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第一本以文化研究寫成的古典音樂書
本書視交響樂團為社會行動者,將Bourdieu的場域(field)理論,重新設計為:「交響樂團行動者-古典音樂場域-文化場域-權力場域-國家政權/社會空間」,以線上交響樂團(on-line orchestra)、離線交響樂團(off-line orchestra)縱走當代生活場景。
作為一種社會性譬喻(metaphor),它藉國家交響樂團深描台灣社會、文化場域轉型;藉YouTube線上交響樂團,刻畫全球性的文化、藝術典範轉移。
它關於想像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身分認同(identities),也本於國族(the national)、在地(the local)與全球(the global)
我必須說,作為廣義上古典音樂社群的成員,以社會學的方法與理論來解釋古典音樂在變動社會裡的運作,並非源自於優雅的「跨領域」研究風潮,我實質想要回到一項基進的社會學議程,即視古典音樂的現狀,為一項有問題的問題(problematic problem),我想要以出身音樂學院實作者的反身性經驗,在歷經社會學場域方法及理論訓練,並途徑音樂、文化及社會現場的田野觀察,來反思古典音樂。
《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前言》
本書視交響樂團為社會行動者,將Bourdieu的場域(field)理論,重新設計為:「交響樂團行動者-古典音樂場域-文化場域-權力場域-國家政權/社會空間」,以線上交響樂團(on-line orchestra)、離線交響樂團(off-line orchestra)縱走當代生活場景。
作為一種社會性譬喻(metaphor),它藉國家交響樂團深描台灣社會、文化場域轉型;藉YouTube線上交響樂團,刻畫全球性的文化、藝術典範轉移。
它關於想像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身分認同(identities),也本於國族(the national)、在地(the local)與全球(the global)
我必須說,作為廣義上古典音樂社群的成員,以社會學的方法與理論來解釋古典音樂在變動社會裡的運作,並非源自於優雅的「跨領域」研究風潮,我實質想要回到一項基進的社會學議程,即視古典音樂的現狀,為一項有問題的問題(problematic problem),我想要以出身音樂學院實作者的反身性經驗,在歷經社會學場域方法及理論訓練,並途徑音樂、文化及社會現場的田野觀察,來反思古典音樂。
《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前言》
- 申學庸 推薦序
- 郭力昕 推薦序
- 致謝
- 前言
-
1第一部《文化實作及其公共性的浮現》Part one: Cultural Practice and the Emergence of Its Publicness
-
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章 國家交響樂團:文化與社會學的觀點
-
第一節 交響樂團作為「文化」
-
第二節 場域、結構與能動性
-
第三節 朝向公共領域
-
-
第三章 歷史、行動與轉型
-
第一節 台灣政治與社會轉型
-
第二節 國家交響樂團的誕生與場域對話
-
第三節 「行政法人化」交響樂團
-
第四節 國家交響樂團的「場域」體驗
-
第五節 國家交響樂團作為政治宣傳
-
-
第四章 國家交響樂團如何想像「國家
-
第一節 文化製作
-
第二節 文宜作為論述
-
第三節 國家交響樂園在「國際」舞台
-
-
第五章 結論
-
-
2 第二部《「民主化」古典音樂?》Part two: Democratising the Classical Music?
-
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章 網路與民主參與
-
第一節 民主及參與
-
第二節 媒體作為公共領域
-
第三節 網路作為社群
-
-
第三章 古典音樂的社會過程
-
第一節 藝術資質與資本
-
第二節 常規、門檻與過程
-
第三節 重探實作
-
-
第四章 閱讀與批評: YouTube 線上交響樂團
-
第一節 評估:媒體格式
-
第二節 評估:近用性
-
第三節 評估;參與性
-
第四節 評估:互動性
-
-
第五章 結論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