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日俄戰爭後中國收回礦權運動的意義,不僅是經濟性的,實更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本書第一章內,將先討論甲午戰後以迄日俄戰前期間,中國礦權與外資的關聯;第二、三章則分就各省收回礦權運動的發軔和進展,作系統的敘述;第四章中,並特舉山西收回福公司礦權的交涉,作為該項全國性運動的一項案例,以分析其發動的背景、進展的經過及中國官紳士民諸階層在該項運動中所發生的作用。另在第五章中,則就該項運動所涉及的某些問題,作一綜合性的檢討。
- 緒論
-
第一章 日俄戰前的中國礦權與外資
-
第一節 中國對於外資辦磯的政策
-
第二節 各國競逐下的中國礦權
-
第三節 外資礦權的分析
-
-
第二章 收囘礦權運動的前奏-抵制外資辦礦
-
第一節 抵制外礦的策略
-
第二節 自辦礦業的倡導
-
-
第三章 收囘礦權運動的發展
-
第一節 清廷與各省督撫的措施
-
第二節 各省紳商的活動
-
第三節 留日學生的活動
-
-
第四章 收囘礦權運動的案例-中英福公司山西礦權交涉
-
第一節 福公司山西礦權原委
-
第二節 山西收囘礦權運動的發軔
-
第三節 中英交涉始末
-
-
第五章 收囘礦權運動的檢討
-
第一節 收囘礦權運動的政治性
-
第二節 收囘礦權運動中中國的得失
-
第三節 自辦礦業成效不彰的原因分析
-
- 附錄:晚清礦務大事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7008/MHAS.WQDSHKQYD00001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