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現代工業工程導論

出版日期
199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95699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修訂版序
  • 主編者序
  • 「系統工業工程導論」原序
  • 工業工程師的職責與條件
  • 第一部份 工業工程的歷史、定義與地位
    • 第1章 工程與工程教育的歷史展望
      • 1.1 導論
      • 1.2 早期發展
      • 1.3 現代的工程
      • 1.4 工程上的程序
      • 1.5 程師屬於專門職業
      • 1.6 專業人員的道德觀念
      • 1.7 專業執照
      • 1.8 工程教育
      • 1.9 工程師專業程展委員會(ECPD)的審核制度
      • 1.10 未來的挑戰
    • 第2章 系統工業工程
      • 2.1 工業工程的歷史沿革
      • 2.2 工業工程組織
      • 2.3 工業工程的定義
      • 2.4 工業工程的教育
      • 2.5 作業研究的影響
      • 2.6 工業工程與其他工程學科的關係
      • 2.7 系統工業工程設計
      • 2.8 中華民國的工業工程教育與發展
    • 第3章 系統工業工程的功能之組織與管理
      • 3.1 系統工業工程的典型活動
      • 3.2 工業工程與總體組織的關係
      • 3.3 系統工業工程部門的主要內部組織
      • 3.4 系統工業工程功能
  • 第二部份 工業工程的功能領域
    • 第4章 生產工程
      • 4.1 導論
      • 4.2 產品與生產設計的相互作用
      • 4.3 製造程序工程學
      • 4.4 各種功能
      • 4.5 範例
      • 4.6 電算機的運用
    • 第5章 設施位置的選定
      • 5.1 導論
      • 5.2 須考慮的因素
      • 5.3 分析技術
    • 第6章 設施佈置
      • 6.1 導論
      • 6.2 一般考慮條件
      • 6.3 有系統佈置計劃(SLP)
      • 6.4 電腦化佈置計劃
      • 6.5 改善佈置之檢核重點
      • 6.6 改善佈置實例
    • 第7章 工作衡量與設計
      • 7.1 導論
      • 7.2 工作簡化
      • 7.3 工作衡量
      • 7.4 電算機和工作衡量與設計
      • 7.5 工作研究之發展趨向
    • 第8章 財務報酬
      • 8.1 導論
      • 8.2 職務分析
      • 8.3 職務評價
      • 8.4 工資調查
      • 8.5 工資給付
    • 第9章 作業規劃與管制
      • 9.1 導論
      • 9.2 作業規劃與管制的功能
      • 9.3 需求預測的技術
      • 9.4 作業規劃的技術
      • 9.5 存貨規劃與管制技術
      • 9.6 作業排程的技術
      • 9.7 派工與進度管制
    • 第10章 品質管制
      • 10.1 導論
      • 10.2 驗收抽樣
      • 10.3 管制圖
      • 第11章 財務管理與工程經濟
      • 11.1 導論
      • 11.2 會計
      • 11.3 成本會計
      • 11.4 工程經濟
      • 11.5 利息因式
      • 11.6 葛吉公司現值的計算
    • 第12章 人事管理
      • 12.1 導論
      • 12.2 遴選、測驗、和安插
      • 12.3 績效評估、訓練、效育和升遷
      • 12.4 工作分析和說明
      • 12.5 勞工關係
      • 12.6 工業安全計劃
      • 12.7 福利及服務
      • 12.8 士氣、監督及溝通
    • 第13章 管理系統設計
      • 13.1 導論與展望
      • 13.2 組織設計的程序
      • 13.3 組織設計是連續的、動態的
      • 13.4 組織結構
      • 13.5 組織內部的協調
      • 13.6 使設計合乎時代的潮流
    • 第14章 物料搬運、分配、及途程
      • 14.1 導論
      • 14.2 物料搬運
      • 14.3 分配
      • 14.4 倉庫與零件供應之改善
      • 14.5 搬運分析
      • 14.6 改善搬運之具體提示與評價
  • 第三部份 作業研究和大規模系統分析的衝擊
    • 第15章 作業研究
      • 15.1 導論
      • 15.2 沿革
      • 15.3 與工業工程的類似性
      • 15.4 作業研究的特性
      • 15.5 作業研究的範疇
      • 15.6 電算機的衝擊
    • 第16章 數學規劃-確定模式
      • 16.1 導論
      • 16.2 問題性質
      • 16.3 無限制條件之最佳化
      • 16.4 線型規劃法
      • 16.5 其他的方法
