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臺海兩岸悲歡離合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60845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六六二年二月一日,荷蘭總督揆一投降。台灣正式入中國版圖。明鄭延平郡王開府台灣,尊奉南明永曆帝正朔,自居藩屬。這是台灣第一個政權。一六八三年九月,清廷命福建提督施琅東征台灣,明鄭延平王國亡,兩岸統一。自滿清入關至台灣內附,最終完成大中國,大中華民族。
  滿清王朝進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百年盛世。台灣成為新起的海上長城。閩粵移民大增,福建省的台灣府享有省的地位。清末正式建省,在經濟建設上已是走向現代化的省區之一,較內地某些省區進步。不幸滿清王朝由盛而衰,台灣以其戰略要地引起帝國主義垂涎。清末甲午戰爭失利,清廷將台灣割讓日本凡五十年。之後,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又回歸中國。然在中國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國民政府並未作縝密的準備,也未考慮台灣問題的特殊性,致引起台灣人的反感。「二二八事件」就在這種背景下爆發了。「二二八事件」結果導致官逼民反,株連無辜!
  儘管日本戰敗投降,但對台灣仍懷有野心,於是有些人成為由日本支持的「台獨」;由於美國對台灣也有野心,慫恿部分留美的台灣學生,成為由美國所支持的「台獨」,以便使台灣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不沉的航空母艦,監視中共,牽制中共。無論日本支持的「台獨」或美國支持的「台獨」,都是毛澤東蹂躪中國三十年所引發的產物。
  如果一九四九年冬,金門古寧頭一戰,「解放軍」獲勝。必會在一年之內,以人海戰術,渡海攻打台灣。台灣的國軍兵力不足,勢難獲勝。在此情況,台灣人民如大陸人民一樣,遭受三十年的鬥爭,文化大革命的摧殘。這種「合」反而是一種災難。如果毛澤東於一九五○年即採取改革開放政策,四十年後大陸經濟發展會如同台灣一樣會成為東亞經濟奇蹟,享受「錢淹腳目」的富裕生活。兩岸會早已統一,兩岸人民享受「合」的歡樂。
  一九八九年正是世界共產主義走向分崩離析的一年。中共當局對這種劇變能不敏感?雖然一九八○年大陸農業改革有了顯著的成果,農民不再生活在飢餓線上,但城鎮居民的生活改善並不多。許多青年學生受了東歐及蘇聯反共革命的衝擊,莫不希望中共當局加強肅貪,釋出更多自由,於是「六四事件」便引發了。隨之而來的是軍事上的血腥鎮壓,幸而自一九九○年起,全大陸努力發展經濟,到二十一世紀初,便創造了空前的成績。而兩岸探親,台商在大陸投資設廠,也發生一定作用。同時,也使兩岸的互依關係更加緊密。除此,在文化交流上也產生了互融的關係。儘管在台灣仍有「台獨」的疑慮,但在東風壓倒西風的趨勢下,兩岸融合在一起的可能性更大了。
  • 推薦序一
  • 推薦序二
  • 作者序
  • 第一章 緒言 
    • 第一節 研究史實知進退存亡之道
    • 第二節 不分「正統」不偏向統獨
    • 第三節 多難興邦滿清明鄭開疆拓土
    • 第四節 中日戰爭台海兩岸榮辱與共
    • 第五節 國共內戰一個中國兩岸分治
    • 第六節 台灣歷經風浪創造經濟政治奇蹟
    • 第七節 大陸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和平崛起
    • 第八節 統獨之爭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 第二章 滿清入關明鄭開台
    • 第一節 滿清從關外入主中原
    • 第二節 明鄭東征台灣入中國版圖
    • 第三節 從百年盛世到「太平天國」農民革命
    • 第四節 西方帝國主義蠶食瓜分
    • 第五節 日本帝國主義獨占台灣
    • 第六節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滿清衰亡
  • 第三章 辛亥革命以建民國
    • 第一節 孫中山一介醫生倡導國民革命
    • 第二節 武昌起義推翻專制建立共和
    • 第三節 中華民國誕生孫中山功成身退
  • 第四章 軍閥割據北伐統一
    • 第一節 民國政府專制統治
    • 第二節 袁世凱篡國稱帝身死名裂
    • 第三節 軍閥割據藩鎮之禍重演
    • 第四節 「五四運動」追求民主與科學
    • 第五節 孫中山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
    • 第六節 蔣介石崛起北伐統一中國
    • 第七節 「中原大戰」倒蔣奪權失敗
    • 第八節 國民黨政權實行「訓政」
  • 第五章 抗日戰爭國共內戰
    • 第一節 中共武裝鬥爭從江西到陝北
    • 第二節 「九一八事變」日寇侵占東北三省
    • 第三節 「西安事變」促成南京政府聯共抗日
    • 第四節 「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日戰爭
    • 第五節 中美同盟關係與衝突
    • 第六節 抗日戰爭勝利廢除不平等條約
    • 第七節 蔣介石毛澤東重慶會談失敗
    • 第八節 「戡亂」與「解放」國共內戰再起
    • 第九節 蔣介石引退國民黨政權敗走台灣
  • 第六章 中華民國政府台灣偏安
    • 第一節 陳儀為政不仁造成「二二八」悲劇
    • 第二節 蔣介石建設台灣為「反共復興」基地
    • 第三節 經濟奇蹟台灣成亞洲四小龍之一
    • 第四節 台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 第五節 蔣經國解除戒嚴黨禁順應民主運動
    • 第六節 李登輝執政時期功過是非
    • 第七節 台獨運動的發展與成敗
    • 第八節 獨派執政卸職總統夫婦貪污案判重刑
    • 第九節 台灣的族群矛盾與融合
    • 第十節 東西冷戰結束台灣外交孤立
    • 第十一節 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重掌政權
    • 第十二節 台灣徘徊統獨三岔路口
  • 第七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大陸 
    •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典章制度
    • 第二節 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鎮反肅反
    • 第三節 「社會主義改造」消滅私有財產制
    • 第四節 反右派鬥爭整肅知識分子
    • 第五節 毛澤東「三面紅旗」搶進社會主義
    • 第六節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 第七節 鄧小平再起推動改革開放
    • 第八節 農村廢除「人民公社」恢復鄉鎮
    • 第九節 「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先鋒
    • 第十節 對外開放引進外國資金技術
    • 第十一節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 第十二節 反自由化鬥爭與「六四」天安門學潮悲劇
    • 第十三節 國防科技現代化成績輝煌
    • 第十四節 「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 第十五節 鄧小平南巡談話堅持改革開放
    • 第十六節 二○○八年北京奧運顯示國力
    • 第十七節 中國經濟騰飛與隱憂
    • 第十八節 中國崛起與世界霸權之爭
    • 第十九節 政治改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
    • 第二十節  以中華文化為根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 第八章 兩岸謀和避戰期望雙贏
    • 第一節 北京「對台政策」演變
    • 第二節 台北「大陸政策」與統獨矛盾
    • 第三節 「九二共識」擱置「一中」爭議
    • 第四節 北京容忍台獨政權「借殼上市」
    • 第五節 兩岸應簽訂和平協議
    • 第六節 獨立革命勢將觸發台海戰爭
    • 第七節 和平統一必須水到渠成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