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今藝術&投資2025年1月號NO.388

出版日期
2025/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4719294100025_38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時間的尺度上,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像是被時間凝固的冰晶,既象徵著永恆,也指向著脆弱的消逝。而《冰河的最後七天》不僅僅是一件雕塑作品,更像是一個提問──我們該如何面對那些正在融化的時間、正在消失的風景,以及正在改變的世界?這個提問不僅是對自然的關切,更是對藝術、文化、社會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提問。回顧2024,我們看到市場、文化與藝術策展之間的動態張力,也看到全球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遷對藝術場景的影響。展望2025,我們試著穿透層層迷霧,勾勒出一幅未來的圖景──它或許是積極的、充滿希望的,也可能是矛盾與挑戰並存的。每一顆球體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座雕塑都是一次凝視。2025年,我們期待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安排一場豐富、充滿藝術對話的旅程,讓每一次凝視,都成為面向未來的勇敢起點。(企劃/朱貽安)
  • EDITORIAL 編輯手記
    • 韌性社會中的美學維度/嚴瀟瀟
  • COLUMN 今專欄
    • 去年,我成了被告!/王嘉驥
    • 捨棄文資會審議全程公開透明,開聽證會有何用?/蕭文杰
    • 文學、藝術何價?/洪三雄
    • 新店晚霞/姚謙
    • 尋找.肯定.頌揚臺灣之美,黃土水在太平國小OPM的永恆叮嚀/簡秀枝
  • ARTIST 藝術家
    • 以絢彩指印構築的理想之境 出來彌生的隨興與執著/楊椀茹
  • ART TALK 相談室
    • 「觀眾是我們美術館運營的首要考量」 專訪龐畢度中心梅茲分館館長齊亞拉.芭利希/余小蕙
    • 「藝術家當為探索者,而非重複者」 貝納.維內及其在理性與詩意間的獨闢蹊徑/嚴瀟瀟
  •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
    • 為了看作品而登上的列車 第九屆公共藝術獎卓越獎得主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李京樺
    • 點亮當代藝術的永續新未來 「2024臺灣銀行藝術祭」頒獎典禮側記/朱佑霖
  •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 時代異端的新生,抵抗的殊途同歸 草間彌生的兩次黃金時期,以及她的「軌跡」與「奇跡」/嚴瀟瀟
  • FEATURE 專題企畫
    • 24/25 /朱貽安
    • 2025藝術環境趨勢/編輯部
    • 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臺灣/章郡榕
    • 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世界/章郡
    • 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雙年展/李京樺
    • 在動盪之中的市場韌性 2024藝術市場回顧/楊椀茹
  • OBSERVATION 藝點觀察
    • 當我們屏住呼吸,潛藏的希望真的到來了嗎?亞洲藝術雙年展「所有令人屏息的」/李京樺
    • 前衛多少事 盡付笑談中 「元氣.淋漓一人間90莊喆特展」/朱貽安
    • 從文物歸還出發,思考解殖的「後博物館」/詹育杰
    • 西格瑪爾.波爾克,無法歸類的藝術市場巨匠/Artprice.com
  • SPOTLIGHT 藝壇注目
    • 侯佳男「穿堂風」 談誰都是楚門——娛樂至死/勞麗麗
    • 起始的地方,就是沒有起始的地方 評謝牧岐個展「起始的地方」/陳晞
  • ART SCENES 展覽選介
    • 温柔革命——李素貞/王焜生
    • ATELIER.66——集合式藝術家工作室四人展/黃志偉
    • 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 涂維政《百工多寶閣》公共藝術計畫溯源萬華的公眾關係/編輯部
    • 廣慈社宅以藝術溫柔迎接都市遷徙者/吳慧貞
    • 想像:家成為支持的事實 側寫「我們在家-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方彥翔
    • 緩進的靈性召喚 關於廣慈社宅公共藝術的「社會處方箋」/吳牧青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