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做伙來耍紙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1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08541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紙有各種材質和樣貌, 生活中無所不在。 文化中也豐富且迷人: 從節慶習俗中的紙製品認識台灣文化; 再從剪紙、糊紙等藝術中, 看見台灣傳統工藝的全新展現。 ●掃描書中QR-Code影音資源馬上聽! ※編輯手札※ 紙是幼兒學習過程中經常使用的素材,因此本書首先引導幼兒探討、觀察紙在日常生活中的多樣化用途與功能,再觀察、體驗台灣文化中「紙」呈現的多元樣貌。 「紙」在台灣的常民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節慶及重要儀式中都會使用到,例如:新年的春聯與壓歲錢、婚禮裝禮金的紅包袋、喪禮裝奠儀的白包袋、嫁娶時張貼在家中的雙囍字等等。還有在台灣早期物質缺乏的年代,許多兒童玩具都是紙張製作的,例如:尪仔標、紙娃娃、紙燈籠,還有千變萬化的摺紙,都是令阿公阿嬤回味無窮的玩具。本書藉此介紹種種與紙相關的風俗與紙玩具,讓孩子對傳統文化有更深一層認識。此外也介紹傳統客家人基於造字不易及文字是神聖化身的緣故,會將寫有文字的紙張集中收到專門燒字紙的「聖蹟亭」、「惜字亭」中焚燒,稱為「送聖蹟」的習俗,培養孩子愛惜資源的觀念。 紙的發明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奇妙的改變,也創造出無限的藝術價值,台灣的糊紙工藝(紙紮)便是當中佼佼者,這項傳統民間手藝依照使用場合可分為歲時祭神、喜慶節日、弔喪禮儀,不僅有深遠的文化底蘊,更有豐富的藝術創意,只要運用簡單的工具和材料,便能製作出千變萬化的手工藝品,有花燈、燈籠、花炮、風箏、祭品等,欣賞書中的紙藝,能體驗傳統之美,豐富幼兒的美感經驗。
  • 不「紙」是這樣
  • 送予你
  • 老先生的謎題
  • 白紙寫烏字
  • 節慶中的「紙」
  • 生活創意王
  • 童玩𥴊仔店
  • 報紙變變變
  • 紙藝達人
  • 敬字惜紙
  • 紙真好玩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