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原創先鋒: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

出版日期
2014/08/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043659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原創先鋒——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可說是黃志華對《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1950-1974)》的修訂版,重點放在「粵曲人的流行曲調創作」這個課題上。兩書相隔十多年,隨著不少史料「出土」,讓很多史實得以在本書中作更清晰的敘說。

  本書分為兩部分。在「上篇:歷史脈絡」中,作者全面探討三十至七十年代香港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演變,從三十年代出現的新體歌與電影歌曲、四十年代的國粵語歌曲的分野、五十年代正式登場的粵語時代曲、六十年代粵語歌地位的低落,談到七十年代粵語歌的振興;在「下篇:作品研究」中,作者分析流行曲常用的「AABA」與「通體」曲式,探討判斷歌曲是否屬於流行曲的準則;又分析當年音樂創作者使用的技法與作品風格,肯定他們的創新與嘗試精神。書末附有大量歌譜及增補資料,極具參考價值。
  • 上篇 歷史脈絡
    • 第一章 三十年代的新體歌與電影歌曲
      • 1.1 陳剪娜與何理梨
      • 1.2 另一新月唱片新曲類歌手黃壽年
      • 1.3 「粵曲人」與西化
      • 1.4 電影歌曲《兒安眠》、《凱旋歌》和《抗日歌》
      • 1.5 音樂社與電台播音的熱潮
    • 第二章 四十年代的電影歌曲及其他
      • 2.1 國語粵語階級分野隱然可見
      • 2.2 《胡不歸》與《紅豆曲》
      • 2.3 幻景新歌與精神音樂
      • 2.4 向歌曲借勢的戰後首部香港粵語片《郎歸晚》
      • 2.5 粵語周璇小燕飛
      • 2.6 白燕、張活游也要唱粵曲風味的電影插曲
      • 2.7 《蝴蝶夫人》兩插曲
      • 2.8 自撰小曲的風氣
    • 第三章 五十年代:粵語時代曲正式登場
      • 3.1 被小覷的歌曲,儼如棄兒
      • 3.2 首批粵語時代曲唱片
      • 3.3 既唱粵語時代曲又唱國語時代曲的白英
      • 3.4 「粵語時代曲」不乏原創作品
      • 3.5 星馬歌手初襲港
      • 3.6 傳俗不傳雅
      • 3.7 五十年代的粵語流行金曲及相關現象
      • 3.8 從粵語電影歌曲角度看
    • 第四章 六十年代:粵語歌地位雪上加霜
      • 4.1 當國語時代曲人寫地位低的粵語電影歌
      • 4.2 不設粵語流行曲組的星島業餘歌唱大賽
      • 4.3 和聲唱片對粵語歌原創的堅持
      • 4.4 粵語廣告歌曲
      • 4.5 商台念慈菴晚會與廣播劇歌曲
      • 4.6 到六十年代中期仍流行的《情侶山歌》
      • 4.7 披頭四、英文band 潮與鄧寄塵、呂紅
      • 4.8  叛逆者人亦叛逆之:上官流雲《一心想玉人》
      • 4.9  六十年代的粵語流行金曲及相關現象
      • 4.10 粵語電影歌曲諸現象
      • 4.11 姚蘇蓉vs. 鄭錦昌
    • 第五章 七十年代:粵語歌振興復稱雄
      • 5.1 到戲院看歌藝團的日子
      • 5.2 振興前夜風起雲湧
      • 5.3 《七十二家房客》與粵語歌發展
      • 5.4 歌曲版本眾多現象的背後
      • 5.5 振興的里程碑:《啼笑因緣》與《鬼馬雙星》
      • 5.6 顧嘉煇稱雄之路
      • 5.7 粵語歌振興第三波:溫拿《大家樂》
      • 5.8 七十年代中期英語勢力仍強大
      • 5.9 麗的與佳視的電視劇歌曲
      • 5.10 林子祥的「屈就」事件
      • 5.11 七十年代後期的粵語電影歌曲
      • 5.12 東洋風、民謠風與台灣校園民歌風
      • 5.13 「粵曲人」的殘餘影響
  • 下篇 作品研究
    • 第六章 符合AABA 曲式的五、六十年代原創粵語歌
      • 6.1 八位「粵曲人」曾用AABA,但一般仍偏愛通體曲式
      • 6.2 「粵曲人」的實驗與西化嘗試
    • 第七章 曾轉化成粵語流行曲的一批原創小曲
      • 7.1 十一首據詞譜曲精品,首首曾成流行曲
      • 7.2 原創小曲能跨界成流行曲的因素(1):文化及曲詞上的因素
      • 7.3 原創小曲能跨界成流行曲的因素(2):旋律因素
      • 7.4 乙反調小曲流行化的實踐
      • 7.5 外一篇:《情侶山歌》
    • 第八章 六、七十年代「粵曲人」的影視歌創作
      • 8.1 六十年代「粵曲人」電影歌曲創作概述
      • 8.2 潘焯作品及其他武俠片歌曲
      • 8.3 現代背景與女殺手系列歌曲
      • 8.4 「粵曲人」在七十年代寫的電視歌
    • 第九章 受「粵曲人」影響的「非粵曲人」歌曲創作
      • 9.1 國語時代曲人的先詞後曲作品
      • 9.2 于粦的先詞後曲作品
      • 9.3 冼華與顧嘉煇的先詞後曲作品
      • 9.4 許冠傑、黃霑和陳健義的先詞後曲作品
      • 9.5 黎小田的先詞後曲作品
    • 第十章 結語
      • 10.1 減法論與粵語歌三、四十年代的「不發展」期
      • 10.2 在殖民教育與西方流行文化夾擊下的六、七十年代
      • 10.3 流行曲界應多試先詞後曲創作模式
      • 10.4 簡短的總結
  • 附錄
    • 附錄1 粵語時代曲唱片出版日期考
    • 附錄2 採用AABA 曲式創作的五、六十年代原創粵語歌曲調集
    • 附錄3 曾轉化成粵語流行曲的一批原創小曲
    • 附錄4.1 六十年代粵語片原創歌曲選
    • 附錄4.2 「粵曲人」於七十年代寫的電視歌
    • 附錄5 「非粵曲人」的先詞後曲作品
    • 附錄6 粵語流行曲發展年表(1930-1979)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