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冷靜觀察的眼睛背後,是一顆溫熱的心。
也斯的散文,從七十年代寫到千禧時代,從外國文學寫到香港街巷,關注了每一點無人注意、被忽略了的小事情。「那些小路旁邊的事物,那些沒有放大登上報刊頭版的人,也許也有他們值得聽聽的故事呢!」從這些小情趣中,也斯淡淡寫來的,是人生、是世相。
本書摘選自媒體的評論研究文章及專訪,細述也斯不同時期創作切入點,探討不同藝術形式在他創作中的互相滲透與影響。篇目由也斯生前於病中親自修訂而成,編排上力求平衡歷史性和與散文相關的各個主題,呈現也斯在不同階段對散文藝術追求的不同重點。
喜愛也斯寫作風格的讀者,也斯文學的研究者,均可藉由本書深入探索也斯散文的藝術世界。
也斯的散文,從七十年代寫到千禧時代,從外國文學寫到香港街巷,關注了每一點無人注意、被忽略了的小事情。「那些小路旁邊的事物,那些沒有放大登上報刊頭版的人,也許也有他們值得聽聽的故事呢!」從這些小情趣中,也斯淡淡寫來的,是人生、是世相。
本書摘選自媒體的評論研究文章及專訪,細述也斯不同時期創作切入點,探討不同藝術形式在他創作中的互相滲透與影響。篇目由也斯生前於病中親自修訂而成,編排上力求平衡歷史性和與散文相關的各個主題,呈現也斯在不同階段對散文藝術追求的不同重點。
喜愛也斯寫作風格的讀者,也斯文學的研究者,均可藉由本書深入探索也斯散文的藝術世界。
-
第一輯 訪問
-
不欲教人仰首看——訪問也斯/舒非 整理
-
也斯專訪/劉燕子、秦嵐、赤堀由紀子 訪問
-
埋藏於食物夾縫裏的地道故事/黃怡 整理,高俊傑 訪問
-
-
第二輯 總論
-
也斯創作論(節錄)/明月
-
香港文學批評印象(節錄)/溫儒敏
-
細察現象,剖析本質—評也斯的文學評論(節錄)/古遠清
-
也斯的後現代散文(節錄)/蔣暉 撰稿,劉登翰 編輯
-
詩人的散文—也斯散文的幾種讀法/王璞
-
淺談也斯〈在地下車讀詩〉是後現代散文?(節錄)/張憲堂
-
香港文學,既有的傳統與新近的嘗試——以專欄散文和也斯散文為例(節錄)/金惠俊
-
從也斯第一本書看見他與台灣的關係/應鳳凰
-
人文對話/陳素怡
-
-
第三輯 灰鴿試飛
-
灰鴿的早晨/林柏燕
-
「灰鴿早晨的話」/芭洛瑪(西西)
-
散文創作的新銳崢嶸篇之二:也斯——一條繽紛的街道/陳啟佑
-
第二次看《灰鴿早晨的話》/黃寶蓮
-
「與」的「中間詩學」—重讀青年也斯的散文/葉輝
-
也斯:在黑夜裏吹口哨(節錄)/廖偉棠
-
-
第四輯 山水人物
-
風景的觸角 觸角的風景—談也斯的《神話午餐》/迅清
-
說一個神話—也斯的《神話午餐》/袁映旋
-
從也斯的一篇散文說起/張偉權
-
也斯散文中的山水和人物/葉輝
-
港台「開卷樂」談散文集《山光水影》
-
《山光水影》序/李國威
-
兩個也斯/木華
-
也斯的山水/戴天
-
淺談也斯的散文—讀《山光水影》札記/東瑞
-
透視靈魂的素描—也斯的《山水人物》/黎海華
-
街頭巷尾的人和事 《明報》編輯部
-
-
第五輯 都市文化
-
港台「開卷樂」也斯談《書與城市》
-
書與城市:在混沌中建立秩序/葉輝
-
《書與街道》序/王璞
-
也斯:《城市筆記》/杜家祁
-
試評也斯的《香港文化》/黃紐(黃淑嫻)
-
尋覓身份與位置—也斯的《香港文化》(節錄)/艾曉明
-
香港的文化空間—評也斯《香港文化空間與文學》/李萬
-
也斯如何在散文中談文說藝/曾卓然
-
-
第六輯 越界書簡 文化旅遊
-
山水人物的遊與思—也斯的昆明的紅嘴鷗/黎佩兒
-
也斯:《昆明的紅嘴鷗》/余詠莊
-
茶煙輕颺落花風—也斯《越界的月亮》探析/陳炳良
-
關於越界—讀也斯的《越界書簡》/王仁芸
-
重建城市的記憶/陳炳良
-
期待新果/阿絲
-
在浪遊中回歸:論也斯的環台遊記《新果自然來》與1970 年代台港文藝思潮的對話/陳建忠
-
旅遊長鏡頭:也斯七十年代的台灣遊記/黃淑嫻
-
香港遊記散文中的中國(節錄)/曾卓然
-
也斯的文化之旅—以七十年代的日本遊記為例/蕭欣浩
-
-
第七輯 香港映象 人間滋味
-
詠頌飲食作家也斯/《飲食男女》編輯部
-
《也斯的香港》序/舒非
-
也斯的香港/馬傑偉
-
也斯的影像人物素描/黃仲鳴
-
一位香港文藝批評家的跨界敘述——也斯品評「色香味俱全」的香港/張璐詩
-
疏影對話
-
與也斯一起吃盡《人間滋味》/銘予
-
也斯五味之行—評也斯《人間滋味》/曾卓然
-
「食物有情」:非常食家也斯/梁科慶
-
-
第八輯 浮世巴哈
-
也斯的浮世散文/鄭政恆
-
也斯散文 充滿濃濃人情味/黃涓
-
寫作,作為一種善念/何作客
-
- 編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