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由於以往臺北港相關地形變遷數值模擬多為長期海岸變遷研究,較少針對建港細部過程進行局部及短期性港址附近及對鄰近地區海岸地形變化的研究,以提供建港單位即時性建議及防治對策。因此本計畫利用蒐集分析淡水河口水文特性及歷年臺北港海域地形等相關資料,探 討淡水河口南岸至臺北港北防波堤間地形變遷特性,建立淡水河南岸至臺北港北防波堤間短期性地形變遷模式,以因應臺北港持續擴建短期性可能引起對鄰近海岸地形變化,提供將來相關單位制訂海岸防治策略之參考。數值模式驗證利用淡水河攜帶入海之河川輸砂90%集中於洪峰流量前5%之洪水期間之假設,參考94及95年間侵台颱風紀錄,並比對94.10~95.10地形變遷侵淤趨勢及侵淤量發現,以數值條件冬季以N向H=2.0m、T7.5s模擬7個月,夏季以WNW向H=1.2m,T6.0s模擬5個月,另加入颱風波浪WNW向H=4.5m,T=8.9s作用5天進行模擬,模擬結果恰與94.10~95.10間地形變化模擬結果海岸侵淤變化特性及趨勢相似,驗證結果尚屬合理。
- 中文摘要表
- 英文摘要表
- 圖目錄
- 表目錄
- 第一章、前言
-
第二章、基本資料蒐集分析
-
2.1、臺北港建港歷程分析
-
2.2、氣象
-
2.3、海象
-
2.4、地質
-
2.5、海岸漂砂
-
2.6、相關計畫文獻
-
-
第三章、淡水河口水文及地形變化
-
3.1、潮汐
-
3.2、水位
-
3.3、流速
-
3.4、頻率年洪峰流量
-
3.5、河川輸砂
-
3.6、淡水河口河道地形變化分析
-
3.7、淡水河口輸砂特性整合分析
-
-
第四章、海岸地形變遷分析
-
4.1、歷年監測水深資料分析
-
4.2、分區海岸地形變化分析
-
4.3、淡水河口至北防波堤間短期變化分析
-
4.4、綜合檢討分析
-
-
第五章、海岸地形變遷數值模擬
-
5.1、平面波場計算模式
-
5.2、平面流場計算模式
-
5.3、漂砂量估算模式
-
5.4、平面海底地形變化模式
-
5.5、計算流程
-
5.6、模式驗證
-
-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
6.1、結論
-
6.2、建議
-
- 參考文獻
-
附錄
-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
期末簡報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