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期專題在回望物派之濫觴時,也以藝術評論、藝術史論述為基底。除收錄旅居美國的日本藝術史學者富井玲子(Reiko Tomii)的綜論〈物派的六點矛盾〉,以及本阿彌清著作《物派的起源》(2016)中關於關根伸夫(Nobuo Sekine)《位相-大地》這件公認的物派藝術創始之作的論述節選之外,也包括本刊特約作者陳飛豪專訪本阿彌清的專文〈物派再考與根植日本的「當代藝術」〉,闡述本阿彌清近年來對物派起源之再研究中獲得的新觀點;而筆者也撰文整理由針生一郎(Haryu Ichiro)在1960年代提出、近年來再由富井玲子進一步論述和發展的「國際同時代性」(International Contemporaneity)之觀察,希望能為本專題作出一點1960年代物派於日本生成前後的藝術史補充;Artprice.com則對物派藝術的市場表現做了全局觀察,在不同藝術家之間發現了巨大落差,引人思考。在專題的最後一部分,我們精選這個夏秋之交於台北先後登場的幾檔物派展覽,分享於也趣藝廊、亞紀畫廊、Hiro Hiro Art Space呈現的這些物派名家新、舊作,以及這幾家畫廊在物派藝術方向上的經營思路。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評論,這世界無論如何都需要 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
作為新聞業的當代美術 耿一偉
-
美國博物館-再賣館藏 洪三維
-
講術藝術 姚謙
-
南韓秋季藝術活動 曾文泉
-
行政院拍板「藝術零稅賦」 簡秀枝
-
- MISSING PIECES 名單之後 「地方色」到「生活色」:簡綽然的後台展人生 盧穎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
錢從哪裡來?美術館資金的道德難題 朱貽安
-
不惑與危機 走近四十,跳出框架的林茲墊子藝術節 沈伯丞
-
以水為引的空間穿刺術 關於賴志盛近作中的若干調校 嚴瀟瀟
-
永續共生的創作實踐-:「文化眼前」的物質性 古睖.九古(林友達)
-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2019 ART TAIPEI 光之再現 展現華人傲人的實力 專訪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鍾經新理事長 陳意華
-
ART STORY 藝遊
-
經營畫廊一馬當先 藝術推手薩德斯.侯巴克 簡秀枝
-
大象與蚊子 巴塞利茲巴黎個展「時間」 簡秀枝
-
-
FEATURE 專題企畫
-
再議物派 嚴瀟瀟
-
物派的六點矛盾 富井玲子
-
物派的藝術家們,其實從來沒有自稱自己是物派 訪藝評人本阿彌清:物派再考與根植日本的「當代藝術」 陳飛豪
-
論關根伸夫《位相-大地》 本阿彌清
-
1960年代的「國際同時代性」與物派之濫觴 富井玲子相關研究概述 嚴瀟瀟
-
物派藝術家的是場何在? Artprice.com
-
物自身 也趣藝廊物派藝術大展「無物」 朱貽安
-
「反界結端」綜覽菅木志雄的創作內核 亞紀畫廊統整亞洲抽象的價值脈絡 楊椀茹
-
物派與後物派 Hiro Hiro Art Space 收藏展 陳飛豪
-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
-
也趣畫廊紮根德國 當代藝術的交流正式啟動 王焜生
-
大院子的「古宅新生」首展開幕:鄭麗雲個展 柯舒寧
-
印尼富商翁瑋光成立MACAN美術館 接軌國際 為藝術教育生根作努力 何鎮盈
-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
「繪畫與存在」中日韓抽象藝術巡迴展 楊椀茹
-
如風輕颺的畫語與錯譯 林鉅個展「九節拂風」 朱貽安
-
- BOOK 書摘 從生態哲學,到藝術,到集體行動 哲學家莫頓的生態哲學和新書《生態地》存在 詹育杰
- FORUM 藝術論壇 從境派藝術透視台灣當代抽象藝術發展「境派藝術在伊通」座談會紀要 王稚雅
- SNG 展覽直擊 倫敦.香港.台灣 編輯部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
繁花似錦見水墨 起麗鬥豔覓自我 林伯禧個展 蔡舒帆
-
前進佛羅倫斯雙年展 林佳鴻的《蛋花的綺思》 丁雯靜
-
如何走在「之間」上? 劉星佑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