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篇章對比與調和結構論

出版日期
2005/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739529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章法全由「二元對待」所形成,故每一章法本身即自成陰陽、剛柔。若由此切入,則近四十種章法顯然又可以「對比」(毗剛)與「調和」(毗柔)來加以統合。本書即以此為基礎,將重心落在「對比」、「調和」與「中性」三者上,鎖定較常見的二十四種篇章結構類型,或以詩、或以詞、或以散文為例,配合簡明的結構表加以賞析,然後再就組成一篇辭章的各種材料本身所形成的或「對比」、或「調和」關係,深入探討其背後所蘊涵的「心理」。期盼讀者能依此尋繹創作者的意度心營,深入文章的底蘊,釋放文學風貌的多樣之美,達到「鑑賞」與「再基礎」與「美感效果
  • 陳序
  • 序言
  • 一、總論
  • 二、章法類型概說
    • (一)對比類
    • (二)調和類
    • (三)中性類
  • 三、對比、調和的心理基礎
    • (一)對比、調和起於「聯想」
    • (二)所謂「對比」
    • (三)所謂「調和」
    • (四)對比、調和與陽剛、陰柔的對應關係
    • (五)所謂「統一」
  • 四、以對比性結構呈現者
    • (一)從立破法來看
    • (二)從抑揚法來看
    • (三)從縱收法來看
    • (四)從正反法來看
  • 五、以調和性結構呈現者
    • (一)從因果法來看
    • (二)從泛具法來看
    • (三)從凡目法來看
    • (四)從平側法來看
    • (五)從點染法來看
    • (六)從賓主法來看
    • (七)從情景法來看
    • (八)從論敘法來看
    • (九)從知覺轉換法來看
  • 六、以中性結構呈現者
    • (一)從今昔法來看
    • (二)從遠近法來看
    • (三)從高低法來看
    • (四)從大小法來看
    • (五)從視角變換法來看
    • (六)從時間的虛實法來看
    • (七)從空間的虛實法來看
    • (八)從時空交錯法來看
    • (九)從假設與事實法來看
    • (十)從天人法來看
    • (十一)從圖底法來看
  • 七、對比、調和所呈現的美感效果
    • (一)就局部而言
    • (二)就整體而言
  • 重要參考文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