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修訂版序
- 主編者序
- 「系統工業工程導論」原序
- 工業工程師的職責與條件
-
第一部份 工業工程的歷史、定義與地位
-
第1章 工程與工程教育的歷史展望
-
1.1 導論
-
1.2 早期發展
-
1.3 現代的工程
-
1.4 工程上的程序
-
1.5 程師屬於專門職業
-
1.6 專業人員的道德觀念
-
1.7 專業執照
-
1.8 工程教育
-
1.9 工程師專業程展委員會(ECPD)的審核制度
-
1.10 未來的挑戰
-
-
第2章 系統工業工程
-
2.1 工業工程的歷史沿革
-
2.2 工業工程組織
-
2.3 工業工程的定義
-
2.4 工業工程的教育
-
2.5 作業研究的影響
-
2.6 工業工程與其他工程學科的關係
-
2.7 系統工業工程設計
-
2.8 中華民國的工業工程教育與發展
-
-
第3章 系統工業工程的功能之組織與管理
-
3.1 系統工業工程的典型活動
-
3.2 工業工程與總體組織的關係
-
3.3 系統工業工程部門的主要內部組織
-
3.4 系統工業工程功能
-
-
-
第二部份 工業工程的功能領域
-
第4章 生產工程
-
4.1 導論
-
4.2 產品與生產設計的相互作用
-
4.3 製造程序工程學
-
4.4 各種功能
-
4.5 範例
-
4.6 電算機的運用
-
-
第5章 設施位置的選定
-
5.1 導論
-
5.2 須考慮的因素
-
5.3 分析技術
-
-
第6章 設施佈置
-
6.1 導論
-
6.2 一般考慮條件
-
6.3 有系統佈置計劃(SLP)
-
6.4 電腦化佈置計劃
-
6.5 改善佈置之檢核重點
-
6.6 改善佈置實例
-
-
第7章 工作衡量與設計
-
7.1 導論
-
7.2 工作簡化
-
7.3 工作衡量
-
7.4 電算機和工作衡量與設計
-
7.5 工作研究之發展趨向
-
-
第8章 財務報酬
-
8.1 導論
-
8.2 職務分析
-
8.3 職務評價
-
8.4 工資調查
-
8.5 工資給付
-
-
第9章 作業規劃與管制
-
9.1 導論
-
9.2 作業規劃與管制的功能
-
9.3 需求預測的技術
-
9.4 作業規劃的技術
-
9.5 存貨規劃與管制技術
-
9.6 作業排程的技術
-
9.7 派工與進度管制
-
-
第10章 品質管制
-
10.1 導論
-
10.2 驗收抽樣
-
10.3 管制圖
-
第11章 財務管理與工程經濟
-
11.1 導論
-
11.2 會計
-
11.3 成本會計
-
11.4 工程經濟
-
11.5 利息因式
-
11.6 葛吉公司現值的計算
-
-
第12章 人事管理
-
12.1 導論
-
12.2 遴選、測驗、和安插
-
12.3 績效評估、訓練、效育和升遷
-
12.4 工作分析和說明
-
12.5 勞工關係
-
12.6 工業安全計劃
-
12.7 福利及服務
-
12.8 士氣、監督及溝通
-
-
第13章 管理系統設計
-
13.1 導論與展望
-
13.2 組織設計的程序
-
13.3 組織設計是連續的、動態的
-
13.4 組織結構
-
13.5 組織內部的協調
-
13.6 使設計合乎時代的潮流
-
-
第14章 物料搬運、分配、及途程
-
14.1 導論
-
14.2 物料搬運
-
14.3 分配
-
14.4 倉庫與零件供應之改善
-
14.5 搬運分析
-
14.6 改善搬運之具體提示與評價
-
-
-
第三部份 作業研究和大規模系統分析的衝擊
-
第15章 作業研究
-
15.1 導論
-
15.2 沿革
-
15.3 與工業工程的類似性
-
15.4 作業研究的特性
-
15.5 作業研究的範疇
-
15.6 電算機的衝擊
-
-
第16章 數學規劃-確定模式
-
16.1 導論
-
16.2 問題性質
-
16.3 無限制條件之最佳化
-
16.4 線型規劃法
-
16.5 其他的方法
-
16.6 電算機的衝擊
-
-
第17章 專案管理
-
17.1 簡介
-
17.2 專案網圖的繪製
-
17.3 要徑法
-
17.4 計劃評核術
-
17.5 時間與成本互換
-
17.6 資源需求量的拉平
-
17.7 計劃評核術的成本系統
-
-
第18章 機率模式
