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博彩文化史論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68986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以史為鑒,探索中國博彩的概念、具象、傳說、緣源及其美學意義;深究《全唐詩》、《水滸全傳》、《金瓶梅》、《紅樓夢》中的博彩描述,重點闡述先秦時期及漢、唐、宋、明、清代博彩文化的跌宕起伏及其特色;揭示中國博彩從娛樂性發展為商業性的進程及其中的三次制度創新;綜論社會意識形態對博彩發展的影響、中國博彩發展的歷史階段性及其特徵、資金轉移分配方式變化在博彩史中的作用、中國古代官府禁賭和歷史上的官賭,展析中國博彩歷史文物及其相關社會文化;原史以覈玄,敷理於舉統,資料詳實,意味別致,觀點新穎。
  • 博彩是一種思想方式(代前言)
  • 第一章 先秦時期:從通神巫術的禮儀,到民間娛樂的博戲
    • 第一節 中國的博彩概念及其遊戲具象
      • 一、中國博彩與賭博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 二、中國歷史上的博彩遊戲具象及其變化特點
    • 第二節 博彩起源的因緣
      • 一、博彩起自人的本能,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通神巫術和嬉戲
      • 二、博彩產生的歷史條件
    • 第三節 上古社會博彩的起源
      • 一、夏代博彩起源的背景與傳說
      • 二、商代博戲的神本色彩
      • 三、西周博戲發展從神本到人本的軌跡
    • 第四節 春秋戰國:從權貴的博弈,走向庶民間博戲
      • 一、社會經濟的深刻變化
      • 二、民間博戲普遍滋長
      • 三、官府的禁賭與諸子對博戲的歧見
    • 第五節 博彩起源創造出「有意味的形式」
      • 一、博彩起源的特殊性質
      • 二、博彩起源的美學意義
  • 第二章 漢代:博揜為通行遊戲,博具陪葬者甚眾
    • 第一節 漢代博戲文物及其社會文化
      • 一、考古出土的漢代博戲文物
      • 二、漢代博具文物折射出來的社會文化
    • 第二節 漢代博戲歷史分析
      • 一、漢代博戲流行的特點
      • 二、漢代博戲流行的主要項目
      • 三、漢代不同時期博戲的跌宕起伏
      • 四、漢代博戲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 第三章 唐代:詩意地攜伎競博,玩世趨利
    • 第一節 唐代博戲的特徵
      • 一、博戲是唐代重要的娛樂方式,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
      • 二、唐代各個時期博戲的風尚隨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化
      • 三、皇帝和宮廷在博戲流傳中起著示範和擴散作用
      • 四、唐代博彩流行種類較多,以博戲類和鬥物類為主
      • 五、唐代是中國博彩史上的重要轉折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過渡性質
      • 六、朝廷禁賭法律完備,但統治者帶頭破壞,導致博戲流行
    • 第二節 唐詩中的博彩描述探究
      • 一、唐詩中博彩描述產生的歷史社會背景
      • 二、唐詩中博彩描述的詩篇數量、作者及其出處
      • 三、唐詩中描述的博彩類型
      • 四、不同時期唐詩中博彩描述的特色
      • 五、唐詩中博彩描述所揭示的詩人內心矛盾
  • 第四章 宋代:文人爭博附雅 櫃房聚賭營利
    • 第一節 宋代商業性博彩發展的原因分析
      • 一、科技和經濟加快發展,為商業性博彩滋生奠定了基礎
      • 二、城市與集鎮快速發展,促使商業性博彩從城市向集鎮延伸
      • 三、政府禁賭鬆弛和關撲逐步開禁,加快了商業性博彩氾濫
      • 四、朝廷的抑商政策和「流動性氾濫」,誘致了商業性博彩發展
      • 五、重文輕武,國勢衰弱,朝政黑暗,民不聊生,加劇商業性博彩氾濫
