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前言
-
不要老是嚇唬孩子
-
父母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指導和監督應該儘量做到恰當好處
-
如何滿足孩子對自由的嚮往與追求
-
嚇唬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認知
-
建立和恰當運用自己的威信
-
-
不要懷疑孩子永遠需要你
-
工作狂型父母
-
身體狀態很差的父母
-
過分自信甚至自戀的父母
-
為攝姻問題所困擾的父母
-
身為父母該做些什麼?
-
-
世界仍是光明的,而非地獄
-
危險和對危險的敏感度
-
孩子眼中的世界
-
-
注意孩子隨著年齡的變化
-
認划知孩子的情緒與年齡有關
-
與孩子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
-
行勝於言,行勝於知
-
給孩子參加討論的機會
-
問題時期:青少年階段
-
態度決定一切:溝通態度決定溝通效果
-
-
不要漠視孩子的學習心理
-
發揮學生本位的主體作用
-
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
-
天才從熱情開始
-
-
管教孩子也要有套標準
-
對於衝突,應該盡可能化解,而不是擴大
-
不是一昧的避免衝突,而是積極尋求恰當解決途徑
-
不要將情況愈弄愈糟
-
關鍵的原則問題不可讓步
-
避免長期的爭論
-
有理不在聲音高
-
-
有一種愛的方式叫放手
-
不必要的同情
-
適時給孩子悲傷的角色
-
不要對孩子過度緊張和過度關心
-
避免過度保護
-
-
暗示的作用-身教重於言教
-
體態語言的暗示
-
動作語言的暗示
-
語言行為的暗示
-
-
過分遷就孩子的任性
-
適時給予強度刺激
-
正確引導孩子遵守規則
-
誘導孩子尊重他人權利
-
不可過分遷就孩子的要求
-
讓孩子接受懲罰
-
-
不要漠視孩子憤怒的情緒
-
請寬容孩子的憤怒
-
憤怒情緒以及行為
-
對待態度應著眼於解決問題
-
青少年時期--憤怒的多發期
-
憤怒爆發的某些緣由
-
努力在各方面做孩子的榜樣
-
-
管束是因為愛,處罰只是手段
-
管束不是為了懲罰
-
合理和不合理的管束
-
教育的實際效用:有效與無效
-
好的原則
-
管教常犯的錯誤
-
耐心的好處
-
有些事不要管
-
孩子可能會對父母發火
-
恰當運用父母的權力
-
-
別讓孩子忙碌於家和補習班之間
-
不要摳苗助長
-
孩子壓力過大造成的問題
-
尋求平衡壓力的恰當基點
-
-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對象
-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偶像」
-
父母角色應隨孩子年齡的增加相應變化
-
錯誤的示範影響孩子一生
-
-
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相知關係
-
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
-
與孩子玩在一起
-
尊重你的孩子
-
善用晚餐這段黃金時間
-
-
一讓孩子感受到對他們的重視:彼此平等
-
慎用命令的口吻
-
避免不當的同情和安慰
-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要一致
-
正視孩子的問題
-
當孩子行為偏差時不要迴避問題
-
-
讚美不是培養自尊的唯一方法
-
光友讚美是不夠的
-
「成就」造就自信、自尊
-
家庭支持所扮演的角色
-
家庭成員間的支持和凝聚
-
一輩子的實踐與努力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