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認知與評價:科學理論與實驗的動力學(上)

出版日期
201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334982_1
叢集名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是一部科學史與科學哲學(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專著,也與「科技與社會」(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理論有深度的對話。上冊是第一部分「模型與理論」,包含〈導論〉以及第一到第六章;下冊是第二部分「實驗」,包含第七到第十二章以及〈結論〉。
  本書企圖建構一個科學理論與實驗發展與演變的動力模型、一個科史哲理論,總結有下列主張:
  1. 科學理論和實驗的發展共享一個人類家族似的發展樣式,即透過對先行者(親代)結構局部的修改,而產生彼此間具有家族相似和歧異的後繼者(子代)來描述。
  2. 此發展樣式的原因和動力,是科學家對先行理論與實驗作認知評價後,局部修改其內在結構,再發展自己的新版本。
  3. 模型媒介於理論和實驗之間,必須透過模型來分析理論和實驗的內在結構。
  4. 理論、模型、實驗與世界兩兩之間的關係,可以透過結構相似程度的比較來進行認知判斷;其比較方法是分析理論、模型和實驗的結構成為組成局部,再比較先行者與後繼者的局部和對應局部的相似性來作判斷;此方法為認知評價提供一個較客觀的參考架構。
  5. 科學活動有發現、結構、發展(發育或發生)、變遷、社會環境、規範等多元向度,彼此在不同的脈絡中互相關聯,但不能被化約到發現脈絡和證成脈絡的二分架構上。
  6. 我們可以推薦新的認知評價來引導科學未來的發展。如此,原因和動力的實然與認知評價的應然不斷地互相循環、互相影響。
  • 序 科學哲學的價值
  • 致謝
  • 導論 模塑、實驗行為與理論化
    • 壹、實驗與新實驗主義
    • 貳、模型的媒介角色與關鍵地位
    • 參、結構相似程度的思考
    • 肆、實驗與理論的發展動力:問題、論點和方法
    • 伍、認知評價、發展動力與結構相似度
    • 陸、模型與模塑的反身應用
    • 柒、本書的課題與論點:各章介紹
  • 第一部分 模型與理論
    • 第一章 從理論到現象:模型間的配合
      • 壹、理論的具體化
      • 貳、原理模型、具體化模型和資料模型間的相互配合64
      • 參、結構相似程度的比較
      • 肆、模型哲學的家族系譜
      • 伍、模型階層與模型間的配合
      • 陸、理論與模型的關係:依賴或獨立?
      • 柒、理論、模型與世界
    • 第二章 從觀察到理論:經驗模型的媒介
      • 壹、哈金論觀察
      • 貳、韓森論觀察
      • 參、觀察和理論
      • 肆、古汀論電磁現象的實驗建構與觀察
      • 伍、觀察背負理論的再檢討
      • 陸、科學現象的觀察與落實
      • 柒、從觀察到實驗
    • 第三章 理論的檢驗與局部決定
      • 壹、透過具體化模型和實驗模型來檢驗理論
      • 貳、檢驗理論的模式
      • 參、牛頓力學理論版本的印證簡史
      • 肆、牛頓版本的檢驗歷史之分析
      • 伍、印證、否證與局部決定論
      • 陸、杜恩的不足決定論
      • 柒、不足決定論的爭議評述
      • 捌、模型哲學家對不足決定論的處理
      • 玖、局部決定與不足決定
    • 第四章 理論與模型的發展動力
      • 壹、認知評價可以為科學變遷提供因果說明嗎?
      • 貳、認知評價與因果機制:一個行為人基礎的動力模型
      • 參、從天文學革命到力學革命
      • 肆、理論潛能與認知評價
      • 伍、社會資源與社會拘束
      • 陸、經驗模型與經驗拘束
      • 柒、理論版本的範疇架構與經驗框架的比較
    • 第五章 理論與實驗的利益說明為什麼錯?
      • 壹、強方案與科學知識的社會學
      • 貳、生活形式與科學實作
      • 參、對稱原則與利益說明的麻煩
      • 肆、歷史敘事與修辭技術
      • 伍、為什麼訴諸於認知評價的因果說明更好?
      • 陸、重新說明霍布斯與波以爾的競爭
    • 第六章 認知與價值的優先性
      • 壹、行為者網絡理論
      • 貳、行為者網絡的非歷史性和外在性
      • 參、再探事實與價值的二分法
      • 肆、理論版本家族發展模型的規範性應用
      • 伍、認知價值與社會價值
      • 陸、科學行為者做為評價者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