      • 六、士大夫生活優越,人數急增,是宋代博彩加速商業化的原因之一
    • 第二節 宋代博彩的特點分析
      • 一、兩宋初期曾嚴禁賭博,其後禁令鬆弛,賭風滋長
      • 二、各階層均有人參與博彩,但賭客以下層民眾居多
      • 三、宋代賭場的若干特徵
      • 四、博彩與商業相互滲透,關撲與撲賣蔚然成風
      • 五、鬥蟋蟀等鬥物類博彩興盛
      • 六、「抽成」開始出現,商業性賭坊迅速發展
    • 第三節 從《水滸全傳》看宋代的賭博
      • 一、梁山泊好漢中的賭客及賭博經營者
      • 二、與梁山好漢有牽聯者中的賭客及賭博經營者
      • 三、《水滸全傳》中描寫的賭客之特徵
      • 四、《水滸全傳》中所描寫的賭博之場所地域
      • 五、從《水滸全傳》中的賭博描述看宋代賭博的特點
  • 第五章 明代:賭禁由嚴厲而漸弛,博塞世俗化而成風
    • 第一節 明朝的賭禁與賭患
      • 一、明初嚴厲的賭禁
      • 二、中晚明的賭患
      • 三、中晚明賭患的深層次原因
    • 第二節 明代博彩:走向世俗化
      • 一、明代博彩世俗化的宏觀社會背景
      • 二、明代博彩世俗化的特點
      • 三、明代博彩世俗化的社會影響
    • 第三節 從《金瓶梅》中的博彩描述看明代博彩
      • 一、《金瓶梅》中博彩描述的總體概況
      • 二、《金瓶梅》中博彩參與者的類型及其特色
      • 三、《金瓶梅》中博戲的種類及其性質
      • 四、從《金瓶梅》中的博彩描述看明代博彩
  • 第六章 清代:從嚴厲禁賭,到開賭納餉和博彩氾濫
    • 第一節 清代博彩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變化
      • 一、總體特點:前期嚴厲禁賭,中期賭博滋長,晚清賭風氾濫
      • 二、發展趨勢:博彩趨向公開化和大眾化,並產生職業賭徒
      • 三、骨牌、馬吊和彩選清初風行一時,中期後逐漸消歇
      • 四、晚清番攤等錢戲和花會、闈姓等競猜性博彩盛行於東南沿海地區
      • 五、鬥鵪鶉、鬥蟋蟀等鬥戲發展而趨於極盛
      • 六、賽馬、彈子房、輪盤賭、撲克、彩票等洋賭晚清時興風行
      • 七、官與賭同流合污,博彩開始與政府財政相結合,由非法轉變為合法
      • 八、麻將是中國傳統博戲的發展創新,晚清風靡全國成為國賭
    • 第二節 清代博彩氾濫的原因探析
      • 一、催生博彩發展的清代特殊社會經濟原因
      • 二、助長博彩蔓延的清代社會風尚新變化
      • 三、有利於博彩滋長的清代禁賭法律制度缺陷
      • 四、制度創新促進清代博彩業迅速發展
      • 五、麻將盛行為晚清博彩蔓延推波助瀾
    • 第三節 《紅樓夢》中的博彩描寫述評
      • 一、《紅樓夢》中參與博彩的人物及其描寫出處
      • 二、賈府中普遍盛行的耍戲博彩
      • 三、大觀園內外的牌桌賭局
      • 四、榮國府和寧國府中的賭博團夥
      • 五、《紅樓夢》中與賈府相關的若干賭博人物
      • 六、《紅樓夢》中博彩描寫的特點
      • 七、從《紅樓夢》中的博彩描寫看清代中前期博彩的特徵
  • 第七章 博彩文化史專題分析(一)
    • 第一節 歷史上社會意識形態對博彩發展的影響
      • 一、歷史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對博彩的排斥及其因果
      • 二、社會非主流意識形態對博彩發展的影響
      • 三、中西方意識形態對博彩發展的不同影響
    • 第二節 中國博彩發展的歷史階段性及其特徵
      • 一、從娛樂性遊戲到互娛性博彩階段:上古社會至先秦至晚唐及五代時期
      • 二、商業性博彩發展階段:晚唐至晚清及其後時期
      • 三、網路商業博彩發展階段:始於20 世紀90 年代
      • 四、中國博彩發展歷史階段性的若干特徵
    • 第三節 資金轉移分配方式變化在博彩史中的作用
      • 一、資金轉移分配方式變化,是劃分博彩經濟形態的標識
      • 二、博彩資金轉移分配方式變化,使博彩業發展具有經濟動力
      • 三、博彩資金轉移分配方式多元化,是近代博彩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 第八章 博彩文化史專題分析(二)
