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1 目標 - 一生的夢想
-
羅莎琳的超級目標
-
影響一生的家庭談話
-
戈佩特家族的第七代教授
-
大發明家的成才之路
-
肩負重振家族雄風的摩爾根
-
培養自己的接班人
-
尊重兒子的選擇
-
父親幫他確定未來方向
-
-
2 早教 - 天才的啟蒙
-
瑪妮雅的童年
-
「特殊天才」費曼
-
小伊倫的好夥伴
-
在幼稚園學到人生最重要的道理
-
福爾哈德家的拼圖比賽
-
外祖父的「語言大拼盤」
-
寇里的早期家教
-
從小喜歡聽故事的溫塞特
-
少年天才
-
-
3 名師 - 高徒的肩膀
-
十一名與七名
-
選擇一個好老師
-
與大師散步
-
第一對父子諾貝爾獎得主
-
改變她命運的兩位導師
-
思想當然很荒唐,但⋯⋯
-
偷聽學者講座的人
-
一位影響了我一生的老師
-
-
4 真愛 - 成功的動力
-
沒有其他學歷的博士
-
中國的居禮夫人
-
家庭的主心骨
-
付出真愛的母親
-
福爾哈德的朋友
-
遷來遷去的諾貝爾大師
-
父親幫他建「實驗室」
-
強迫不能改變孩子的選擇
-
再困難也要培養孩子
-
提問不休的豪塞
-
-
5 智慧 - 處世的技巧
-
愛因斯坦的知音
-
最艱難的考試
-
「韓德爾」和一千英鎊
-
善用「誤差」的卡皮查
-
失敗的初次見面
-
瑪麗婭的家庭宴會
-
居禮夫人的愛情生活
-
觸景生情啟發法
-
只因沒有稱他「教授」
-
兩瓶可口可樂的故事
-
-
6 優秀 - 卓越的需要
-
學什麼都要成為「佼佼者」
-
天才的博士化驗員
-
歧視變欣賞
-
從自卑走向自信
-
這也許是我挖的最後一個馬鈴薯了
-
機會何來
-
-
7 細節 - 成功的開端
-
細節成就的諾貝爾獎得主
-
導師的忠告
-
尋找只佔空氣二十五萬分之一的氣體
-
「費曼圖」的創立者
-
費米的簡明風格
-
「偶然」發現的青黴素
-
-
8 失敗 - 成長的代價
-
不會「吹牛」的玻爾
-
被罵醒的格林尼亞
-
改學化學的瓦拉赫
-
驕傲自大的狄爾斯
-
想像力「差」的大物理學家
-
幸運的威爾遜
-
讓孩子經歷失敗
-
只要不懶,志無不成
-
-
9 環境 - 身教的力量
-
為兒子搬了三個國家
-
我的家庭 - 楊振寧自述
-
阿勞中學的愛因斯坦
-
媽媽的宴會
-
呂南的大書架
-
奧林匹亞科學院
-
范特霍夫的夥伴
-
決定性意義的一步
-
-
10 品德 - 生命的基石
-
我的快樂在於和學生分享知識
-
農舍中走出來的大師
-
父親的榜樣
-
不怕承認自己是傻瓜
-
原子彈的研製故事
-
-
11 勤奮 - 後天的聰明
-
只知耕耘的崔琦
-
博學的楊振寧
-
絕不能停止學習
-
付出常人兩倍努力的鮑林
-
成功在於勤
-
十五年沒有真正休息過的人
-
二十七歲才上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
-
-
12 動手——科學的基礎
-
從小幫家人幹活的諾貝爾獎得主
-
用實驗敲開諾貝爾獎的大門
-
自製儀器的諾貝爾獎天才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想要什麼東西自己做出來
-
跟父親打雜的尼科爾
-
用變形的手來思考
-
-
13 興趣 - 永恆的心跳
-
保護孩子的興趣
-
激發愛因斯坦的興趣
-
瑪麗婭父女的「科學散步」
-
兒童是天生的科學家
-
實驗室裡產生的興趣
-
參觀科學館啟發興趣
-
樂在其中
-
中學讀了七年的奧斯瓦爾德
-
-
14 呵護 - 心靈的雞湯
-
休伯爾家中的爆炸聲
-
女兒的「奇談怪論」
-
小凳子與藕
-
大二開始當老師
-
眼光
-
指點迷津
-
讚美的作用
-
-
15 讀書 - 豐潤的人生
-
喜歡讀書改變命運
-
李政道越界讀書
-
喜歡鑽圖書館的人
-
五歲的圖書館小讀者
-
與書為伴
-
讀書是科普的最好方式
-
書裡可以找到答案
-
-
16性格 - 命運的主宰
-
自信而固執的學生
-
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
為自己「爭利」的人
-
失聰的諾貝爾獎得主
-
第一次失去獲諾貝爾獎機會
-
與哥哥競爭的湯斯
-
人生的四個經驗
-
合作造就大師
-
-
17想像 - 成功的風景
-
歌劇和小說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
諾貝爾獎得主的「音樂會」
-
大自然給了她無窮的想像力
-
多才多藝的謝靈頓
-
癡迷考古的諾貝爾獎得主
-
大自然的啟蒙
-
-
18 思維 - 真理的捷徑
-
把「為什麼」掛在嘴邊
-
父親這樣啟發我——費曼自述
-
父子諾貝爾獎得主
-
父親「教」兒子獨立思考
-
我知道血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了
-
老師的「絕招」
-
-
19 吃苦 - 人生的需要
-
多活了四十多年的霍金
-
「狠心」的父親
-
蘿蔔豬耳滋養的苗條女孩
-
父親的舊皮鞋
-
抓野狗的巴甫洛夫
-
格蒂與乾眼病
-
災難是培養孩子樂觀的最佳時機
-
勇敢面對坎坷
-
20 方法 - 一生的智慧
-
音樂教他學會專心
-
湯姆遜的筆記
-
反複驗算的鮑威爾
-
專心致志的習慣
-
反應靈敏的科學家
-
-
21 榮譽 - 生活的點綴
-
得獎的感覺
-
獲獎以後
-
諾貝爾獎金捐哈佛
-
放棄獲獎機會
-
他為什麼能兩次獲獎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