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聆聽先知穆罕默德ﷺ的跫音:一部為穆斯林而寫的先知傳記(三)
聆聽!先知穆罕默德的跫音,是一部根植於知識傳承與學術嚴謹的著作,它引領讀者進入先知穆罕默德 ﷺ 他的生命歷程。出生到歸真,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出他卓越的品格與堅定的信仰。無論身處順境或逆境,戰時或平時,私下或公開,他對家人、同伴、敵人與異教徒的態度與行動,皆展現出超凡的智慧與慈憫,成為穆斯林終生效法的楷模。 本書以伊斯蘭學界兩位傑出學者的經典著作為基礎,並進一步融入筆者恩師──麥爾彥•杜艾伊伯(願主慈憫她)──在多年教學中對先知生平的精彩解說與深刻理解。她是一位學識淵博、通曉多個知識領域的傑出學者,她的課程為本書奠定了深厚的精神與學理根基。 此外,書中亦融合了《古蘭經》的相關註解與聖訓的詮釋,使得本書不僅止於歷史敘述,更是一部涵蓋信仰實踐、倫理修養與教誨智慧的全面作品。其內容既承襲經典,也回應當代,旨在幫助讀者在先知穆罕默德──願主賜他平安──的足跡中,尋得方向、培養德行,並於現實生活中實踐真主的教導。
- 聖人穆罕默德生平
- 前言
- 譯者序
-
導言
-
1. 研讀聖人穆罕默德傳記的重要性
-
2. 穆斯林致力於穆聖傳記研究與學習的原因
-
- 作者簡介
-
1.穆聖到達麥地那的近郊
-
1.1 對於穆聖到達庫巴和所停留的時間
-
1.2 阿里.本.艾比.塔力布遷徙至麥地那
-
1.3 謝赫布提對遷徙的評論
-
1.3.1 大賢艾布.拜克爾的顯著地位
-
1.3.2 大賢歐麥爾.本.罕塔布的行為表現
-
1.3.3 遷徙過程中穆聖表現出對安拉絕對的信任
-
1.3.4 麥加人的自相矛盾
-
1.3.5 艾布.拜克爾孩子們的奉獻精神
-
1.3.6 旅途中的奇蹟
-
-
1.4 麥地那人慷慨地接待穆聖
-
-
2. 進駐麥地那時期的歷史事件
-
2.1 以遷徙為伊斯蘭曆的開始
-
-
3. 穆聖傳教中兩大時期的對比
-
3.1 麥加時期宣教重點概觀
-
3.2 麥地那時期宣教重點概觀
-
3.2.1 在麥地那與穆斯林為敵的人
-
-
-
4. 清真寺在伊斯蘭教中的角色與價值
-
4.1 以純淨的心態踏入清真寺
-
4.2 在清真寺內應有的禮儀
-
4.2.1 聖寺中小便的貝都因人
-
-
4.3 清真寺的多功能性
-
4.4 涼棚的客人
-
- 5. 以敬畏為基石的清真寺
- 6. 庫巴清真寺的特別之處
-
7. 穆聖的第一個呼圖白
-
7.1 穆聖第一個呼圖白的內容
-
-
8. 穆聖到達麥地那
-
8.1 穆聖稱讚輔士的家庭
-
8.2 輔士們歡天喜地地歡迎穆聖的到來
-
8.3 穆聖在艾布.安尤布.安薩里家期間
-
8.3.1 輔士們的慷慨與遷士們的謙遜
-
8.3.2 艾布.安尤布所獲得的殊榮
-
-
-
9. 探討追隨穆聖所帶來的吉慶
-
9.1 聖妻與聖門弟子們的範例
-
9.2 謝赫布提對謝赫納綏倫丁.阿爾巴尼觀點的質疑
-
- 10. 猶太教士阿卜杜拉.本.薩蘭姆皈依伊斯蘭
-
11. 建立先知清真寺
-
11.1 先知清真寺的擴建
-
11.1.1 大賢歐麥爾.本.罕塔布第一次擴建
-
11.1.2 大賢奧斯曼.本.阿凡第二次擴建
-
11.1.3 沃利德.本.阿卜杜.馬立克第三次擴建
-
-
11.2 清真寺的裝飾
-
11.3 先知清真寺的價值
-
-
12. 穆聖的私人住所
-
12.1 穆聖與聖妻阿依莎的婚姻
-
- 13. 先知為聖城麥地那祈禱
-
14. 麥地那遷徙後的政治與社會格局
-
14.1 第一類群體:遷士們
