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明代印學發展因素及表現之研究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100960411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明代一朝,篆刻風氣大有發展,本書討論產生此一現象的原因,認為這牽涉到外在社會環境改變、市民經濟發展、收藏風氣勃興等因素的刺激,加上文人參與此項工作,與刻印材料的轉變,終於在明代中晚期之後,形成新的藝術表現群體。 討論引發展篆刻風氣的因素之後,再深入探討此一時期的印學表現,包刮作品面貌與印學理論,可以說,明代在繼承原有秦漢印風格之外,陸續增加新的元素,也確定印章的美感是由筆法、刀法、章法三者所共同完成,這對篆刻藝術而言,即是建立新的美學典範。
  • 彩色圖版
  • 館序
  • 第一章 篆刻史的研究
    • 第一節 緣起與目的
    • 第二節 方法、步驟與體例
    • 第三節 範圍與限制
  • 第二章 印學發展的外在因素
    • 第一節 市民經濟的展開
    • 第二節 收藏風氣的盛行
    • 第三節 書籍印刷與作偽風氣
  • 第三章 印學發展的內在因素
    • 第一節 用印範圍的擴大
    • 第二節 製印材料的轉變
    • 第三節 蘇州文人的風尚
  • 第四章 印章風貌
    • 第一節 明代初期印章特色
    • 第二節 文彭與三橋派的特色
    • 第三節 何震與雪漁派
    • 第四節 蘇宣、汪關與程邃
    • 第五節 朱簡的地位
    • 第六節 流派肇興的原因
  • 第五章 印譜與印論的蓬勃
    • 第一節 印譜的出現與分類
    • 第二節 集古印譜與個人印譜
    • 第三節 印論的文化背景
    • 第四節 多元的印論
  • 第六章 篆刻美學的建立
    • 第一節 篆書與篆刻
    • 第二節 刀法的意義
    • 第三節 筆意與刀趣
    • 第四節 三位一體的篆刻美學
  • 第七章 印人傳記的整理與回顧
    • 第一節 周亮工的生平
    • 第二節 印人傳與賴古堂印譜
    • 第三節 贊助者的品味
  • 第八章 結語
  • 附錄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