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環繞中國大陸的陸路能源運輸路徑計含東北、西北與西南三個跨國系統,合稱「泛亞油氣運輸管線」。本書接續研究系列一、二的論述,探討中國佈建西南向聯外石油與天然氣管道的選項與抉擇,析論主軸由國情與宏觀經濟、通路運籌、以及中美兩國及多邊博弈三部份組成,目的在評析「南亞次大陸與中東」—「地緣」與「能源」博弈的可能歸趨。作者從中國的能源運輸發展戰略等多元思考角度出發,解構過去十數年貫穿南亞中東四大能源通路的形成過程。研究發現,南北向的天然氣管道:「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線,具可行性,然而印巴關係不睦、阿富汗政局動盪,是主要障礙。相形之下,中國興建和支援興建的「中緬管道」、「中巴走廊」、與「伊朗-印度」-過境巴基斯坦段三線,陸續成功推出,原因不僅在於北京擁有財力、工程技術、和主場優勢等利基,更重要的是決心。 西南聯外管道建成將局部取代中東至大陸東南沿海省區的傳統海運運量、縮短運距、分散風險,並提高中國的能源與經濟安全,不過中國同時將承受海運沒有的風險,後者包括:違約風險、住民安遷、環保團體抵制,以及運營期的維安工作,和自然災害化解等,都有待思索因應。當然,通路能否建成、走向為何、主要取決於中美角力為核心,兼納印、巴、伊朗等多國為配角的地緣政治博弈。唯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的經濟要發展、海外市場要開拓,通路建設,尤其是聯外能源通路建設,是必由之徑,美國無需也無力阻擋,反之,如順應潮流反可從中獲利。從南亞中東互利共榮的角度看,通過強化具商業盈利性的跨國管道建設,銜接中國大西部、阿富汗等內陸區塊與面海國家的能源供銷關係,藉以體現互補性經濟協作,將能化解區域內部矛盾,消減彼此纏鬥不休的「零合困境」。
- 自序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 1 章 緒 論
-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一、南亞中東形勢鳥瞰
-
二、資源分佈、生產與消費
-
三、管道建設
-
四、中印兩國石油需求預測
-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第三節 課題定位
-
一、構面分解
-
二、區域別競合形勢比較
-
-
第四節 研究內容
-
第五節 章節安排
-
-
第 2 章 南亞與中東各國概況
-
第一節 印度
-
一、國情
-
二、資源
-
三、經濟發展
-
四、能源
-
-
第二節 伊朗
-
一、國情
-
二、資源
-
三、經濟發展
-
四、能源
-
-
第三節 巴基斯坦
-
一、國情
-
二、資源
-
三、經濟發展
-
四、能源
-
-
第四節 緬甸
-
一、國情
-
二、資源
-
三、內政
-
四、經濟發展
-
五、能源
-
六、外商佈局
-
-
第五節 阿富汗
-
一、國情
-
二、地緣與人文
-
三、資源
-
四、經濟重建
-
-
第六節 跨國比較
-
-
第 3 章 西南向管道規劃與建設
-
第一節 中緬管道
-
一、緣起
-
二、合作方式與過程
-
三、突破馬六甲困局
-
四、管道建設與效益簡評
-
五、近期動向
-
-
第二節 IPI天然氣管道
-
一、伊朗國內管道建設
-
二、伊朗國際管道建設-IPI
-
三「中國-伊朗」能源合作
-
四、伊拉克力挺伊朗
-
-
第三節 阿富汗縱貫線
-
一、沿革
-
二、油商主導期(1995∼2001)
-
三、官方主導期(2002∼)
-
-
第四節 中巴貿易能源走廊
-
一、緣起
-
二、沿革
-
三、工程進度
-
四、評析
-
-
第五節 西北、西南、與南向能源絲路
-
第六節 綜合檢討
-
一、中緬管道
-
二、IPI管道
-
三、IPC管道
-
-
-
第 4 章 中美印角力
-
第一節 中國的攻略
-
一、阿富汗
-
二、緬甸
-
三、巴基斯坦
-
四、斯里蘭卡
-
五、伊朗
-
-
第二節 美國的攻略
-
一、阿富汗
-
二、伊朗
-
三、巴基斯坦
-
四、沙烏地阿拉伯
-
五、緬甸
-
-
第三節 印度的攻略
-
一、能源為主軸
-
二、緬甸
-
三、伊朗
-
-
第四節 大博弈重回亞洲
-
一、中印:競爭與合作
-
二、中美潛在衝突的深化與擴大
-
-
第五節 結語
-
-
第 5 章 發現與啟示
-
一、總論
-
二、國情
-
三、地緣政治與能源經濟
-
四、資源與管道
-
五、中美印角力
-
- 外語詞彙
- 參考文獻
- 附 表
- 附 錄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5795/10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