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綠色交通 新潮流‧新生活風格
綠色交通Green Transport:以環境永續發展為基礎,所打造的低污染或零污染運輸環境。包括使用再生能源的公共運輸,或以步行、單車為主的運輸方式等等……。
當世界城市競相在宜居城市的排名上較勁,其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它的公共運輸、步行與單車為主的慢行空間市占率的程度,這些城市大致有一半以上的居民,不依賴小汽車而都是靠公共運輸和慢行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因此便捷的移動影響了城市宜居的條件。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大家綠色交通的概念,以及想要成為綠色交通城市應該具備的關鍵策略,需打造城市友善的慢行空間,且必須以新技術、新能源、新概念做為推手,才能擘畫出理想的城市交通藍圖。
《綠色交通:慢活‧友善‧永續》中提供許多國外城市在邁向此目標的作法與範例,做為台灣城市的借鏡。而台灣也藉由朝向低碳家園的同時,逐步構築了自己綠色交通的模樣,致力成為宜居城市的高雄市,在捷運通車後,一步一步提供便捷的公共運輸與慢行空間,打造屬於高雄的綠色交通。
Part1觀念篇【朝向永續與人本的綠色交通】 Part2策略篇【綠色交通都市的關鍵策略】 Part3慢行篇【友善的慢行交通環境】 Part4創新篇【新技術、新能源、新概念,綠色交通好行】 Part5實踐篇【台灣實踐‧高雄經驗】
本書特色
一、深入淺出闡述「綠色交通」的概念—— 一種新時代潮流 當慢活已成為人們對生活最強烈的渴望,綠色交通正是以此對人、對環境最友善的態度,它是一種健康生活風格的建立,更是時代的潮流。 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思維,對環境永續的態度與作法,才是真正可長可久的路,世界潮流近數十年來的反思,新生活型態的崛起,新的移動型式也正逐漸被接納中。
二、以使用者角度來書寫,將綠色交通轉換為生活意象 隨著雲端技術的成熟、巨集數據運算能力的提升,將來,智慧型運輸方案即時為你精算出各種通行方式,出門不必上網查,只要將手機輸入你的起迄點,聰明的運算軟體自然會提供各類資訊給你。
三、省錢的創新作法 除了自行車可以共享之外,電動汽車是目前最流行的共享概念,過去流行於美國大學生畢業後第二優先的買車夢,在三十年後的現在也被智慧型手機所取代──需要用車時用手機蒐尋附近提供車輛租借服務的地方。這些轉變都代表著小汽車從過去的「擁有者」漸漸轉為「聰明使用者」,我們不需要為了短暫使用而買輛小汽車,當有需求時在短時間內即可「找到」小汽車,租車比自己買車還划算。
四、提供創新的運輸服務構想 交通服務也可以客製化!針對人口少、偏遠的地區,或者身障群族、行動不便的老者,「民眾提出預約或申請,業者才發班車」,由大量供給的大眾運輸服務轉化為客製化的公共運輸服務。公共資源適當的運用也是可以滿足弱勢族群的需求。
五、綠色城市的精采典範 歐美城市為了減少碳排,早於十多年前積極改善交通所衍生的環境問題,積極建構完善的公共運輸、闢建自行車專用道、打造舒適的步行空間,如蘇黎世沒有公共運輸到不了的地方、溫哥華的自行車上陸下海到哪都行、日本的行人最大,許多精彩的城市案例均在本書一一呈現。
六、台灣城市的實踐作為 台灣許多城市積極興建公共運輸系統、打造公共自行車系統、闢建自行車道等,也是一步步邁向綠色交通的目標。曾被評選為亞洲最適合騎乘自行車城市第三名的高雄市,是全台最早建置自行車道的高雄,且闢建最長的自行車道,象徵城市美學的輕軌電車也開始動工,從工業城市努力邁向低碳宜居的城市,不僅在產業上進行調整,更針對交通建構低碳的路網。
綠色交通Green Transport:以環境永續發展為基礎,所打造的低污染或零污染運輸環境。包括使用再生能源的公共運輸,或以步行、單車為主的運輸方式等等……。
