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民初陶行知‧晏陽初教育理論與民間文學之關係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333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清末民初是一個新舊變動的時代,也是中國面臨存亡之秋,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或倡議革命,或主張變法救國,其方法雖然殊異,然其維繫民族命脈之目的則趨於一致。民國成立之後,隨著西方民主科學的衝擊,以及五四運動的推波助瀾,加速中國的改革腳步。然而,西方帝國主義的繼續侵擾,卻使民主共和之理想無法落實。陶行知、晏陽初是民初平民教育運動的推手,兩者希望藉由教育的普及以掃除文盲並喚醒民眾民族意識,其中以民間文學素材編輯識字課本與運用民間文化教育民眾,則是一件值得探討的歷史事件。本書以探討陶、晏二家教育理論與民間文學之關係,希望藉由第一手資料之整理與呈現,能一窺民初平民教育運動及其教材,冀能審視當時之歷史現象,裨益於中國近代教育發展之研究。
  • 總序 楊振良
  • 自序 江明淵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平民教育的興起背景
      • 一、力去沉疴以廣開民智
      • 二、學習西方以救亡圖存
      • 三、杜威平民主義之催生
    • 第二節 平民教育與救國理念
      • 一、陶行知以教育開化民智
      • 二、晏陽初以教育喚醒民眾
    • 第三節 民間素材融入教育推廣
      • 一、白話文學運動的影響
      • 二、以民間文學融入教材
  • 第二章 民初教育家陶行知
    • 第一節 矢志以教育爲畢生職志
      • 一、出身微寒矢志向學
      • 二、心懷社稷奉獻杏壇
      • 三、壯志未酬精神長存
    • 第二節 掃除文盲以維繫國家命脈
      • 一、平民讀書運動
      • 二、曉莊師範學校
      • 三、普及教育運動
      • 四、全面教育救亡圖存
    • 第三節 生活教育理論的實踐
      • 一、生活即教育
      • 二、社會即學校
      • 三、教學做合一
    • 第四節 到民間去並參酌國情
      • 一、平民教育是普及教育的先聲
      • 二、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教育
      • 三、普及教育的方法要參酌國情
    • 第五節 普及教育方法之創見
      • 一、以平民讀書處教育平民識字
      • 二、以小先生制傳遞普及教育
      • 三、以藝友制補師範教育之不足
  • 第三章 陶行知民間實踐
    • 第一節 組織民眾建立大眾文
      • 一、提倡大眾語文
      • 二、樸質大眾詩風
    • 第二節 汲取民間文學以編輯教材
      • 一、主張教材生活化
      • 二、以民間文學編輯教材
      • 三、編寫民問童話
    • 第三節 以民間文藝輔翼教育
      • 一、中心茶園
      • 二、說書
      • 三、地方戲劇
      • 四、話劇
      • 五、連環畫
  • 第四章 民初教育家晏陽初
    • 第一節 橫跨中西推動教育
      • 一、幼承庭訓肄習西學
      • 二、教育華工識字掃盲
      • 三、深入民間推動平教
    • 第二節 平民教育運動歷程
      • 一、城市平民教育階段
      • 二、鄉村平民教育階段
      • 三、縣政改革階段
    • 第三節 救弊之四大教育理論
      • 一、文藝教育以救愚
      • 二、生計教育以救窮
      • 三、衛生教育以救弱
      • 四、公民教育以救私
    • 第四節 平民教育的三大方式
      • 一、三大方式
      • 二、平民教育思想
  • 第五章 晏陽初民間實踐
    • 第一節 採集秧歌、鼓詞
      • 一、定縣秧歌
      • 二、定縣鼓詞
    • 第二節 採集歌謠、笑話、瞎子戲
      • 一、定縣歌謠
      • 二、定縣笑話
      • 三、定縣瞎子戲
    • 第三節 運用民間文學編輯教材
      • 一、編輯平民識字課本
      • 二、編輯平民讀物
    • 第六章 陶、晏教育事業平議
      • 第一節 陶、晏二家教育事業之貢獻
      • 一、回到民間致力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
      • 二、參酌國情自成教育理論與方法
    • 第二節 陶、晏二家教育事業平議
      • 一、陶、晏二家教育理念之差異
      • 二、陶、晏二家教育事業之平議
    • 第三節 陶、晏二家教育理論與民問文學關係
      • 一、理論層面
      • 二、教材部分
  • 第七章 結論
  • 附錄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