-
18.1 前言
-
18.2 等候理論
-
18.3 存貨管制
-
18.4 馬可夫鏈
-
18.5 模擬
-
-
第19章 系統概論
-
19.1 系統簡介
-
19.2 系統用語
-
19.3 系統行爲的動態管理
-
19.4 系統設計範例
-
19.5 摘要
-
-
-
第四部份 工業工程的新話題
-
第20章 價值分析
-
20.1 導論
-
20.2 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
-
20.3 價值分析的定義
-
20.4 價值與機能
-
20.5 機能分析
-
20.6 價值分析的程序
-
20.7 啓發改善創意的方法
-
20.8 價值分析的應用範圍
-
20.9 價值分析的成果的考核
-
20.10 價值分析實例
-
20.11 結語
-
-
第21章 績效管理制度
-
21.1 緒論
-
21.2 績效管理制度的設立與引進步驟
-
21.3 實施績效管理制度成功的要件
-
21.4 結論
-
-
第22章 長期提高生產力的策略規劃
-
22.1 定義與思想
-
22.2 目標與方針的規劃程式
-
22.3 策略規劃
-
22.4 規劃程序的流程圖
-
22.5 長程規劃:模式與執行
-
22.6 短程規劃的考慮
-
22.7 規劃的檢討和修正
-
-
第23章 工場改善與豐田式生產管理系統
-
23.1 導論
-
23.2 生產的網狀構造
-
23.3 製造的改善
-
23.4 作業的改善
-
23.5 發展無庫存生產
-
23.6 豐田式生產管理系統
-
-
第24章 看板方式
-
24.1 導論
-
24.2 看板方式的機能
-
24.3 看板方式的道具
-
24.4 各種看板間的關係
-
24.5 看板張數的決定
-
24.6 看板張數的維護
-
24.7 異常的處理
-
24.8 生產指示的決定與運用
-
24.9 看板的流動週期
-
24.10 跳躍式的“看板回收”方式
-
24.11 MRP與看板方式的對應
-
-
第25章 物料需求計劃
-
25.1 導論
-
25.2 MRP系統簡介
-
25.3 MRP系統之執行
-
25.4 日本橫河惠浦公司之MRP實施經過
-
25.5 國內MRP系統之利用與未來展望
-
-
第26章 管理資訊系統與電算機在工業工程的應用
-
26.1 管理資訊系統
-
26.2 微電腦在工業工程上的應用
-
26.3 微電腦的硬體
-
26.4 微電腦的程式語言
-
26.5 微電腦應用實例(1)-工作抽樣觀察時刻表
-
26.6 微電腦應用實例(2)-資本投資的財務分析
-
26.7 小型電算機應用實例-製程與設備的有利組合
-
-
第27章 日本式品質管制與日本工業規格標示制度
-
27.1 過去的品質管制之缺點
-
27.2 新的品質管制之特徵
-
27.3 品質管制活動的體系
-
27.4 製程管理
-
27.5 製程解析與製程改善
-
27.6 品質保證
-
27.7 方針管理
-
27.8 品質管制的引進推行
-
27.9 日本式品質管制
-
27.10 工業標準化與JIS標誌標示制度
-
27.11 如何取得JIS標誌
-
27.12 有關日本工業規格標示許可的審查事項
-
27.13 企業內標準化的全盤性
-
-
-
第五部份 工廠管理的自動化
-
第28章 工業機器人的展望
-
28.1 工業機器人的定義與分類
-
28.2 日本工業機器人的概況
-
28.3 歐美工業機器人的概況
-
28.4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將來展望
-
28.5 日立公司發展工業機器人的範例
-
-
第29章 引進機器人的要務
-
29.1 機器人熱潮
-
29.2 機器人研究概況
-
29.3 我國發展機器人計劃
-
29.4 我國機器人產製能力概況
-
29.5 引進機器人的業務流程
-
29.6 幾點建議
-
-
第30章 羣組技術
-
30.1 導論
-
30.2 群組技術與分類系統
-
30.3 工件族的組成
-
30.4 機器群的組成
-
30.5 生產管理工作的推行
-
30.6 群組技術的經濟分析
-
-
第31章 電腦輔助與製造
-
31.1 管理上的設計與製造問題
-