當世界城市競相在宜居城市的排名上較勁,其關鍵的因素之一,就是它的公共運輸、步行與單車為主的慢行空間市占率的程度,這些城市大致有一半以上的居民,不依賴小汽車而都是靠公共運輸和慢行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因此便捷的移動影響了城市宜居的條件。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告訴大家綠色交通的概念,以及想要成為綠色交通城市應該具備的關鍵策略,需打造城市友善的慢行空間,且必須以新技術、新能源、新概念做為推手,才能擘畫出理想的城市交通藍圖。
《綠色交通:慢活‧友善‧永續》中提供許多國外城市在邁向此目標的作法與範例,做為台灣城市的借鏡。而台灣也藉由朝向低碳家園的同時,逐步構築了自己綠色交通的模樣,致力成為宜居城市的高雄市,在捷運通車後,一步一步提供便捷的公共運輸與慢行空間,打造屬於高雄的綠色交通。
Part1觀念篇【朝向永續與人本的綠色交通】 Part2策略篇【綠色交通都市的關鍵策略】 Part3慢行篇【友善的慢行交通環境】 Part4創新篇【新技術、新能源、新概念,綠色交通好行】 Part5實踐篇【台灣實踐‧高雄經驗】
本書特色
一、深入淺出闡述「綠色交通」的概念—— 一種新時代潮流 當慢活已成為人們對生活最強烈的渴望,綠色交通正是以此對人、對環境最友善的態度,它是一種健康生活風格的建立,更是時代的潮流。 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思維,對環境永續的態度與作法,才是真正可長可久的路,世界潮流近數十年來的反思,新生活型態的崛起,新的移動型式也正逐漸被接納中。
二、以使用者角度來書寫,將綠色交通轉換為生活意象 隨著雲端技術的成熟、巨集數據運算能力的提升,將來,智慧型運輸方案即時為你精算出各種通行方式,出門不必上網查,只要將手機輸入你的起迄點,聰明的運算軟體自然會提供各類資訊給你。
三、省錢的創新作法 除了自行車可以共享之外,電動汽車是目前最流行的共享概念,過去流行於美國大學生畢業後第二優先的買車夢,在三十年後的現在也被智慧型手機所取代──需要用車時用手機蒐尋附近提供車輛租借服務的地方。這些轉變都代表著小汽車從過去的「擁有者」漸漸轉為「聰明使用者」,我們不需要為了短暫使用而買輛小汽車,當有需求時在短時間內即可「找到」小汽車,租車比自己買車還划算。
四、提供創新的運輸服務構想 交通服務也可以客製化!針對人口少、偏遠的地區,或者身障群族、行動不便的老者,「民眾提出預約或申請,業者才發班車」,由大量供給的大眾運輸服務轉化為客製化的公共運輸服務。公共資源適當的運用也是可以滿足弱勢族群的需求。
五、綠色城市的精采典範 歐美城市為了減少碳排,早於十多年前積極改善交通所衍生的環境問題,積極建構完善的公共運輸、闢建自行車專用道、打造舒適的步行空間,如蘇黎世沒有公共運輸到不了的地方、溫哥華的自行車上陸下海到哪都行、日本的行人最大,許多精彩的城市案例均在本書一一呈現。
六、台灣城市的實踐作為 台灣許多城市積極興建公共運輸系統、打造公共自行車系統、闢建自行車道等,也是一步步邁向綠色交通的目標。曾被評選為亞洲最適合騎乘自行車城市第三名的高雄市,是全台最早建置自行車道的高雄,且闢建最長的自行車道,象徵城市美學的輕軌電車也開始動工,從工業城市努力邁向低碳宜居的城市,不僅在產業上進行調整,更針對交通建構低碳的路網。
-
序 文
-
人本的綠色交通 友善宜居城市的具體指標 陳菊
-
從減少污染起始,到觀念翻轉的綠色交通新視野 陳金德
-
學孔以及人本交通 Eric Britton
-
Jason Chang and people-centered transportation
-
為交通專業立下了新典範 白仁德
-
一本引領台灣進入綠色交通時代的教戰手冊 吳宗澤
-
提供綠色交通實踐的可能性 馮正民
-
綠色運輸的入門指引 劉麗珠
-
認識永續且人本的綠色交通 歐晋德
-
領導者必讀的都市發展願景書 濮大威
-
決心投入綠色交通,都市就能改頭換面 張學孔
-
愛上自行車,力推綠色交通 張馨文
-
-
Part 1 觀 念 篇 朝向永續與人本的綠色交通
-
01 綠色交通時代的來臨
-
方便汽車的各種建設,已是拖垮永續的元凶
-
從1992 年的地球高峰會起,凝聚全球減碳之共識
-
台灣從2000 年開始正視交通所造成的污染
-
什麼是「綠色交通」?
-
【綠話題】名詞解釋
-
-
02 節能減碳台灣要更積極
-
2100 年,全球海平面最高將上升0.53~0.98 公尺
-
台灣的排碳量居全球第20 名
-
汽機車造成大破壞,卻支付太低成本
-
改變思維,新的移動模式,救地球
-
-
03 世界宜居城市都做了什麼?
