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音樂,不怕水火、不畏兵燹,表面上看來無影無形、無痕無跡,才可以深藏在人們的心上,重生於人們的口中。只要時間存在、人類繁衍,它就可能口口相傳、代代永存。唐有唐的「瑪丹娜」,宋有宋的「鄧麗君」,一代一代流行音樂的沖刷、滲透,再加上一代一代藝術家們創造性的發展、改良、革命,已經使我們很難從現存的世俗傳統音樂中分辨出清晰的年輪,很難從經過漫長歲月雕琢的曲調中尋覓出原始的音符來了。
但是,在深山古剎、在荒郊野廟,在全國各地的叢林之中,卻很可能保存著未經「改造」或改變較少的古老音樂。佛教音樂隨佛教傳入中國,經歷了逐漸華化、民間化的過程,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彌可珍貴的一部分。探索這一過程,將有助於瞭解中國音樂的演變,也有助於瞭解中國佛教本身的演變。
身為講授「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教師,田青教授不忍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音樂文化銷聲匿跡,於是,背起一個破答錄機、一壺水和一個裝著書和乾糧的綠書包,田青教授獨自開始參五臺、謁峨嵋、拜九華、覲普陀、涉敦煌,造訪前藏、後藏、安多、康巴……數百所漢、藏寺廟的漫漫朝覲路。十多年過去了,終於得沐佛教音樂法雨般的甘冽清涼。
《佛教音樂的華化》是田青教授首度在國內出版的佛教音樂鉅作,隸屬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範疇,期能喚起海內外中國人對佛教音樂的珍惜之情,並為人類歷史留下璀璨的篇章。
本書特色
1.具有豐富史料性,堪為研究中國音樂史及佛教音樂史的基石。
2.具有精采文學性,文字的精練與結構的完整,讓本書呈現史料之外的可讀性。
3.具有宗教性,可讓尋找生命另一境界之讀者發現新天地,足可充實自我生活也可拓展生命深度,進一步契入佛法。
4.國內首度出版的佛教音樂研究著作,為佛教音樂的傳承留下紀實。
─作者簡介─
田青
著名音樂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長期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的研究,積極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因力主“原生態”唱法、主張文化多樣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在中國文化界有較大影響。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會長、中國佛教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有《中國宗教音樂》、《淨土天音》、《撿起金葉》等多部著作。
但是,在深山古剎、在荒郊野廟,在全國各地的叢林之中,卻很可能保存著未經「改造」或改變較少的古老音樂。佛教音樂隨佛教傳入中國,經歷了逐漸華化、民間化的過程,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彌可珍貴的一部分。探索這一過程,將有助於瞭解中國音樂的演變,也有助於瞭解中國佛教本身的演變。
身為講授「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教師,田青教授不忍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音樂文化銷聲匿跡,於是,背起一個破答錄機、一壺水和一個裝著書和乾糧的綠書包,田青教授獨自開始參五臺、謁峨嵋、拜九華、覲普陀、涉敦煌,造訪前藏、後藏、安多、康巴……數百所漢、藏寺廟的漫漫朝覲路。十多年過去了,終於得沐佛教音樂法雨般的甘冽清涼。
《佛教音樂的華化》是田青教授首度在國內出版的佛教音樂鉅作,隸屬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範疇,期能喚起海內外中國人對佛教音樂的珍惜之情,並為人類歷史留下璀璨的篇章。
本書特色
1.具有豐富史料性,堪為研究中國音樂史及佛教音樂史的基石。
2.具有精采文學性,文字的精練與結構的完整,讓本書呈現史料之外的可讀性。
3.具有宗教性,可讓尋找生命另一境界之讀者發現新天地,足可充實自我生活也可拓展生命深度,進一步契入佛法。
4.國內首度出版的佛教音樂研究著作,為佛教音樂的傳承留下紀實。
─作者簡介─
田青
著名音樂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長期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的研究,積極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因力主“原生態”唱法、主張文化多樣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在中國文化界有較大影響。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會長、中國佛教協會顧問、全國政協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有《中國宗教音樂》、《淨土天音》、《撿起金葉》等多部著作。
- 【推薦序】《佛教音樂的華化》出版緣起/星雲大師
- 有關唐代「俗講」的兩份資料
- 《金瓶梅》與佛曲
- 智化寺音樂與中國音樂學
- 我國宗教音樂研究概述
- 「京音樂」與「怯音樂」-北京佛教音樂中的「都市派」和「農村派」
- 楊蔭瀏與中國宗教音樂
- 宗教音樂:人類偉大的發明
- 科學 宗教 藝術-兼談人類認知世界的三種不同方式
- 法事音樂給誰聽?
- 慈悲如一 普度無二-佛教「瑜伽焰口」與道教「鐵罐施食」
- 梵唄-人間佛教的弘法之舟
- 琴心與佛心
- 【附 錄】書陳寅恪<書魏書蕭衍傳後>之後
- 【結 語】知識分子要學一點佛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6458/41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