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歡迎加入動物聊天室:跨物種觀察筆記,語言與情感的演化對談

出版日期
2025/10/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53666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靈長類學者山極壽一 ╳ 動物語言學者鈴木俊貴
▍史上首次猩猩與鳥的跨物種對談 ▍

☆白頰山雀的叫聲可以組合成句,並遵守特定順序
☆大猩猩會以身體與聲音回應過往的記憶與經驗
☆動物的語言不是模仿人類,而是根據棲息環境自然演化而成
☆有些人類早已失去的能力,在動物身上仍清晰可見

近年研究顯示,動物的訊息系統並非人類語言的延伸,而是由生態脈絡形塑。白頰山雀以音節的組合與排序傳遞警戒與集合;綠猴依天敵類型分化叫聲;大猩猩以姿態與聲音回應記憶與關係,映現知覺、情緒與社會性的交互作用。

那麼,面對這些發現,我們該如何讀懂牠們的訊息?

本書由動物語言學家鈴木俊貴和靈長類學者山極壽一,展開一場知識豐富、精彩絕倫的深度對談。從白頰山雀的音節組合、綠猴的天敵訊號,到大猩猩的親密互動與聲調;討論節奏如何引發共鳴,手勢如何轉成符號,何時出現「假警報」,何時形成真正的協作。
兩位學者以實驗與田野相互印證,從實驗室走到熱帶雨林,循證梳理聲音、手勢與群體合作的線索,層層拼出語言誕生的脈絡與社會連結的路徑。
透過跨物種視野,我們得以重置溝通、理解與合作的邊界,重新理解我們作為「人類」的本質。

這不只是一本動物語言的研究紀錄,也是一種試圖跳脫人類尺度、重新理解語言與生物行為的探索方式。透過這場跨越分類群與學術邊界的對談,我們或許可以看見另一種「溝通」的可能性。


【本書內容】
人類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說話」的?語言真的只屬於人類嗎?
本書由兩位長年投入動物語言與行為研究的學者──鈴木俊貴與山極壽一──透過深度對談,帶領我們從鳥類的鳴叫、大猩猩的行動記憶,探索語言的起源、結構與意義。他們不只觀察,更親身走入動物的生活環境,重新思考語言與身體、情感、社會之間的關係。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從動物的語言行為出發,層層推進到對人類語言與現代社會的反思。

Part 1|愛說話的動物們
白頰山雀能以不同叫聲區分天敵,並透過語序傳遞複雜訊息,展現超越情緒反應的語言能力。語言並非人類獨有,而是動物在不同環境中為了生存所演化出的溝通方式。研究者透過實驗證明,動物語言具備詞彙、象徵性與語法結構,顛覆過去的認知。

Part 2|動物們的心
動物的語言承載情感,也展現記憶與同理心。大猩猩能以聲音與身體表達情緒與關係,山雀則能理解其他物種的「語言邏輯」。透過跨物種的學習與模仿,語言成為文化的一部分,也揭示語言與身體行為、節奏感、情感交流之間密不可分的連動性。

Part 3|從語言看人類這種動物
人類語言具象徵性、恣意性與可轉用性,是文化與育兒經驗中發展出的複雜工具。但這些能力並非完全獨特,其他動物也擁有數感、文化與基本句構。從語言出發,作者們討論人類如何透過語言建立社會秩序與認知世界,也反思語言與理解之間的界線。

Part 4|失控的語言、被拋在後面的身體
語言的發達讓人類掌控世界,卻也讓我們遠離身體與感官。過度倚賴文字與虛擬溝通,使現代人難以共感、難以理解他者。語言不再只是理解工具,也可能成為遮蔽與分斷的根源。本章透過動物研究反觀人類語言的侷限與未來溝通的可能性。


【本書特色】
★跨物種第一手研究對話
由研究白頰山雀十七年的動物行為學者鈴木俊貴,與長年觀察大猩猩社會的靈長類學者山極壽一,展開深度對談。兩人皆以「成為研究對象」為方法,深入鳥與猿的世界。

★語言起源的具體案例與實驗
書中分享許多實地觀察與實驗,包括山雀辨識天敵聲音的分類實驗、語法順序測試、誤認實驗等,是目前針對野生鳥類語言結構的少數科學紀錄。

★重新思考語言與認知的視角
本書不以「動物模仿人類語言」為出發點,而是從不同物種各自的環境與生存需求出發,討論語言如何作為適應的一種形式,並引導讀者從非人類的視角理解語言。

★連結當代社會的深度省思
對談從動物的語言與社會結構延伸至現代人類的溝通困境、語言的暴走與身體的被拋棄等問題,提供一種不說教卻有力的觀察角度。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