-
維也納:公共交通發展最完善的綠色之都
-
蘇黎世:沒有公共運輸到不了的地方
-
溫哥華:無縫運輸完整
-
法蘭克福:市區與通勤電車路網服務佳
-
哥本哈根:規定都市主要道路都要有自行車道
-
新加坡:管制小汽車,同時也發展完善的公共運輸系統
-
倫敦:徵收汽車擁擠稅,使交通順暢、空氣品質變好
-
香港:結合捷運與都市開發形成車站生活聚落
-
【綠話題】綠色城市漢堡將高速公路變成綠住宅
-
發展公共運輸也要管制機動車輛
-
【綠話題】地球數碼之意涵
-
-
-
Part 2 策 略 篇 綠色交通都市的關鍵策略
-
01 小汽車多、公路多,環境更糟
-
【綠話題】「宜居」不必興建高架快速道路
-
【綠話題】小汽車導向造成都市不合理擴張
-
-
02 公共運輸引導向都市發展,車站成了生活圈中心
-
【綠話題】公共運輸村的誕生
-
3D 打造成功TOD
-
活動範圍集中於車站,可減少道路空間的使用
-
公共運輸結合土地使用創造多贏
-
-
03 BBMW 是綠色交通的最佳詮釋
-
04 以人為本,安全、公平是最基本的權利
-
【綠話題】交通寧靜區
-
-
05 審慎規劃自給自足的都市運輸
-
都市規模,訂定運輸型式
-
BBMW 的成功典範
-
新加坡:成功落實TOD 理念
-
波特蘭:設立發展邊界,防止擴張而倍增交通負擔
-
庫里提巴:以公車路網BRT 代替昂貴的地鐵
-
各都市應因地制宜導入負擔得起的運輸系統
-
-
-
Part 3 慢 行 篇 友善的慢行交通環境
-
01 慢慢行,減污染,好健康
-
【綠話題】自行車到底省下多少碳足跡
-
-
02 歐美競相打造自行車天堂
-
溫哥華:規劃自行車優於其他路權
-
荷蘭:從號誌到交通安全教育,最全面也最完善
-
巴黎:租賃站規模大,免建置成本
-
挪威桑納斯:增設自行車基礎設施,提高便利性
-
美國博爾德:速限規定保障安全
-
【綠話題】自行車的世博會
-
-
03 台灣發展接駁與遊憩型的公共自行車
-
高雄公共自行車(C—bike) 全台第一座「都會網絡型」租賃系統
-
台北公共自行車(U—bike) 週轉率可媲美全球
-
新北市(Newbike) 與台北市租賃系統整合
-
台中和台南正摩拳擦掌
-
騎自行車上班、上學去
-
【綠話題】卡洛斯‧ 波多台灣誌
-
-
04 11輪:走路,才是享受環境的主人
-
步行環境要安心、有趣
-
【綠話題】雷德柏恩模式(Radburn Model) ──人車分離都市規劃概念
-
街道家具反映都市步行文化
-
綠美化增添步道魅力
-
慢行環境是人本永續發展之基礎
-
-
-
Part 4 創 新 篇 新技術‧ 新能源‧ 新概念,綠色交通好行
-
01 聰明上路,掌握好行資訊
-
【綠話題】智慧型運輸系統
-
利用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從容候車不著急
-
動態即時資訊系統,讓行車有效率又節能
-
大高雄智慧運輸走廊逐漸完備
-
智慧型交通控制系統,提升行車安全又減少耗能
-
電子票證整合,一卡在手便利出行
-
使用電子票證轉乘,已是都市必然趨勢
-
-
02 運用新能源,健康隨行
-
低碳電動車:汽車、機車、公車、自行車
-
【綠話題】高雄市購買電動機車補助再加碼
-
氫能源燃料電池,跑起來更潔淨
-
-
03 新概念擘劃交通藍圖
-
國際經驗分享-1:稅費制度是必要工具
-
國際經驗分享-2:交通減量從共享做起
-
有預約的才發車,動態提供客製化運輸服務
-
很厲害的個人交通選擇資訊,省時又節能
-
來一趟有智慧的低碳之旅
-
【綠話題】提供公共運輸、小汽車共享服務
-
-
-
Part 5 實 踐 篇 台灣實踐‧ 高雄經驗
-
01 推動綠色交通,低碳永續的具體實踐
-
公共運輸多元整合,以符合民眾行的需求
-
公共自行車成為台灣都市運輸新體系
-
【綠話題】公共運輸成長獲獎
-
無車日,改變運輸觀念與態度的綠色行動
-
【綠話題】攜手打造低碳永續家園
-
-
02 中小型都市和偏鄉首重彈性服務
-
03 適居宜遊:高雄的綠色交通
-
公共運輸路網逐漸成形
-
六大轉運站,打造30 分鐘生活圈
-
自行車友善城市:連接最後一哩路
-
打造公平人本的運輸環境
-
發展綠色低碳運具:太陽能、電能、氫能
-
多元多面向打造綠色交通
-
【綠話題】積極參與國際低碳城市社群
-
【綠話題】張豐藤:高雄適合發展BRT,以兼顧財務永續
-
【綠話題】吳益政:建議企業捐款增置公共自行車站
-
-
04 大都市的綠色交通,要更綠
-
尋找適合都市定位的綠色交通
-
在公共運輸廊帶上,提高土地使用誘因
-
整合自行車、公車、捷運、步行系統
-
彈性運輸,貼近地區需求
-
合理管理機車
-
以共享交通運輸創新服務
-
導入資通訊技術打造智慧交通
-
追求公共運輸的財務永續
-
-
-
【附錄】
-
附錄一 專家諮詢
-
附錄二 高雄公共自行車City Bike 租賃點一覽表
-
附錄三 高雄市自行車道
-
附錄四 高雄市六大轉運站與服務區域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