    • 第一節 中國古代官府禁賭辨析
      • 一、中國古代官府禁賭的原因與意義
      • 二、歷朝歷代官府禁賭的主要措施
      • 三、中國古代官府禁賭的特點
    •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官賭及其懲治分析
      • 一、中國古代對官賭的懲治
      • 二、中國古代官賭的此起彼落
      • 三、中國古代官賭及其懲治的特點分析
    • 第三節 中國博彩歷史文物考
      • 一、春秋時期以來源遠流長的古代投壺博戲及其文物
      • 二、先秦和秦漢時期的六博文物
      • 三、自三國、晉以來流行時間較長、地域較廣的雙陸及其文物
      • 四、宋代的打馬博戲相關文物
      • 五、歷史悠久的特殊博彩道具:骰子及其文物
      • 六、唐宋時期由骰子演變異化而成的葉子和骨牌
      • 七、明清時期的馬吊牌和麻將牌及其文物
      • 八、近代博彩文物
  • 參考文獻
  • 附錄:中國近年來博彩學術研究述評
    • 一、20 世紀後期的探索階段
    • 二、2000~2004 年的發展初期
    • 三、2005 年以來進入快速發展期
  • 附圖
  • 後記
  • 圖 次
    • 圖1 1973 年長沙馬王堆3 號西漢墓出土的陸博博局圖案
    • 圖2 1973 年長沙馬王堆3 號西漢墓出土的陸博博具盒及匣內用物
    • 圖3 1978 年廣西西林縣西漢墓中出土的銅質六博棋盤
    • 圖4 六博棋盤正面的規矩紋圖案
    • 圖5 各地漢墓中出土的六博博局圖案
    • 圖6 1968 年河北保定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墓出土的宮中行樂錢和銅骰子
    • 圖7 1972 年湖北雲夢大墳頭1 號西漢墓出土的方形木博局(摹本)
    • 圖8 1973 年湖北江陵鳳凰山10 號西漢墓出土的博骰
    • 圖9 1973 年長沙馬王堆3 號漢墓出土的博煢(骰子)
    • 圖10 1973 年長沙馬王堆3 號西漢墓出土的陸博博局實物
    • 圖11 1974 年北京大葆台1 號漢墓出土的鳥獸紋六博棋子
    • 圖12 1978 年山東臨沂漢初齊王墓出土的銅煢及其剖面
    • 圖13 1953 年廣州4013 號東漢墓出土的木博局(摹本)
    • 圖14 1972 年甘肅武威磨咀子出土的西漢木六博俑
    • 圖15 1972 年河南靈寶張家灣漢墓出土的綠釉陶博戲俑
    • 圖16 江蘇徐州沛縣漢畫像石上的六博圖
    • 圖17 江蘇徐州銅山縣台山村東漢畫像石六博畫像
    • 圖18 河南新野縣出土的漢畫像石上仙人六博圖像
    • 圖19 四川新津縣崖墓漢畫像石拓片:六博之戲
    • 圖20 四川新津縣崖墓漢畫像石拓片:六博
    • 圖21 四川成都漢六博畫像磚拓片
    • 圖22 四川德陽縣漢畫像磚拓片
    • 圖23 陝西綏德縣東漢畫像石拓片:六博戲
    • 圖24 江蘇徐州銅山縣東漢畫像石樓閣、六博、雜技畫像
    • 圖25 江蘇邳州陸升基東漢六博畫像石
    • 圖26 安徽宿縣禇蘭鎮東漢六博畫像石
    • 圖27 山東嘉祥縣東漢晚期六博遊戲畫像石
    • 圖28 山東嘉祥縣東漢晚期畫像石六博遊戲、宴飲畫像
    • 圖29 山東滕州東漢中期六博遊戲、樂舞畫像石
    • 圖30 山東滕縣西戶口漢畫像石上的六博戲圖摹本
    • 圖31 山東微山縣兩城漢畫像石上的六博圖
    • 圖32 四川新都縣出土漢代畫像磚圖案拓片
    • 圖33 四川成都市郊出土漢畫像磚拓片
    • 圖34 四川廣漢縣出土漢代條形畫像磚六博圖案拓片
    • 圖35 漢代鬥雞的畫像石摹本
    • 圖36 河南登封少室山東蔍東漢鬥雞畫像石
    • 圖37 河南南陽宛城區英莊墓東漢鬥雞畫像石
    • 圖38 漢代賽馬畫像石摹本
    • 圖39 六博博局與博局紋鏡的重疊吻合
    • 圖40 中國近年出土的漢代六博博局紋鏡拓本、摹本(1)
    • 圖41 中國近年出土的漢代六博博局紋鏡拓本、摹本(2)
    • 圖42 廣州漢墓出土的東漢前期六博紋銅鏡拓本
    • 圖43 廣州漢墓出土的東漢後期六博紋銅鏡拓本
