表格時加入整合限制
-
4-6-9 簡易查詢
-
-
4-7 虛擬欄位和虛擬表格
-
4-7-1 虛擬欄位
-
4-7-2 虛擬表格
-
-
4-8 資料型態轉換函數
-
4-9 條件運算
-
4-10 SQL 中常用的函數
-
4-11 SELECT 指令小結
-
4-12 視觀表格(VIEW)
-
4-12-1 視觀表格(View) 的概念
-
4-12-2 建立視觀表格的指令
-
4-12-3 使用視觀表格(View) 的指令
-
4-12-4 廢除視觀表格
-
-
4-13 基本表格、視觀表格的拷貝
-
4-14 建立與使用序列(SEQUENCE)
-
4-15 索引(INDEX)
-
4-15-1 索引(Index) 的概念
-
4-15-2 建立索引
-
4-15-3 索引的類型
-
4-15-4 廢除索引
-
-
4-16 同義字(Synonym)
-
4-16-1 定義同義字
-
4-16-2 廢除同義字
-
-
4-17 資料庫鏈結(Database Link)
-
4-17-1 建立資料庫鏈結
-
4-17-2 廢除資料庫鏈結
-
-
4-18 設計實例
-
-
CHAPTER 05 SQL*Plus簡介
-
5-1 啟動 SQL*Plus
-
5-2 SQL 和 SQL*Plus指令
-
5-3 幾個比較重要的 SQL*Plus指令
-
5-4 利用 SQL*Plus產生報表
-
-
CHAPTER 06 SQL 進階查詢
-
6-1 關聯查詢
-
6-1-1 卡笛生乘積(Cartesian Product)
-
6-1-2 等值關聯(Equal Join)
-
6-1-3 非等值關聯
-
6-1-4 自身關聯
-
6-1-5 外部關聯
-
-
6-2 子查詢
-
6-2-1 單一記錄值子查詢
-
6-2-2 多記錄值子查詢
-
6-2-3 多欄位子查詢
-
6-2-4 相關子查詢
-
6-2-5 子查詢的其他用法
-
-
6-3 集合查詢
-
6-3-1 聯集(UNION)
-
6-3-2 交集(INTERSECT)
-
6-3-3 差集(MINUS)
-
-
6-4 分組查詢
-
6-5 層次查詢
-
-
CHAPTER 07 關聯式代數簡介
-
7-1 關聯式代數
-
7-1-1 聯集運算(Union)
-
7-1-2 交集運算(Intersection)
-
7-1-3 差集運算(Difference)
-
7-1-4 乘積運算(Cartesian Product)
-
7-1-5 選擇運算(Select)
-
7-1-6 投影運算(Project)
-
7-1-7 關聯運算(Join)
-
7-1-8 除法運算(Divide)
-
-
7-2 關聯式代數的特性
-
7-2-1 結合律(Associativity Rule)
-
7-2-2 交換律(Commutativity Rule)
-
7-2-3 分配律(Distributivity Rule)
-
-
7-3 關聯式代數的最佳化
-
7-4 關聯式代數運算後結果的主鍵
-
7-5 關聯式代數的例子
-
7-6 關聯式代數練習
-
-
CHAPTER 08 ORACLE 系統管理簡介
-
8-1 Oracle 系統架構
-
8-1-1 System Global Area (SGA)
-
8-1-2 Process (處理單元)
-
8-1-3 Background Processes (背景處理單元)
-
8-1-4 資料庫結構(Database Structure)
-
8-1-5 資料庫的啟動
-
8-1-6 關閉資料庫
-
8-1-7 完整實例
-
8-1-8 表空間(Tablespace)
-
-
8-2 資料字典
-
8-2-1 資料字典的結構
-
8-2-2 資料字典的使用
-
-
8-3 使用者(User)
-
8-4 資料庫安全性
-
8-5 權限與角色
-
8-5-1 權限(Privilege)
-
8-5-2 角色(Role)
-
8-5-3 建立與刪除角色的相關指令
-
8-5-4 授予系統權限或角色的指令
-
8-5-5 物件權限的指令
-
8-5-6 以 DBA 身份查詢系統權限與角色
-
-
8-6 實用的例子
-
-
CHAPTER 09 異動處理與並行性問題
-
9-1 資料並行性與資料一致性
-
9-1-1 異動交易的四大特性
-
-
9-2 常見的並行控制問題
-
9-3 排程(Schedule) 的概念
-
9-4 鎖定(Locks)
-
9-4-1 敘述層級讀取一致性 (Statement-level Read Consistency)
-
9-4-2 異動交易層級讀取一致性 (Transaction-level Read Consistency)
-
-
9-5 ORACLE 的鎖定機制
-
9-5-1 資料鎖定(Data Lock)
-
9-5-2 列鎖定(Row Locks)
-
9-5-3 表鎖定(Table Locks)
-
-
-
CHAPTER 10 Oracle Forms Develop 設計
-
10-1 相關系統設定與工具的應用
-
10-1-1 利用 SQL*Plus的內定編輯器修改錯誤的方法
-
