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作者先從三百篇裡尋出許多的原理原則,然後再依據這些原理法則來一字一句解釋三百篇,最後才發現詩經三百零五篇是尹吉甫的作品,也是他的自傳,這一駭人聽聞的發現,使我們知道宣王三年到幽王七年這五十年間的史事。
-
第七編 與南仲在曲沃會師時詩篇
-
一、揚之水<唐風>
-
二、鳲鳩<曹風>
-
三、車鄰<秦風>
-
四、隰桑<小雅>
-
五、摽有梅<召南>
-
六、山有樞<唐風>
-
七、無衣<唐風>
-
八、無衣<秦風>
-
九、汾沮洳<魏風>
-
十、隰有萇楚<檜風>
-
-
第八編 南仲在方山祭祖時詩篇<宣王六年>
-
一、采菽<小雅>
-
二、庭燎<小雅>
-
三、菁菁者莪<小雅>
-
四、載見<周頌>
-
五、維天之命<周頌>
-
六、雝<周頌>
-
七、烈文<周頌>
-
八、蓼蕭<小雅>
-
九、裳裳者華<小雅>
-
十、行葦<大雅>
-
十一、湛露<小雅>
-
十二、桑扈<小雅>
-
十三、絲衣<周頌>
-
十四、泂酌<大雅>
-
十五、天保<小雅>
-
十六、賓之初筵<小雅>
-
十七、假樂<大雅>
-
-
第九編 與南仲在首陽山會晤時詩篇<宣王六年>
-
一、卷阿<大雅>
-
二、鹿鳴<小雅>
-
三、彤弓<小雅>
-
四、南山有臺<小雅>
-
五、渭陽<秦風>
-
-
第十編 宣王在鎬京祭祀時詩篇<宣王六年>
-
一、文王<大雅>
-
二、靈臺<大雅>
-
三、魚藻<小雅>
-
四、有瞽<周頌>
-
五、振鷺<周頌>
-
六、有客<周頌>
-
七、我將<周頌>
-
八、時邁<周頌>
-
九、維清<周頌>
-
十、桓<周頌>
-
十一、昊天有成命<周頌>
-
十二、執競<周頌>
-
十三、文王有聲<大雅>
-
十四、下武<大雅>
-
十五、大明<大雅>
-
十六、思齊<大雅>
-
十七、蕩<大雅>
-
-
第十一編 西征玁狁時思歸詩篇<宣王五、六年>
-
一、都人士<小雅>
-
二、杕杜<小雅>
-
三、北山<小雅>
-
四、考槃<衛風>
-
五、鴻雁<小雅>
-
六、陟沽<衛風>
-
七、小明<小雅>
-
八、雄雉<邶風>
-
九、采苓<唐風>
-
十、卷耳<周南>
-
十一、小戎<秦風>
-
十二、采薇<小雅>
-
十三、何草不黃<小雅>
-
十四、羔裘<檜風>
-
十五、白華<小雅>
-
十六、素冠<檜風>
-
十七、葛覃<周南>
-
十八、九罭<豳風>
-
-
第十二編 南征荊蠻前後詩篇<宣王六年>
-
一、采芑<小雅>
-
二、祈父<小雅>
-
三、殷武<商頌>
-
四、那<商頌>
-
五、烈祖<商頌>
-
六、玄鳥<商頌>
-
七、長發<商頌>
-
八、酌<周頌>
-
九、蟋蟀<唐風>
-
十、七月<豳風>
-
-
第十三編 戌申、戌甫、戌許時詩篇<宣王七年>
-
一、崧高<大雅>
-
二、揚之水<王風>
-
三、汝墳<周南>
-
四、溱洧<鄭風>
-
五、蒹葭<秦風>
-
六、寒裳<鄭風>
-
七、山有扶蘇<鄭風>
-
八、狡童<鄭風>
-
九、江有氾<召南>
-
十、漢廣<周南>
-
十一、甘棠<召南>
-
-
第十四編 東迎莊姜時詩篇<宣王七年>
-
一、烝民<大雅>
-
二、還<齊風>
-
三、碩人<衛風>
-
四、何彼禯矣<召南>
-
五、敝笱<齊風>
-
六、載驅<齊風>
-
七、南山<齊風>
-
-
第十五編 復周公之宇時詩篇<宣王八至十年>
-
一、閟宮<魯頌>
-
二、泮水<魯頌>
-
三、有駜<魯頌>
-
四、破斧<豳風>
-
五、駉<魯頌>
-
六、車攻<小雅>
-
-
問題解答
-
一、尹吉甫是詩經的作者,為什麼古籍中沒有記載?
-
二、尹吉甫的私人作品怎會形成十五國風、大小雅以及三頌的樂章?
-
三、古無私人著述,何以詩經為尹吉甫之作?
-
四、關於尹吉甫的自我炫耀問題
-
五、敬答麋文開、斐普賢二先生的疑問
-
六、高本漢先生的卓見
-
七、尹吉甫生平事略
-
- 附錄一:毛詩篇次在此書中頁數
- 附錄二:參考書目
- 附錄三:小啟;敬悼李辰冬教授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