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這裡原本是我家:士林王家都更抗爭告白
當家園以都市更新的名義被強迫拆遷
當官員說:「都更有這麼多優惠,你們為什麼不參加?」
城市的金權遊戲,正在吞噬你我
士林文林苑王家事件,是台北都市更新爭議中的代表性案件。
「建商沒有徵求我們同意,就把我家劃入都更範圍。」2012年3月28日,市府派來的怪手拆毀王家那一刻,家人和聲援者還在屋內。作者王瑞霙抱著祖先遺照與牌位悲憤走出屋外,目睹祖厝變瓦礫。沉澱三年後,她以王家女兒的視角,寫下小市民被迫成為抗爭者的故事。
本書記錄了王家與政府、建商間的鬥智、官司、膠著壓力,也寫下與聲援者之間的溫暖交流。
這些被抹黑成暴民的聲援者,其實是學生、學者、市民甚至原本拆厝的工人,他們陪伴王家面對建商挑釁、警察暴力、
鄰人羞辱。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形成互助互信的團體;這樣的社區精神,正是所有革命的基礎。
王家事件持續發酵、滾動,串連起島國各角落的力量。
此次抗爭不只出於人民對金權勾結的義憤,更吶喊著真正屬於市民的城市發展願景。雖然王家最終無法保存,但此爭議已進入台灣社會的視野,促使我們共同思考,怎樣的城市、怎樣的國家,才是我們希望安身立命的處所。
「這真是我做過一件最愧對台灣的事!我被分派到士林文林苑去拆厝,一些大學生在那捍衛正義…媽的,明天我不幹了!我還要買幾箱飲料去贊助那些聲援王家、在那裡抗戰的勇士們。…的確熱血和正義不能當飯吃,但我是不會靠強拆別人房子吃飯的!」——來自一位拆厝工人的臉書
當官員說:「都更有這麼多優惠,你們為什麼不參加?」
城市的金權遊戲,正在吞噬你我
士林文林苑王家事件,是台北都市更新爭議中的代表性案件。
「建商沒有徵求我們同意,就把我家劃入都更範圍。」2012年3月28日,市府派來的怪手拆毀王家那一刻,家人和聲援者還在屋內。作者王瑞霙抱著祖先遺照與牌位悲憤走出屋外,目睹祖厝變瓦礫。沉澱三年後,她以王家女兒的視角,寫下小市民被迫成為抗爭者的故事。
本書記錄了王家與政府、建商間的鬥智、官司、膠著壓力,也寫下與聲援者之間的溫暖交流。
這些被抹黑成暴民的聲援者,其實是學生、學者、市民甚至原本拆厝的工人,他們陪伴王家面對建商挑釁、警察暴力、
鄰人羞辱。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形成互助互信的團體;這樣的社區精神,正是所有革命的基礎。
王家事件持續發酵、滾動,串連起島國各角落的力量。
此次抗爭不只出於人民對金權勾結的義憤,更吶喊著真正屬於市民的城市發展願景。雖然王家最終無法保存,但此爭議已進入台灣社會的視野,促使我們共同思考,怎樣的城市、怎樣的國家,才是我們希望安身立命的處所。
「這真是我做過一件最愧對台灣的事!我被分派到士林文林苑去拆厝,一些大學生在那捍衛正義…媽的,明天我不幹了!我還要買幾箱飲料去贊助那些聲援王家、在那裡抗戰的勇士們。…的確熱血和正義不能當飯吃,但我是不會靠強拆別人房子吃飯的!」——來自一位拆厝工人的臉書
- 序01 勇敢起來,才不會失去希望 林暉鈞
- 序02 人民有捍衛家園的權利 施正鋒
- 序03 不屈不撓的公民力量 詹順貴
- 關於「文林苑」都市更新案,以及王家成員
-
第一章 記憶
-
第一節 爺爺的老照片
-
第二節 小姑姑回憶老家的日常
-
-
第二章 催毀
-
第一節 捲入風波
-
第二節 我家變成瓦礫
-
-
第三章 重建
-
第一節 重返家園
-
第二節 重新安頓一個家
-
-
第四章 抵抗
-
第一節 搶地戰役開打
-
第二節 戰役前線的日子
-
第三節 是敵是友?
-
第四節 王家女兒軍
-
-
第五章 情義
-
第一節 我們都是「王家衛」
-
第二節 我們共同的家
-
第三節 克難中的溫馨情誼
-
第四節 組合屋空間機能的演變
-
-
第六章 接力
-
第一節 公民教育現場
-
第二節 料理最前線
-
第三節 百衲旗環島之旅
-
-
第七章 黑夜
-
第一節 虛偽的協商平台
-
第二節 沉重的訴訟負擔
-
第三節 一千七百萬元的反擔保金
-
-
第八章 落幕
-
第一節 失去組合屋
-
第二節 感謝你們,我的戰友,還有我的寶寶
-
- 後記 被踐踏者的戰鬥書寫-書寫記憶,以直視恥辱 陳虹穎
- 附錄一 大法官釋憲文-《都市更新條例》部分違憲
- 附錄二 強拆後,該怎麼辦?-一份希望永達用不著的SOP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