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泡茶品三國
- 《三國演義》也是一部兵書
- 羅貫中也是一位謀略家
- 「圍師必闕」一例
- 由曹操獻刀聯想
- 十八路諸侯為何沒滅掉董卓
- 「假途伐號」的注解
- 從「美人計」說到「連環計」
- 纏戰| |以劣勝優之法
- 議「二虎競食」之計
- 淺說「驅虎吞狼」之計
- 孫策的戰略眼光
- 「聲東擊西」與將計就計
- 追擊中的哲學
- 從陳登的欺詐術談到指揮官的辨別力
- 陳宮的三策
- 張飛的反伏擊
- 卑而驕之
- 只緣身在此山中
- 烏巢劫糧的啟示
- 虛張聲勢意在分敵
- 要有政治家的氣量
- 程昱的「十面埋伏」
- 袁紹的敗北
- 曹操的兩次「隔岸觀火」
- 孔明高臥隆中, 全知天下大事
- 諸葛亮初出茅廬的「兩把火」
- 虛不露怯,談「落跑」的技術
- 蔣幹盜書與「反間計」
- 「草船借箭」考議
- 周瑜打黃蓋
- 從「借東風」說到戰場氣象考察
- 從孔明智算華容想起
- 赤壁之戰中的「伐交」
- 曹仁南郡敗周瑜的啟示
- 巧在以虛對虛、以詐還詐
- 孔明的「乘虛術」
- 孔明的三箭雙雕」
- 孔明以「借」為名佔荊州
- 謀略家的預見力
- 孫權上表劉備為荊州牧的用意
- 說開周瑜之死
- 有感於魯肅薦龐統
- 諸葛亮「一著」全盤皆活
- 馬超增兵,曹操為何喜形於色
- 值得尋味的劉備待張松
- 從鴻門宴談到「浩關宴」
- 龐統的三策與劉備的選擇
- 落鳳坡前的遺憾
- 張飛奪巴郡引出的思索
- 諸葛亮審勢治蜀的教益
- 瑣談曹操巧奪陽平關
- 曹操的知難而退
- 諸葛亮為何要割讓三郡
- 用人是一種特殊的藝術
- 指揮官要善於激勵士氣
- 善於用自己的弱點欺騙敵人
- 從黃忠智斬夏侯淵談起
- 從趙雲的「空營計」談指揮官的膽略
- 照單全收者的悲劇
- 謀貴用疑
- 被動來自兩面受敵
- 為將者要善用天時地利
- 呂蒙稱病和陸遜的謙恭
- 呂蒙白衣襲荊州的成功
- 「四面楚歌」的翻版
- 常勝將軍的悲劇
- 兵事不可為私而用
- 為擺脫被動要勇於忍辱負重
- 兵不可失機
- 後發制人用其「陰」
- 見好即收是智慧也是謀略
- 八陣圖的奧祕
- 以計代戰, 一當萬
- 孔明開發西南與孫、劉再次聯盟
- 假手於人,坐享其利
- 攻心為上,心戰為上
- 從「七擒孟獲」談力勝與智勝
- 從火燒藤甲軍談伏擊作戰
-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 兵不厭詐
- 司馬懿的決斷與妙算
- 失街亭中的王平和馬譯
- 「空城計」略考
- 要善於利用「後臺」演戲
- 算在敵先,引敵就範
- 孔明對「退避三舍」的新解、新用
- 將在外,君不疑者勝
- 孔明效虞詞之法
- 虛設疑兵,「因糧於敵」
- 用兵命將,以信為本
- 從「木牛流馬」談科技與戰鬥力
- 戰爭是力的較量與意志的競賽
- 軍隊撤退的藝術
- 攻其必救與圍點打援
- 示形、用詐、料敵
- 勝利在於熟知戰地情況
- 「滅貌取虞」與「聲東擊西」
- 注意彌補防禦「空間差」
- 以「奇兵衝其腹心」
- 羊站的「懷柔之計」
-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 先弱後強,各個擊破
- 無進取則難以自保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