31.2 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的系統與設備
-
31.3 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的主要功能
-
31.4 數值控制機器與電腦輔助製造
-
31.5 電腦輔助製造實例
-
31.6 海外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的展望
-
31.7 我國的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系統
-
-
第32章 彈性製造系統
-
32.1 彈性製造系統的概念
-
32.2 彈性製造系統目標的設定
-
32.3 數值控制工具機
-
32.4 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
-
32.5 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
-
32.6 彈性製造系統的其他型稱
-
32.7 操作人員的工作分配
-
32.8 日本以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無人化工廠
-
32.9 彈性製造系統的展望
-
-
-
第六部份 工業工程的未來展望
-
第33章 工業工程教育在開發中國家所擔任的角色
-
33.1 導論
-
33.2 兩點區別
-
33.3 工業發展的一些基本概念
-
33.4 工業工程獨特的功能
-
33.5 工業工程特有的功能與貢獻
-
33.6 合格工業工程師的儲備
-
-
第34章 生產力的展望
-
34.1 各國生產力的比較
-
34.2 中華民國生產力的績效
-
34.3 生產力在實際操作上的定義
-
34.4 綜合評估因素
-
34.5 生產力管理系統的設計與衡量規劃
-
34.6 前車之鑑
-
-
第35章 中國式管理哲學的探討
-
35.1 管理哲學是企業經營磐石
-
35.2 中國式管理哲學的要旨
-
35.3 實踐中國式管理哲學的具體作法
-
35.4 建立共同管理模式一起貢獻力量
-
-
-
第七部份 技術移轉
-
第36章 技術移轉之企劃與實施
-
36.1 導論
-
36.2 技術合作前知己知彼之準備
-
36.3 技術移轉合約細節之釐訂
-
36.4 吸取新技術之組織功能
-
36.5 技術移轉成效之評審仲裁
-
36.6 技術人才之引進與使用
-
36.7 技術移轉之規劃與經理
-
36.8 結論
-
-
第37章 科學技術之引進、開發與移轉
-
37.1 技術之引進與技術之輸出
-
37.2 國內技術移轉
-
37.3 技術服務措施
-
-
第38章 機械工業技術移轉的可行方式
-
38.1 導論
-
38.2 技術移轉之意義
-
38.3 國內機械工業概況
-
38.4 機械工業研究所的發展沿革與促進技術移轉各階段的配合措施
-
38.5 機械所技術移轉的方式
-
38.6 機械所技術移轉效益評估
-
38.7 結論
-
-
第39章 日本汽車工業之發展過程及今後方向
-
39.1 日本汽車工業發展過程的概略回顧
-
39.2 支撐日本汽車工業發展的各種重要因素
-
39.3 汽車工業之今後方向
-
39.4 結論
-
-
第40章 主動發掘問題•還要追根究底
-
40.1 導論
-
40.2 先鋒精神•主動出擊
-
40.3 溝通協調•不遺餘力
-
40.4 觀念技術•生根落實
-
40.5 接受委託•協助建廠
-
40.6 技術經驗•移轉民間
-
40.7 兩個阻力•礙手礙腳
-
40.8 奉獻熱情•爲求進步
-
-
附錄A 機率及統計
-
A.1 導論
-
A.2 基本的機率理論
-
A.3 組合
-
A.4 隨機變數
-
A.5 離散及連續分配
-
A.6 期望值與變異性
-
A.7 羣體與樣本
-
A.8 中央極限定理
-
-
附錄B 統計數值表
-
B.1 卜氏分配-累積的
-
B.2 常態分配-累積的
-
-
附錄C 專業工程師的道德規範
-
附錄D 工業工程學系七十二學年度新訂課程標準―以中原大學爲例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