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過去相關單位在設計山區跨河道路及橋樑時,僅考量溪流洪水之水位及流速,並未充分考量洪水現象差異頗大之土石流衝擊效應,在路堤、橋墩結構型式及材料選用方面對於如何強化結構設計及選用加勁材料等橋樑主體改善對策則並未深入探討。有鑒於此,本計畫擬訂四年 研究期間,透過數值模擬分析工具,深入了解橋涵及橋墩受土石流衝擊破壞成因及規模程度,並檢討現有設計準則,進而提出未來強化結構設計及加勁材料選用等橋樑主體改善對策,以作為公路主管機關規劃設計山區道路橋樑時之參考。本研究考量災害歷史、橋樑設施規模與工法及集水區環境特性等三項因子,作為選擇跨河橋樑研究地點之參考依據。經由比較分析,後續擬以台21線新中橫公路之信義橋(89K+959)、十八重溪橋(98K+070)及新愛玉橋(108K+770)作為研究地點。為初步了解土石流之流動過程及影響範圍,本研究以南投縣信義鄉豐丘村十八重溪之支流(編號「南投030」潛勢危險溪流)作為試算區域,進行二維土石流流況的初步模擬,並進行模擬參數之敏感度分析,探討不同參數變化對於土石流最大堆積深度與堆積範圍之影響程度,以作為未來後續計畫執行之參考。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圖目錄
- 表目錄
-
第一章 前言
-
1.1 計畫緣起與目的
-
1.2 工作內容與步驟
-
-
第二章 土石流相關文獻蒐集分析
-
2.1 土石流的定義及型態
-
2.1.1 土石流相關定義
-
2.1.2 土石流發生型態
-
2.1.3 潛勢溪流評估
-
-
2.2 土石流發生條件
-
2.2.1 地文因素對土石流發生潛在影響
-
2.2.2 降雨變化對土石流發生潛在的影響
-
-
2.3 土石流流動行為與堆積特性
-
2.3.1 土石流流動行為
-
2.3.2 土石流堆積特性
-
-
2.4 土石流流變理論
-
2.4.1 土石流流變模式
-
2.4.2 土石流流變參數
-
-
2.5 土石流衝擊力評估
-
2.6 土石流規模及其危害行為
-
2.6.1 尖峰流量與土石流規模
-
2.6.2 集水區面積與土石流規模
-
2.6.3 土石流危害方式
-
-
2.7 土石流危險度評估
-
2.7.1 潛勢溪流發生度評估指標
-
2.7.2 保全對象危害度評估指標
-
2.7.3 潛勢溪流危險度評估
-
-
2.8 全台土石流潛勢溪流分布現況
-
2.9 土石流防治對策之機能及種類
-
2.10 小結
-
-
第三章 研究區域選定原則
-
3.1 陳有蘭溪流域環境概述
-
3.1.1 水系與地文環境
-
3.1.2 氣象及水文環境
-
3.1.3 土地利用型態
-
3.1.4 交通動線及跨河橋樑
-
3.1.5 土石流潛勢溪流分佈情形
-
3.1.6 土石流臨界降雨特性
-
-
3.2 大甲溪流域環境概述
-
3.2.1 水系及地文環境
-
3.2.2 氣象及水文環境
-
3.2.3 土地利用概況
-
3.2.4 交通動線
-
3.2.5 歷年颱洪災害分析
-
3.2.6 土石流潛勢溪流分佈情形
-
-
-
第四章 研究區域介紹
-
4.1 信義橋(89K+959)
-
4.1.1 背景資料說明
-
4.1.2 災害歷史
-
4.1.3 橋樑搶修及修復情形
-
4.1.4 橋樑災後復建
-
4.1.5 現地勘查
-
-
4.2 十八重溪橋(98K+070)
-
4.2.1 背景資料說明
-
4.2.2 災害歷史
-
4.2.3 橋樑復建與河道整治
-
4.2.4 現地勘查
-
-
4.3 愛玉橋(108K+770)
-
4.3.1 背景資料說明
-
4.3.2 災害歷史
-
4.3.3 野溪整治
-
4.3.4 橋樑復建
-
4.3.5 愛玉橋復建後現況
-
-
-
第五章 土石流流動模擬初步試算
-
5.1 FLO-2D模式簡介
-
5.1.1 模式理論架構
-
5.1.2 模式假設與限制
-
-
5.2 數值模擬之運算流程
-
5.3 地形高程及降雨資料之取得
-
5.4 模式數值參數決定
-
5.5 試算成果說明與討論
-
5.5.1 參數敏感度分析
-
5.5.2 敏感度分析討論
-
-
-
第六章 本年度結論及後續研究方向
-
6.1 結論
-
6.2 後續研究方向
-
- 參考文獻
- 附錄1 期末審查會議紀錄回覆辦理
- 附錄2 期末報告簡報資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