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香港的政制改革,在2014年出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進程,當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同時也觸發了深層次的矛盾衝突。
本書圍繞政改的特首普選議題,以民主與法治的視角,對香港政改的歷史淵源、主要爭議、佔中運動的來龍脈、中港關係的憲制基礎與互動規律、白皮書中的國家主義邏輯、基本法法理學的二元衝突、香港法治的核心價值地位、基本法的均衡制約結構、後佔中管治與香港的"繼續民主"命題等跟基本法與一國與制息息相關的問題,作出了深度分析並提供較為全面系統的理論闡述和政策建議,實為一部一般讀者作為融合研究與通識雙重需求的普及法政類學術著作。
本書特色
1.本書緊扣香港政治議題,探討由殖民地時代至回歸後的香港政制發展,以香港特首普選及民主與法治的觀點,分析香港政改中的主要爭論、佔中運動的來龍去脈、一國兩制的焦點問題等,是一本較全面的系統化論述著作。
2.作者是內地憲法學者,"政治憲法學"流派青年學術代表,同時也是傑出公共事務評論家與政府諮詢專家,擁有扎實的公法理論基礎和政務分析經驗,而且對港澳基本法有研究,其分析角度而具說服力。
3.本書以法治與制度的視角,分析香港政改問題,是認識香港一國兩制政治架構的一本富學術性及具理性的讀本。
本書圍繞政改的特首普選議題,以民主與法治的視角,對香港政改的歷史淵源、主要爭議、佔中運動的來龍脈、中港關係的憲制基礎與互動規律、白皮書中的國家主義邏輯、基本法法理學的二元衝突、香港法治的核心價值地位、基本法的均衡制約結構、後佔中管治與香港的"繼續民主"命題等跟基本法與一國與制息息相關的問題,作出了深度分析並提供較為全面系統的理論闡述和政策建議,實為一部一般讀者作為融合研究與通識雙重需求的普及法政類學術著作。
本書特色
1.本書緊扣香港政治議題,探討由殖民地時代至回歸後的香港政制發展,以香港特首普選及民主與法治的觀點,分析香港政改中的主要爭論、佔中運動的來龍去脈、一國兩制的焦點問題等,是一本較全面的系統化論述著作。
2.作者是內地憲法學者,"政治憲法學"流派青年學術代表,同時也是傑出公共事務評論家與政府諮詢專家,擁有扎實的公法理論基礎和政務分析經驗,而且對港澳基本法有研究,其分析角度而具說服力。
3.本書以法治與制度的視角,分析香港政改問題,是認識香港一國兩制政治架構的一本富學術性及具理性的讀本。
- 序 / 陳弘毅
-
第一章 / 香港普選的歷史淵源與制度演化
-
一、引言︰殖民史的背景影響
-
二、殖民史中的法治與民主
-
三、回歸史中的普選議題︰民主逸出法治
-
四、結語︰普選陣痛與民主未來
-
-
第二章 / 基本法模式下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
一、導論︰吳嘉玲案與央港憲制危機
-
二、基本法的文本閱讀︰中央與地方在權力面上的對應與缺失
-
三、基本法的模式定位及主權規範理論的考察
-
四、結語︰作為嚴格結構問題的基本法問題
-
-
第三章 / 不規範議會︰惡意拉布及其治理
-
一、引言︰香港立法會的“拉布”現象
-
二、特權、程序與民主拉布史
-
三、“議場—廣場”互動效應與香港拉布的惡質化
-
四、香港立法會的拉布治理
-
-
第四章 / 政改死結︰預選式提名與行政主導制
-
一、引言︰ 8.31 落閘?
-
二、篩選、預選和普選︰國際標準問題
-
三、人大決定確立“預選式提名”框架
-
四、從行政主導制到權力制衡體制
-
五、結語︰香港普選與管治的前途
-
-
第五章 / 政改漩渦中的“愛國愛港”難題
-
一、“鄧公之問”與普選中的“愛國愛港”難題
-
二、“愛國”與“愛港”︰基本法的差異化安排
-
三、宣誓儀式與政治認同
-
四、結語︰回歸公民教育
-
-
第六章 / 白皮書波瀾與兩種基本法法理學
-
一、白皮書預示中央責任的“就位”
-
二、特區政府與建制派持歡迎態度
-
三、泛民主派的激烈反彈
-
四、香港大律師公會的理性反駁
-
五、共同基礎論︰追求一種共識型基本法法理學
-
-
第七章 / 政改民意爭奪戰︰佔中vs反佔中
-
一、假公投與真民意
-
二、“公投週”︰民意許可證的競逐遊戲
-
三、反佔中︰精緻模仿與對等升級
-
-
第八章 / 佔中進行時︰過程、對話與清場
-
一、8.31 決定︰政改新基礎與公民抗命真正目標
-
二、佔中預熱期的“高度激進主義”
-
三、反佔中利器︰理性民意與法治權威
-
四、對話兩難與首輪對話的意義
-
五、運動失敗與清場行動
-
-
第九章 / 後佔中管治與香港的“繼續民主”命題
-
一、運動轉型的“兩個基本點”︰法治與民意
-
二、後佔中管治優先策略之一︰接力政改
-
三、後佔中管治優先策略之二︰社會關係修復
-
四、後佔中時代香港的“繼續民主”命題
-
- 後記 / 香港政改未完待續
- 附錄 / 香港佔中運動大事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