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從規範性理論的角度出發,剖析威斯伐利亞架構下,國際政治理論中的三大傳統流派──現實主義、理性主義與革命主義──的構成觀、倫理觀與主體觀,並討論其特點與其侷限,同時也藉由人道干預行動所引發的爭議來凸顯理性主義論中的理論張力,對當中的多元主義與團合主義二個流派進行深入的探究。除了詳細說明它們之間的差異及其與他派之間的區別外,也試圖對因全球化浪潮而逐漸邁入後威斯伐利亞時代的世界性政治研究,賦予新的理論展望。
本書乃國科會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專書寫作計畫──「人道干預的政治哲學探析」成果之一。
本書另依國科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之「補助期刊審查專書書稿作業要點」,經《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TSSCI期刊匿名外審通過。
本書乃國科會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專書寫作計畫──「人道干預的政治哲學探析」成果之一。
本書另依國科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之「補助期刊審查專書書稿作業要點」,經《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TSSCI期刊匿名外審通過。
- 顧序
- 宋序
- 第二版序
- 序
-
導 論
-
一、前言
-
二、人道危機、人道戰爭與干預議題
-
三、人道干預與當代理性主義
-
-
第一部分 威斯伐利亞分析模式
-
第一章 論威斯伐利亞二元模式的侷限
-
一、前言
-
二、「國際理論」及其元素
-
三、倫理、道德、實踐與兩種規範性道德
-
四、威斯伐利亞的二元分析模式
-
五、結論
-
-
第二章 理性主義的威斯伐利亞分析架構
-
一、前言
-
二、國際理論與構成觀
-
三、國際倫理與規範
-
四、國際法為本的倫理論
-
五、正當性、主體觀與權利/本分框架
-
六、結論
-
-
-
第二部分 多元主義
-
第三章 秩序、聯合體及國際法治
-
一、前言
-
二、秩序、國際社會與國際法
-
三、「國際關係即活動」與治國倫理
-
四、法律秩序及兩種國際社會觀念
-
五、法治論的類型與國際法治
-
六、結論
-
-
第四章 多元國際社會與人道干預
-
一、前言
-
二、國際社會、秩序與正義
-
三、安全論與反家長主義
-
四、「秩序論證」及「多元論證」
-
五、共同道德與人道干預
-
六、結論
-
-
-
第三部分 團合主義
-
第五章 團合、安全困境與道德法制化
-
一、前言
-
二、干預、國際社會與國際法律秩序
-
三、安全與安全困境
-
四、干預個案與習俗法的基礎
-
五、人道干預的合法化
-
六、結論
-
-
第六章 正當性與人道干預
-
一、前言
-
二、國際社會與正當性
-
三、人道干預的道德與法律權利
-
四、人道干預本分
-
五、從本分到責任
-
六、結論
-
-
結 論 - 邁向後威斯伐利亞的全球理論
-
一、理性主義的桎梏
-
二、全球變遷與全球理論
-
三、後威斯伐利亞型態與全球規範性架構
-
-
- 參考書目
- 關鍵詞索引
- 人名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