      • 16.6 電算機的衝擊
    • 第17章 專案管理
      • 17.1 簡介
      • 17.2 專案網圖的繪製
      • 17.3 要徑法
      • 17.4 計劃評核術
      • 17.5 時間與成本互換
      • 17.6 資源需求量的拉平
      • 17.7 計劃評核術的成本系統
    • 第18章 機率模式
      • 18.1 前言
      • 18.2 等候理論
      • 18.3 存貨管制
      • 18.4 馬可夫鏈
      • 18.5 模擬
    • 第19章 系統概論
      • 19.1 系統簡介
      • 19.2 系統用語
      • 19.3 系統行爲的動態管理
      • 19.4 系統設計範例
      • 19.5 摘要
  • 第四部份 工業工程的新話題
    • 第20章 價值分析
      • 20.1 導論
      • 20.2 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
      • 20.3 價值分析的定義
      • 20.4 價值與機能
      • 20.5 機能分析
      • 20.6 價值分析的程序
      • 20.7 啓發改善創意的方法
      • 20.8 價值分析的應用範圍
      • 20.9 價值分析的成果的考核
      • 20.10 價值分析實例
      • 20.11 結語
    • 第21章 績效管理制度
      • 21.1 緒論
      • 21.2 績效管理制度的設立與引進步驟
      • 21.3 實施績效管理制度成功的要件
      • 21.4 結論
    • 第22章 長期提高生產力的策略規劃
      • 22.1 定義與思想
      • 22.2 目標與方針的規劃程式
      • 22.3 策略規劃
      • 22.4 規劃程序的流程圖
      • 22.5 長程規劃:模式與執行
      • 22.6 短程規劃的考慮
      • 22.7 規劃的檢討和修正
    • 第23章 工場改善與豐田式生產管理系統
      • 23.1 導論
      • 23.2 生產的網狀構造
      • 23.3 製造的改善
      • 23.4 作業的改善
      • 23.5 發展無庫存生產
      • 23.6 豐田式生產管理系統
    • 第24章 看板方式
      • 24.1 導論
      • 24.2 看板方式的機能
      • 24.3 看板方式的道具
      • 24.4 各種看板間的關係
      • 24.5 看板張數的決定
      • 24.6 看板張數的維護
      • 24.7 異常的處理
      • 24.8 生產指示的決定與運用
      • 24.9 看板的流動週期
      • 24.10 跳躍式的“看板回收”方式
      • 24.11 MRP與看板方式的對應
    • 第25章 物料需求計劃
      • 25.1 導論
      • 25.2 MRP系統簡介
      • 25.3 MRP系統之執行
      • 25.4 日本橫河惠浦公司之MRP實施經過
      • 25.5 國內MRP系統之利用與未來展望
    • 第26章 管理資訊系統與電算機在工業工程的應用
      • 26.1 管理資訊系統
      • 26.2 微電腦在工業工程上的應用
      • 26.3 微電腦的硬體
      • 26.4 微電腦的程式語言
      • 26.5 微電腦應用實例(1)-工作抽樣觀察時刻表
      • 26.6 微電腦應用實例(2)-資本投資的財務分析
      • 26.7 小型電算機應用實例-製程與設備的有利組合
    • 第27章 日本式品質管制與日本工業規格標示制度
      • 27.1 過去的品質管制之缺點
      • 27.2 新的品質管制之特徵
      • 27.3 品質管制活動的體系
      • 27.4 製程管理
      • 27.5 製程解析與製程改善
      • 27.6 品質保證
      • 27.7 方針管理
      • 27.8 品質管制的引進推行
      • 27.9 日本式品質管制
      • 27.10 工業標準化與JIS標誌標示制度
      • 27.11 如何取得JIS標誌
      • 27.12 有關日本工業規格標示許可的審查事項
      • 27.13 企業內標準化的全盤性
  • 第五部份 工廠管理的自動化
    • 第28章 工業機器人的展望
      • 28.1 工業機器人的定義與分類
      • 28.2 日本工業機器人的概況
      • 28.3 歐美工業機器人的概況
      • 28.4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將來展望
      • 28.5 日立公司發展工業機器人的範例
    • 第29章 引進機器人的要務
      • 29.1 機器人熱潮
      • 29.2 機器人研究概況
      • 29.3 我國發展機器人計劃
      • 29.4 我國機器人產製能力概況
      • 29.5 引進機器人的業務流程
      • 29.6 幾點建議
    • 第30章 羣組技術
