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能源安全與中國大陸聯外油氣通路之開發:東北亞地區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783872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能源安全是國際社會共同關切的課題,但如何看待能源安全則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中國是「貧油、少氣、多煤」的經濟體,1993年起中國結束了石油出口長期大於進口的時代,成為淨進口國;此後,進口石油的數量及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不斷攀高,至2007年中國石油進口量已達1.968億噸,進口依存度提高到50%,然而其中高達90%的原油都是經由海路輸入,使得保障海上運輸安全和持續遞增的外部石油供應,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兩大瓶頸。為了降低通路風險、確保油源、預防斷流,北京決策部門除推動能源體制改革,從需求面追求「節能、降耗、減排」,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便積極開展能源外交,著手佈建「泛亞能源大陸橋」,以便經由較為安全的陸上管道,從資源豐富的週邊國家進口原油和天然氣,填補國內的供需缺口。
  按進口來源區位的不同,形成環繞中國大陸的運輸路徑分為東北、西北與西南三個跨國系統。本書從能源安全的多面性的觀點入手、探討中國大陸能源供需、體制改革、面對能源(石油)供應短缺北京決策部門的因應對策、東北亞地區能源競合關係、俄羅斯的能源戰略及外人投資狀況等課題。東北亞地區管道走向的情境分析主要藉助三主體──俄、中、日的角力,從供給面透視中國構建能源安全的演變進程。
  • 自序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第四節 期程與章節安排
  • 第二章 能源安全的國際比較
    • 第一節 界說
    • 第二節 單邊能源安全
    • 第三節 多邊能源安全
    • 第四節 能源管理模式
    • 第五節 研究限制與啓示
  • 第三章 中國的能源供需與能源管理
    • 第一節 初級能源供需
    • 第二節 石油與天然氣
    • 第三節 體制框架的變遷
    • 第四節 戰略石油儲備
    • 第五節 發現與啓示
  • 第四章 東北亞能源競合賽局
    • 第一節 地區能源與經濟形勢
    • 第二節 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儲產與銷售
    • 第三節 俄羅斯油氣部門外人投資
    • 第四節 東北亞能源競合賽局的開展
    • 第五節 未來展望
  • 第五章 結論
  • 註釋
  • 參考文獻
  • 外語詞彙
  • 度量衡用語
  • 附件
    • 附件2.1 美國能源部能源安全模型簡介
      • Ⅰ.石油安全矩陣名稱
      • Ⅱ.能源安全分類與損益變化
      • Ⅲ.石油安全淨利矩陣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