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被遮蔽的台灣人,你只有被遮蔽的國際觀!一百多張媲美《國家地理雜誌》的專業照片,打開你被主流媒體遮蔽已久的雙眼。
要拓展台灣人的國際視野,需要的是直接的震撼,不是溫柔的呼喚。
台灣人眼中的「老外」,其實只有「白人」,而且還是居住在北美洲與歐洲的白人。即使是融合西班牙與美洲文化的拉丁美洲白人,在台灣人眼中,也只有橫行在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毒梟,以及威風八面的巴西足球隊。
對台灣人而言,其他地區的人們大多是落後、貧窮、甚至骯髒的。 台灣人的視野,到底被什麼給遮蔽了?
在歐美主流媒體塑造的層層迷霧下,這世上有三個地區,長期被台灣人誤解:
一想到印度,直覺反應就是貧窮、落後、性侵與不平等,卻完全忽視這個國家正在進行的對外開放強化製造業政策,未來會對台灣的產業結構造成多大的衝擊。而台北女性在夜店被「撿屍」的機率,其實遠高於外國遊客在印度被強暴的機率。
一想到古巴,除了令人欽佩的棒球實力,就是停留在革命與共產的年代、雪茄與卡斯楚。其實,我們完全不知道,古巴和台灣在各方面都有著令人訝異的相似性。而它令人羨慕的免費醫療與教育制度、糧食革命與能源革命,更是深受國際肯定,堪稱全球永續治理的典範。
一想到中東,除了永不止息的戰火,就是四處亂竄的恐怖份子。然而,這個地方有著非常和善的人民,他們樂善好施、善待外邦。而伊斯蘭教義中的「聖戰」(Jihad),真正的意義是與自己內心的私慾作戰,並不是發動恐怖攻擊。
作者身兼攝影愛好者與國際觀察者,透過理性的分析、感性的鏡頭,帶領讀者深入這三個地區。藉由媲美《國家地理雜誌》的專業攝影,以及深入淺出的國際政治分析,長期被弱智媒體遮蔽雙眼的台灣人將會發現,這些地區不但有著遠比歐美社會更良好的治安以及更和善的人民,未來的動態更有可能牽動亞洲與世界格局,進而對台灣的未來發展帶來嶄新的啟示。
每一張照片的背後,都可以激發出更多同理心與反省;而這當中,有我們需要省思的,也有我們需要學習的。
要拓展台灣人的國際視野,需要的是直接的震撼,不是溫柔的呼喚。
台灣人眼中的「老外」,其實只有「白人」,而且還是居住在北美洲與歐洲的白人。即使是融合西班牙與美洲文化的拉丁美洲白人,在台灣人眼中,也只有橫行在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毒梟,以及威風八面的巴西足球隊。
對台灣人而言,其他地區的人們大多是落後、貧窮、甚至骯髒的。 台灣人的視野,到底被什麼給遮蔽了?
在歐美主流媒體塑造的層層迷霧下,這世上有三個地區,長期被台灣人誤解:
一想到印度,直覺反應就是貧窮、落後、性侵與不平等,卻完全忽視這個國家正在進行的對外開放強化製造業政策,未來會對台灣的產業結構造成多大的衝擊。而台北女性在夜店被「撿屍」的機率,其實遠高於外國遊客在印度被強暴的機率。
一想到古巴,除了令人欽佩的棒球實力,就是停留在革命與共產的年代、雪茄與卡斯楚。其實,我們完全不知道,古巴和台灣在各方面都有著令人訝異的相似性。而它令人羨慕的免費醫療與教育制度、糧食革命與能源革命,更是深受國際肯定,堪稱全球永續治理的典範。
一想到中東,除了永不止息的戰火,就是四處亂竄的恐怖份子。然而,這個地方有著非常和善的人民,他們樂善好施、善待外邦。而伊斯蘭教義中的「聖戰」(Jihad),真正的意義是與自己內心的私慾作戰,並不是發動恐怖攻擊。
作者身兼攝影愛好者與國際觀察者,透過理性的分析、感性的鏡頭,帶領讀者深入這三個地區。藉由媲美《國家地理雜誌》的專業攝影,以及深入淺出的國際政治分析,長期被弱智媒體遮蔽雙眼的台灣人將會發現,這些地區不但有著遠比歐美社會更良好的治安以及更和善的人民,未來的動態更有可能牽動亞洲與世界格局,進而對台灣的未來發展帶來嶄新的啟示。
每一張照片的背後,都可以激發出更多同理心與反省;而這當中,有我們需要省思的,也有我們需要學習的。
- 推薦序:看世界的第六種方法劉必榮
- 寫在前面:被遮蔽的台灣人
-
印度 驚奇繽紛又對比強烈的彩色國度
-
印度=咖哩、瑜伽、寶萊塢?
-
西方媒體塑造了台灣對印度的認知
-
印度社會對女性「不公」的原因
-
你不知道的印度=你不知道的台灣
-
再過不到一個世代,亞洲就變了
-
穿越鏡頭的感動
-
恆河畔的生命震撼
-
烏煙瘴氣與繽紛亮麗
-
總在孩子眼神中找到新世界
-
殖民風情是什麼?
-
斷垣殘壁中尋找生命力
-
泰姬瑪哈的夢幻與真實
-
寶萊塢的華麗與殘酷
-
求解脫?求真理?
-
印度男與女
-
-
-
古巴 強權夾縫中淬煉出的意志之國
-
古巴與台灣的交集:棒球?
-
台灣與古巴:相同背景,兩種命運
-
教科書不寫、媒體也不報的美古恩仇錄
-
一國兩幣:古巴特色能維繫多久?
-
美古探戈曲終人未散
-
當革命成為一種消費:切‧格瓦拉是喜是悲?
-
古巴模式:台灣未來的發展藍圖?
-
穿越鏡頭的感動
-
音樂與舞蹈
-
老爺車博物館
-
革命之城哈瓦那
-
蘭姆、雪茄與殖民悲歌
-
殖民經濟下的南方風情
-
轉角遇到海明威
-
連巨人都不敢招惹的硬頸精神
-
-
-
中東 長期被扭曲誤解的伊斯蘭文化
-
誰的言論自由?誰是恐怖份子?
-
穆斯林是全球未來新增人口主力
-
英美外交政策造成今日中東的衝突
-
伊斯蘭國象徵西方國家的中東治理崩毀
-
和善的穆斯林
-
被誤解的「聖戰」
-
穿越鏡頭的感動
-
笑容隨處可見
-
鄂圖曼的榮耀黃昏
-
伊斯蘭建築經典
-
在小亞細亞尋找羅馬
-
歐亞交界的帝國風華
-
歐洲最佳旅遊國度?
-
所謂的「北非風情」
-
羅馬帝國在北非
-
迦太基,消失的榮耀
-
撒哈拉沙漠的阻礙
-
法老面前,穆罕默德先靠邊?
-
尼羅河之夢
-
-
-
特別收錄 關於攝影,你不可不知的眉角
-
數位攝影時代—我們要開發的不是器材,而是大腦
-
數位盲從時代—你看到什麼,取決於內心,不是雙眼
-
攝影之眼—攝影是主動看見別人,不是巴望被看見
-
小確幸的攝影風格—網路世界成為失意人與空想者的流連之地
-
鬧中取靜—拒絕被外人引導攝影視野
-
攝影禮節—別在拍攝過程中成為他人的負擔
-
用攝影說故事—充實知識,才能創造別人拍不出的題材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1254/7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