      • 30.1 導論
      • 30.2 群組技術與分類系統
      • 30.3 工件族的組成
      • 30.4 機器群的組成
      • 30.5 生產管理工作的推行
      • 30.6 群組技術的經濟分析
    • 第31章 電腦輔助與製造
      • 31.1 管理上的設計與製造問題
      • 31.2 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的系統與設備
      • 31.3 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的主要功能
      • 31.4 數值控制機器與電腦輔助製造
      • 31.5 電腦輔助製造實例
      • 31.6 海外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的展望
      • 31.7 我國的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系統
    • 第32章 彈性製造系統
      • 32.1 彈性製造系統的概念
      • 32.2 彈性製造系統目標的設定
      • 32.3 數值控制工具機
      • 32.4 自動化物料搬運系統
      • 32.5 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
      • 32.6 彈性製造系統的其他型稱
      • 32.7 操作人員的工作分配
      • 32.8 日本以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無人化工廠
      • 32.9 彈性製造系統的展望
  • 第六部份 工業工程的未來展望
    • 第33章 工業工程教育在開發中國家所擔任的角色
      • 33.1 導論
      • 33.2 兩點區別
      • 33.3 工業發展的一些基本概念
      • 33.4 工業工程獨特的功能
      • 33.5 工業工程特有的功能與貢獻
      • 33.6 合格工業工程師的儲備
    • 第34章 生產力的展望
      • 34.1 各國生產力的比較
      • 34.2 中華民國生產力的績效
      • 34.3 生產力在實際操作上的定義
      • 34.4 綜合評估因素
      • 34.5 生產力管理系統的設計與衡量規劃
      • 34.6 前車之鑑
    • 第35章 中國式管理哲學的探討
      • 35.1 管理哲學是企業經營磐石
      • 35.2 中國式管理哲學的要旨
      • 35.3 實踐中國式管理哲學的具體作法
      • 35.4 建立共同管理模式一起貢獻力量
  • 第七部份 技術移轉
    • 第36章 技術移轉之企劃與實施
      • 36.1 導論
      • 36.2 技術合作前知己知彼之準備
      • 36.3 技術移轉合約細節之釐訂
      • 36.4 吸取新技術之組織功能
      • 36.5 技術移轉成效之評審仲裁
      • 36.6 技術人才之引進與使用
      • 36.7 技術移轉之規劃與經理
      • 36.8 結論
    • 第37章 科學技術之引進、開發與移轉
      • 37.1 技術之引進與技術之輸出
      • 37.2 國內技術移轉
      • 37.3 技術服務措施
    • 第38章 機械工業技術移轉的可行方式
      • 38.1 導論
      • 38.2 技術移轉之意義
      • 38.3 國內機械工業概況
      • 38.4 機械工業研究所的發展沿革與促進技術移轉各階段的配合措施
      • 38.5 機械所技術移轉的方式
      • 38.6 機械所技術移轉效益評估
      • 38.7 結論
    • 第39章 日本汽車工業之發展過程及今後方向
      • 39.1 日本汽車工業發展過程的概略回顧
      • 39.2 支撐日本汽車工業發展的各種重要因素
      • 39.3 汽車工業之今後方向
      • 39.4 結論
    • 第40章 主動發掘問題•還要追根究底
      • 40.1 導論
      • 40.2 先鋒精神•主動出擊
      • 40.3 溝通協調•不遺餘力
      • 40.4 觀念技術•生根落實
      • 40.5 接受委託•協助建廠
      • 40.6 技術經驗•移轉民間
      • 40.7 兩個阻力•礙手礙腳
      • 40.8 奉獻熱情•爲求進步
    • 附錄A 機率及統計
      • A.1 導論
      • A.2 基本的機率理論
      • A.3 組合
      • A.4 隨機變數
      • A.5 離散及連續分配
      • A.6 期望值與變異性
      • A.7 羣體與樣本
      • A.8 中央極限定理
    • 附錄B 統計數值表
      • B.1 卜氏分配-累積的
      • B.2 常態分配-累積的
    • 附錄C 專業工程師的道德規範
    • 附錄D 工業工程學系七十二學年度新訂課程標準―以中原大學爲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