10-1-2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
-
10-1-3 新增資料庫
-
10-1-4 刪除資料庫
-
10-1-5 Oracle Manager Server 的設定
-
-
10-2 Oracle Forms Developer 簡介
-
10-2-1 Oracle Forms Developer 組成
-
10-2-2 系統執行的狀態
-
10-2-3 系統執行的狀態
-
10-2-4 FORM 的查詢
-
-
10-3 Oracle Forms Developer的設計
-
10-3-1 建立Master-detail 關聯架構表單
-
10-3-2 選項圓鈕與核取方塊的用法
-
10-3-3 清單項目與 LOV 的用法
-
10-3-4 利用核取方塊建立可隱藏式欄位
-
10-3-5 建立計算欄位項目(Calculated Field)
-
10-3-6 建立多層式 Master-detail 關聯式架構
-
10-3-7 建立頁籤頁
-
10-3-8 建立非輸入項目
-
10-3-9 視窗與工作區
-
10-3-10 觸發程式(Trigger)
-
10-3-11 功能表(MENU)
-
10-3-12 在 Web 上執行 Oracle Forms
-
-
-
CHAPTER 11 PL /SQL語言
-
11-1 PL/SQL 語言
-
11-2 定義變數
-
11-3 變數解讀(Name Resolution)
-
11-4 變數的有效範圍(Scope)
-
11-5 資料操作指令
-
11-5-1 資料查詢指令
-
11-5-2 資料操作指令
-
11-5-3 異動交易控制指令
-
-
11-6 PL/SQL 流程控制指令
-
11-6-1 條件控制指令
-
11-6-2 迴圈控制指令
-
11-6-3 跳轉控制指令
-
-
11-7 游標(Cursor)
-
11-7-1 使用外顯式游標
-
11-7-2 外顯式游標的屬性
-
11-7-3 外顯式游標的 FOR 迴圈
-
11-7-4 內隱式游標的屬性
-
11-7-5 游標變數(Cursor Variable)
-
-
11-8 例外情況與錯誤處理
-
11-8-1 定義例外情況處理
-
11-8-2 預先定義的 ORACLE 例外情況
-
11-8-3 使用者自行定義的例外情況
-
-
11-9 副程式(Subprograms)
-
11-9-1 內儲副程式(Stored subprograms)
-
11-9-2 區域程序與區域函數
-
-
11-10 內儲包裹程式( Stored Packages)
-
11-10-1 內儲包裹程式的規格宣告
-
11-10-2 內儲包裹程式主體
-
11-10-3 使用內儲包裹程式中程序、函數的例子
-
11-10-4 查看內儲包裹程式的方法
-
11-10-5 廢除內儲包裹程式
-
-
11-11 Overloading
-
11-12 異動交易
-
11-13 資料庫觸發程式
-
11-13-1 建立觸發程式
-
11-13-2 INSTEAD OF 觸發程式
-
11-13-3 在觸發程式中使用 :old 與 :new
-
11-13-4 在觸發程式中使用 Trigger Predicates
-
-
11-14 Package Standard
-
11-15 內建包裹程式(Build-in Packages)
-
-
CHAPTER 12 備份與回復
-
12-1 資料回復(Recovery)
-
12-1-1 資料庫系統的故障種類
-
12-1-2 資料備份(Backup)
-
12-1-3 日誌檔(Log file)
-
12-1-4 資料庫系統故障的回復
-
12-1-5 利用檢查點(CHECKPOINT)的回復技術
-
-
12-2 Oracle 的回復機制
-
12-2-1 線上備份與離線備份
-
12-2-2 設定資料庫為 Archivelog Mode
-
12-2-3 資料的匯出 Export
-
12-2-4 資料的匯入 Import
-
12-2-5 全資料庫回復(Full Database Recovery)
-
12-2-6 表空間與資料檔回復
-
-
12-3 Recovery Manager (RMAN)
-
12-3-1 利用 RMAN 關閉與啟動資料庫
-
12-3-2 利用 RMAN 備份與資料回復
-
12-3-3 利用 RMAN 全量備份資料庫
-
12-3-4 利用 RMAN 做增量備份
-
12-3-5 利用 RMAN 備份表空間
-
12-3-6 利用 RMAN 列出備份資訊
-
12-3-7 利用 RMAN 資料回存或資料回復
-
-
-
CHAPTER A Oracle資料庫的安裝與設定
-
A-1 Oracle 11G資料庫的安裝
-
A-1-1 Oracle 11G(111.06)資料庫的安裝
-
A-1-2 Oracle 11G(11.2.0.2)資料庫的安裝
-
-
A-2 Oracle 資料庫測試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