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計畫經濟運行原理與經濟發展特色
毛澤東為追求富國強兵,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經濟策略。由於這項經濟發展策略,違反了資源稟賦(Endowment)或比較利益原理。因而造成了要素市場中,資本的超額需求(Excess Demand)以及勞動市場的超額供給(Excess Supply)。另一方面則在商品市場造成重工業產品的超額供給或庫存累積;而輕工業產品或消費品,則存在超額需求或供不應求。在這種失衡(Disequilibrium)狀態下的經濟運行,顯然無法依賴市場機能,而必須靠經濟計畫來分配資源。這正是中國計畫經濟體制,形成的背景及根源。在流量(flow)的部分,計畫經濟體制形成後,相對的在存量(stock)部份公有制也相應產生。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目的
-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第三節 本文結構
-
-
第二章 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之理論基礎及實證分析
-
第一節 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之理論基礎
-
第二節 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策略之實證分析
-
第三節 優先發展重工業策略與要素稟賦的矛盾
-
-
第三章 中國計畫經濟之形成過程及運行機制
-
第一節 中國計畫經濟與公有制的形成過程
-
第二節 中國計畫經濟的運行機制
-
第三節 中國計畫經濟的化簡、分割與諸侯經濟
-
-
第四章 中國計畫經濟與公有制的運行觀及其經濟發展特色
-
第一節 黨及國務院在計畫經濟體制下之角色
-
第二節 計畫體制與公有制之動態運行觀
-
第三節 中國計畫經濟下經濟發展特色之實證分析
-
- 第五章 結論
- 註釋
- 附圖
- 附表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7838/54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