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詩經》的文本內容,既有感情、審美的抒懷之作,亦有典禮、政治的應制之作,蘊含豐富的生活內容,廣泛的創作題材,是從遠古到周代社會的文化積澱,不僅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展現出周代的社會歷史、文化內涵,同時也透顯出上古時代的文化風貌,正是這種文本的複雜性,為《詩》多元闡釋提供了邏輯的原點與闡釋的合理性。本書即以此為題,進行一系列的相關研究
- 自序
-
壹、竹書〈孔子詩論〉論詩的方法旨趣──兼論其與《毛詩序》的異同
-
一、前言
-
二、反覆排比以加強論述
-
三、深入詩文以論述詩義
-
四、重視詩歌的教化作用
-
五、涉及詩歌的文藝特色
-
六、結語
-
-
貳、孔子論《詩》可以興的義涵與後世論興的義界述微
-
一、前言
-
二、「《詩》可以興」的思想背景與理論基礎
-
三、孔子的「興」義
-
四、孔子及先秦人對「興」的實踐
-
五、孔子後論興的義界
-
六、結語
-
-
參、《詩經》興取義析論
-
一、前言
-
二、「興不取義」之論點可以駁斥
-
三、「興全取義」之論點可以成立
-
四、結語
-
-
肆、縱橫以觀,詩義畢現──《詩經》鑑賞舉要
-
一、前言
-
二、縱面承接──比興的藝術
-
三、橫面連貫──重章疊詠的藝術
-
四、結語
-
-
伍、〈國風〉不完全重章中不複疊的藝術
-
一、前言
-
二、前數章複疊,後數章獨立
-
三、前一章獨立,後數章複疊
-
四、中間兩章複疊,前後數章獨立
-
五、數章複疊,他章部分複疊部分不複疊
-
六、上部分複疊、下部分不複疊
-
七、結語
-
-
陸、民國初期《詩經》民俗文化的研究發展
-
一、前言
-
二、將《詩經》去聖經化,視其為文學作品
-
三、將《詩經》視為歌謠
-
四、將《詩經》視為社會、文化史的材料
-
五、由零星的而成為系統的《詩經》民俗文化研究
-
六、結語
-
-
柒、聞一多論《詩經》的原型闡釋
-
一、前言
-
二、隱語
-
三、神話
-
四、結語
-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