    • 圖44 1974 年河北平山三汲鄉戰國時期中山王墓出土的三犀足銅投壺
    • 圖45 1969 年河南濟源縣漢墓出土的西漢晚期陶投壺
    • 圖46 河南南陽漢代畫像石刻拓片:投壺
    • 圖47 投壺的多種式樣
    • 圖48 江蘇徐州沛縣東漢六博、車騎、樂舞畫像石拓片
    • 圖49 山東濟寧市嘉祥縣武氏祠東漢畫石中六博宴飲畫像
    • 圖50 北宋人摹唐代仕女雙陸圖
    • 圖51 宋代洪遵撰《譜雙》中所繪北雙陸盤面格局
    • 圖52 1973 年新疆阿斯塔那地區出土的唐代嵌螺鈿木雙陸局
    • 圖53 宋代洪遵撰《譜雙》中所載北雙陸盤(盤馬制度)
    • 圖54 宋代洪遵撰《譜雙》中所繪廣州雙陸板
    • 圖55 宋代洪遵撰《譜雙》中所繪大食雙陸毯
    • 圖56 宋代洪遵撰《譜雙》中所繪闍婆、真臘的雙陸板
    • 圖57 彩選格,後人稱為升官圖或彩選博弈圖
    • 圖58 各種各樣的彩選格圖例
    • 圖59 德國學者1905 年在新疆吐魯番古墓中發現的博戲葉子
    • 圖60 古代的宣和牌(骨牌)
    • 圖61 1973 年日本正倉院收藏的中國唐代紫檀木雙陸桌
    • 圖62 宋代流行的瓷骰子
    • 圖63 宋代打馬的盤局
    • 圖64 宋.李清照《打馬圖經》(清光緒丙午年九月版本)
    • 圖65 明代流行的葉子戲即馬吊牌正面圖案
    • 圖66 明代流行的葉子戲即馬吊牌式樣
    • 圖67 明代萬曆皇帝棺內隨葬的博彩用具金箭壺
    • 圖68 美國費城博物館收藏的明代黃花梨木雙陸桌
    • 圖69 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明清之際紫檀雙陸桌
    • 圖70 明清時期流行的骨牌摹本
    • 圖71 清代的骨牌紙牌(天九、牌九)
    • 圖72 清代閨房婦女玩葉子戲
    • 圖73 清代民間玩旋轉式的升官圖
    • 圖74 清代流行的蟋蟀會
    • 圖75 清代的彈子房
    • 圖76 晚清時流行的麻將牌
    • 圖77 麻將牌的牌面圖案
    • 圖78 現存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館的中國東漢六博俑
    • 圖79 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東漢六博俑
    • 圖80 陝西省臨潼秦始皇陵園出土的14 面石博煢
    • 圖81 中國古代各式各樣的骰子
    • 圖82 晚清時開始流行的竹背麻將
    • 圖83 民國期間京劇表演家梅蘭芳製作的愛國麻將
  • 表 次
    • 表1-1 中國歷史上的博彩遊戲具象
    • 表1-2 中國主要時期的耕地面積、糧食畝產、人口和糧食生產率
    • 表3-1 中國主要歷史時期流行的博戲專案變遷
    • 表3-2 《全唐詩》中涉及博彩描述的主要詩篇作者、詩句、篇名及其出處
    • 表4-1 梁山聚義108 將中的原賭客及賭博經營者
    • 表4-2 與梁山好漢有牽聯者中的賭客及賭博經營者
    • 表5-1 唐、宋、明代全國的耕地面積、糧食畝產和人口
    • 表5-2 《金瓶梅》中描述的各種經濟類型博戲出現的回次
    • 表6-1 中國清代流行的博彩種類
    • 表6-2 清代若干時期的人口與耕地
    • 表6-3 《紅樓夢》中參與博彩的人物及其描寫出處
    • 表7-1 博彩發展的歷史階段、博彩方式及其特徵
    • 表7-2 澳門博彩業(CASINO)的稅率和稅收額變化
    • 表7-3 若干國家/地區賽馬收益中政府稅收(%)、馬場提成(%)和稅收用途
    • 表7-4 若干重要賽馬國家或地區的賽馬投注及政府和馬場收入
    • 表7-5 部分國家和地區彩票收益的分配比例
    • 表7-6 部分國家或地區彩票公益金分配使用方向及其比例
    • 表7-7 2003 年全球博彩合法化的國家與地區
    • 附表1 中國近年來博彩學術研究中文文獻不完全統計
    • 附表2 中國博彩產業與公益事業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文論文分類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