-
14.2 第二類群體:輔士們
-
14.3 第三類群體:偽信士(Munafiqūn)
-
14.4 第四類群體:猶太人
-
-
15. 麥地那新社會的基石
-
15.1 建立先知清真寺
-
15.1.1 建立清真寺的教法判決與教導
-
-
15.2 建立遷士與輔士之間的兄弟盟友關係
-
15.2.1 穆斯林歷史上的兩次兄弟結盟
-
-
15.3 奠定基石順序的高度智慧
-
15.4 謝赫布提對兄弟盟友關係的評論
-
15.4.1 兄弟盟友的關係對繼承法的影響
-
15.4.2 兄弟盟友關係的重要性
-
15.4.3 血親繼承的智慧
-
-
-
16. 麥地那憲章
-
16.1 麥地那憲章內容
-
16.2 憲章的大意以及其教導
-
- 17. 穆聖與聖妻阿依莎完婚
- 18. 宣禮的實施
-
19. 遷徙後第一年發生的重大事件
-
19.1 穆斯林對古萊氏的商旅首次襲擊
-
19.1.1 哈穆澤.本.阿卜杜.穆塔力布率軍出擊
-
19.1.2 歐柏德.本.哈里斯.本.穆塔利布出擊
-
19.1.3 由薩阿德.本.艾比.宛嘎斯出擊
-
19.1.4 這三次軍事行動的目標
-
-
19.2 遷徙後第一年出生的新生兒
-
19.3 遷徙後第一位歸真的穆斯林
-
-
20. 崇高的奮鬥──「吉哈德」
-
20.1 個人自負其責
-
20.2 「語言」是伊斯蘭奮鬥的主幹
-
20.2.1 為什麼在麥地那時期需要武力抗爭與戰鬥呢?
-
-
-
21. 百科全書中對「吉哈德」的定義
-
21.1 以溝通交流為主的「吉哈德」
-
21.2 以防禦為主的「吉哈德」
-
21.2.1 「吉哈德」好比一棵樹
-
21.2.2 忍耐與托靠
-
21.2.3 安拉啟示允許武裝鬥爭意義上的「吉哈德」
-
21.2.4 武裝鬥爭的「吉哈德」是在哪一年被允許的?
-
21.2.5 遷徙後的第一年三次派兵
-
21.2.6 為什麼允許武裝鬥爭的「吉哈德」?
-
-
-
22. 「吉哈德」的教法規定
-
22.1 「吉哈德」成為大眾主命
-
22.2 「吉哈德」為個人主命的情況
-
22.3 支持吉哈德為個人主命的聖門弟子們
-
22.3.1 艾布.安尤布
-
22.3.2 艾布.塔爾哈.安薩里
-
22.3.3 米格達德.本.阿司瓦得
-
22.3.4 薩伊德.本.穆薩依布
-
-
22.4 學者的呼籲
-
22.4.1 不應將 翻譯為「征服」而是收復
-
22.4.2 大賢阿里與穆阿維葉的戰爭
-
22.4.3 對於「推論」的分析與理解
-
-
22.5 安拉給予奮鬥者的報酬
-
22.5.1 戰士們在安拉那裡享有的品級
-
22.5.2 與「吉哈德」相關的經文與聖訓
-
-
-
23. 「吉哈德」的五個階段
-
23.1 第一階段:古萊氏人
-
23.2 第二階段:與古萊氏結盟的阿拉伯部落
-
23.3 第三個階段:偶像崇拜者
-
23.4 第四個階段:猶太人
-
23.5 第五個階段:伊斯蘭信息在全球確立
-
-
24. 伊斯蘭是用劍傳教的嗎?
-
24.1 英國思想家們抨擊這個說法
-
- 25. 伊斯蘭的「吉哈德」有倫理、規則和界限
-
26. 宗教無強迫
-
26.1 以聖訓為實例
-
26.2 敵軍首領歸信伊斯蘭的實例
-
26.3 殺手歸信伊斯蘭的實例
-
-
27. 改變朝向
-
27.1 雙向清真寺
-
-
28. 在萊買丹月實行齋戒
-
28.1 關於萊買丹月齋戒的經文
-
28.2 開齋捐(Zakat al-fitr)的義務與會禮
-
- 單詞與人名音標對照表
- 翻譯名稱對照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