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輯錄了九篇唐宋古逸佛教懺悔儀的研究,材料包括《降生禮文》、《秀禪師七禮》、《瑜伽佛禮》C《法華七禮文》、《上生禮》、《觀音禮》、《揭帝禮》等七篇禮文,以及從《大佛名經》略出的懺悔文,都是歷代藏經沒有收錄的敦煌古逸文獻;另有北宋,元照纂集的《集南山禮讚》,為道宣律師齋忌日的禮讚文集,史籍、書目也都沒有著錄,雖然收入《卍續藏經》中,卻被誤認為三篇獨立的禮讚文。
- 鄭序
- 目次
- 凡例
-
壹、導論(代序)
-
一、佛教懺儀的意義
-
二、中國佛教懺儀的發展述要
-
三、撰述緣山與本書次第
-
-
貳、《降生禮文》與八相成道
-
一、前言
-
二、《降生禮文》的邊錄與結構分析
-
三、《降生禮文》的儀節程序
-
四、《降生禮文》與經論中的「八相成道」
-
五、《降生禮文》與《八相禮》等禮懺文
-
六、《降生禮文》八相故事的來源
-
七、《降生禮文》八相讚愒的修辭
-
八、關於《降生禮文》的其體實踐
-
九、結論
-
-
參、《秀禪師七禮》與禪宗禮懺
-
一、前言
-
二、《秀禪師七禮》的寫本校錄與結構分析
-
三、《秀禪師七禮》的名稱與儀節
-
四、《秀禪師七禮》的內容考釋
-
五、《秀禪師七禮》的思想內涵
-
六、《秀禪師七禮》與禪宗禮懺的關係
-
七、結論
-
-
肆、《瑜伽佛禮》與密教禮懺文
-
一、前言
-
二、《瑜伽佛禮》的邊錄與結構分析
-
三、《瑜伽佛禮》的儀節程序與儀文來源
-
四、《瑜伽佛禮》的名稱義涵與宗教目的
-
五、《瑜伽佛禮》與傳世的密教禮懺文
-
六、《瑜伽佛禮》與敦煌密教儀軌
-
七、關於《瑜伽佛禮》的具體實踐
-
八、結論
-
-
伍、《法華七禮文》與法華信仰
-
一、前言
-
二、《法華七禮文》的過錄與結構分析
-
三、《法華七禮文》的經典依據
-
四、《法華七禮文》的內容考釋
-
五、《法華七禮文》與法華信仰的關係
-
六、結論
-
-
陸、《上生禮》與彌勒信仰
-
一、前言
-
二、《上生禮》的寫本概況
-
三、《上生禮》的違錄與結構分析
-
四、《上生禮》的儀節程序
-
五、《上生禮》的梵咒與成立年代
-
六、《上生禮》與彌勒經典
-
七、《上生禮》和彌勒懺儀
-
八、結論
-
-
柒、《揭帝禮》與《般若心經》
-
一、前言
-
二、《揭帝禮》的過錄與結構分析
-
三、《揭帝禮》的儀節程序
-
四、《揭帝禮》的名稱源自《般若心經》
-
五、《揭帝禮》的般若思想
-
六、《揭帝禮》的成立背景與《般若心經》的流傳
-
七、結論
-
-
捌、《觀音禮》與觀音普門信仰
-
一、前言
-
二、《觀音禮》的校錄
-
三、《觀音禮》的儀文復原與結構表
-
四、《觀音禮》在敦煌地區的流行
-
五、《觀音禮》與《妙法蓮華經普門品》
-
六、《觀音禮》與觀音普門信仰的關係
-
七、結論
-
-
玖、《集南山禮讚》與齋忌禮懺
-
一、前言
-
二、《集南山禮讚》的原著者與纂集者
-
三、《集南山禮讚》的儀式結構
-
四、《集南山禮讚》的內容考釋
-
五、《集南山禮讚》與齋忌禮懺文
-
六、結論
-
-
拾、《大佛略懺》與佛教懺儀
-
一、前言
-
二、《大佛略懺》的結構分析與寫本概況
-
三、《大佛略懺》的形成
-
四、《大佛略懺》與佛教懺儀的關係
-
五、結論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