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是大陸與臺灣學界緊密合作的第二部《尚書》學論文集本書分為十組。第一組為會議致辭,其後依次為:《尚書》學史研究,《尚書》辨偽學研究,《尚書》學專人專書研究,《尚書》教化研究,《尚書》語言研究,《尚書》語體、篇章研究,《尚書》與上古文化研究,《尚書》與政治學研究,域外《尚書》學研究。
- 林序 林慶彰
-
會議致辭
-
應當重視《尚書》研究 林慶彰
-
推動《尚書》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李學勤
-
《尚書》研究具有豐贍內涵和時代價值 杜純梓
-
《尚書》永遠是經學的研究話題 徐興無
-
祝願《書》學發展士人皆通《書經》 水上雅晴
-
詮釋《書經》的時代價值弘揚悠久的民族文化 錢宗武
-
-
《尚書》學史研究
-
由清華簡《繫年》論〈文侯之命〉 李學勤
-
〈堯典〉:先秦史傳的成立 韓高年
-
東漢時期《尚書》的學習與傳授 井之口哲也
-
「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縢諸篇多古文說」考 馬楠
-
《孟子》引《書》與歷代《尚書》傳本的關係─兼論孟子所引〈堯典〉、〈湯誓〉的學術史意義 唐福玖
-
-
《尚書》辨偽學研究
-
《碧琳琅叢書》本《金氏尚書注》十二卷偽作補考 蔡根祥
-
皮錫瑞的《尚書》古文辨偽 吳仰湘
-
-
《尚書》學專人專書研究
-
東漢弘農楊氏《尚書》學發微 傅永聚
-
袁燮《絜齋家塾書鈔》研究 陳良中
-
陳壽祺《尚書》學管窺 周豔
-
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述議 顧遷
-
王安石〈洪範傳〉之解經形式 何銘鴻
-
顧棟高〈西伯戡黎係武王論〉析議 蔣秋華
-
-
《尚書》教化研究
-
「長於政」的兩漢《書》教傳統 馬士遠
-
呂坤《閨範》對《尚書》的引用與說解 連文萍
-
論《尚書》傳統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楊飛
-
重新認識《尚書》的學術價值 林慶彰
-
-
《尚書》語言研究
-
宋人已經指出的《尚書正義》的一處破句 呂友仁
-
〈禹貢山水名〉箋識 錢宗武
-
《尚書》「享」(亯)的渾沌性與分化性─渾沌語言學的一個古漢語例證 肖婭曼
-
利用戰國文字校讀《尚書》二題 魏宜輝
-
漢熹平石經《尚書》異文研究 趙立偉
-
馬融本《尚書》用字考 程興麗
-
-
《尚書》語體、篇章研究
-
《尚書》「典」體新考 朱巖
-
論《尚書》、《逸周書》對話 陳春保
-
上古語篇連貫機制的分析策略─以《尚書》語篇為例 陳丹丹
-
-
《尚書》與上古文化研究
-
緯書《尚書考靈曜》中的宇宙結構 李天飛
-
分屬於兩個系統的絕地天通傳說─關於《尚書》與《國語》相關記載的對讀與辨析 賈學鴻
-
論〈禹貢〉貢賦制度的制定原則 刁化功、王青云
-
今文《尚書》比喻的文化語境透析 陳樹
-
先秦禹神話的歷史化還原 曾凡
-
-
《尚書》與政治學研究
-
「民本」的人民主權實質及其正義原則─對《 尚書》「周公書」政治哲學的解讀 黃玉順
-
《尚書.大誥》的危機傳播策略初探 錢晶晶
-
周公、召公矛盾考論 朱宏勝
-
-
域外《尚書》學研究
-
日本中世時代《尚書》學初探─以清原家的經學為考察中心 水上雅晴
-
論《尚書》向英文世界普及─英譯模式、對象與內容 吳小燕
-
理雅各英譯《尚書》之顯化和異化策略芻議 陸振慧
-
理雅各《尚書》成語翻譯中的文化傳真 陳靜
-
研討「政史之典」傳承國學「正脈」─國際《尚書》學會首屆年會暨國際《尚書》學第二屆學術研討會綜述 武榮強
-
- 跋 錢宗武
- 附錄一 會議日程表
-
附錄二
-
會議反響1延續國學「正脈」—國際《尚書》學會首屆年會綜述 光明日報
-
會議反響2多國專家聚長研討「政史之典」「清華簡」《尚書》有了最新研究成果 湖南日報
-
會議反響3國際《尚書》學會首屆學術年會在長沙舉行 紅網
-
- 附錄三 國際《尚書》學會公祭屈原文 虞萬里
- 附錄四 嶽麓山下話傳統 屈子祠堂悼忠魂— 二○一二年暮春長沙第二屆國際《尚書》學研討會偶感 賈學鴻
- 附錄五 紀念屈原詩詞七首 姜廣輝
- 附錄六 五十位學者重走屈子當年行吟路 湖南日報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