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近代中國的合作經濟運動:1912─1949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520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合作制度是19世紀中葉西歐社會改革論者,為求改善不公正的經濟狀況,所擬創的理想經濟形式。這個烏托邦式的理想,在屢次實驗失敗之後,轉化落實成為民間自由結社的互助性小型經濟社團,從英、法、德等國向各地流傳。中國在清末民初,從西歐和日本引進這套實用的制度。
  這項原為民間自發性的經濟組織,在中國的政治與社會基礎上,變成為了達到不同目標的政策性工具。在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共蘇區(邊區)、日據東北、華北、台灣等政權內,合作運動扮演相當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功能。本研究從結構、特質、績效三個角度,系統地分析比較,1912至1949年之間,上述六個政權的合作經濟事業。1950年以後,在台灣和在大陸的合作組織型態很不同,性質迥異,需要另以兩本專著的篇幅才能解析清楚。
  • 修訂版序
  • 初版序
  • 致 謝
  • 提 要
  • 第一章 緒論與綜述
    • 壹、命題與視角
    • 貳、傳統的經濟互助組織
    • 參、歐洲的合作經濟制度
    • 肆、合作經濟的學理
    • 伍、綜述與結論
  • 第二章 萌芽與實驗期:1912-27
    • 壹、問題與視角
    • 貳、西方思潮的傳入
    • 參、萌芽與實驗
    • 肆、特質與困難
    • 附錄:變革時期的經濟烏托邦主義:薛仙舟的〈中國合作化方案〉
  • 第三章 華北的合作經濟事業:1920-45
    • 壹、特質
    • 貳、華洋義賑會的合作社系統
    • 參、日據時期的合作活動
    • 肆、評估
  • 第四章 國民政府的合作經濟運動:1928-49
    • 壹、意義與階段
    • 貳、發展與結構
    • 參、合作金融體系
    • 肆、經濟效益
    • 伍、政治與軍事的背景
    • 陸、評估
    • 附 錄
  • 第五章 中共早期的集體化合作組織:1931-45
    • 壹、綜觀
    • 貳、江西時期:1931-4
    • 參、邊區時期:1935-45
    • 肆、效果評估
    • 伍、總結
    • 附錄:中共早期的合作社法
  • 第六章 日據東北的合作經濟體系:1907-45
    • 壹、背景
    • 貳、消費合作組織
    • 參、農業合作制度
    • 肆、其他合作組織
    • 伍、評估
    • 附錄
      • 1.日據東北合作經濟制度的相關法令
      • 2.農事合作社設立與助成之相關文件
  • 第七章 日據時期臺灣的合作經濟制度:1914-45
    • 壹、經濟背景
    • 貳、特質與發展
    • 參、效果評估
    • 肆、戰後的變革
    • 附錄
      • 1.產業組合法
      • 2.臺灣產業組合規則
  • 參考書目
  • 後 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