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
在乩童的堂口,裊裊香煙撫慰了人世間許多悲歡離合的複雜心緒,當巫者搖頭晃腦迎接神明附身,便將求者引入一個非現實的、如夢的惦念空間,在這裡,生者與死者再度見面說話,過往的恩怨情仇可以釋放和滑動,為心靈療遇創造出種種豐富內涵。
本書為余德慧教授與其他研究者共同撰寫的論文集,主題包括:台灣巫宗教的田野反思、民間宗教虔信者的「啟蒙神學」、從俗智的啟蒙到心性倫理、從巫現象考察牽亡的社會情懷、從靈知象徵領域談哀傷的抒解等。相信這些根植於民間巫宗教和心靈文化的深入體察,將有助於華人心理治療的本土紮根和發展。
目次
前言 巫者的生成
第一章 台灣巫宗教的田野反思
【附錄】田野背景說明
【附錄一】慈惠堂的牽亡
【附錄二】牽亡須知
【附錄三】牽亡應注意事項
【附錄四】臨終病房
【附錄五】西方脈絡下的悲傷輔導
第二章 台灣民間宗教虔信者的「啟蒙神學」
第三章 從俗智的啟蒙到心性倫理
第四章 從巫現象考察牽亡的社會情懷
第五章 從靈知象徵領域談哀傷的抒解
本書為余德慧教授與其他研究者共同撰寫的論文集,主題包括:台灣巫宗教的田野反思、民間宗教虔信者的「啟蒙神學」、從俗智的啟蒙到心性倫理、從巫現象考察牽亡的社會情懷、從靈知象徵領域談哀傷的抒解等。相信這些根植於民間巫宗教和心靈文化的深入體察,將有助於華人心理治療的本土紮根和發展。
目次
前言 巫者的生成
第一章 台灣巫宗教的田野反思
【附錄】田野背景說明
【附錄一】慈惠堂的牽亡
【附錄二】牽亡須知
【附錄三】牽亡應注意事項
【附錄四】臨終病房
【附錄五】西方脈絡下的悲傷輔導
第二章 台灣民間宗教虔信者的「啟蒙神學」
第三章 從俗智的啟蒙到心性倫理
第四章 從巫現象考察牽亡的社會情懷
第五章 從靈知象徵領域談哀傷的抒解
- 前言|巫者的生成
-
第一章|台灣巫宗教的田野反思
-
【附錄】田野背景說明
-
【附錄一】慈惠堂的牽亡
-
【附錄二】牽亡須知
-
【附錄三】牽亡應注意事項
-
【附錄四】臨終病房
-
【附錄五】西方脈絡下的悲傷輔導
-
- 第二章|台灣民間宗教虔信者的「啟蒙神學」
- 第三章|從俗智的啟蒙到心性倫理
- 第四章|從巫現象考察牽亡的社會情懷
- 第五章|從靈知象徵領域談哀傷的抒解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