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圖解新能源汽車原理與構造
~全彩圖解汽車構造,中英對照便於自學~
21世紀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
以上百張解剖圖詳細解構新能源汽車內部零件、作動過程,
汽車內裝系統、驅動原理一目瞭然!
【本書特色】
◎以彩色簡略圖、原理圖、解剖圖、分解圖等形式,詳細介紹汽車組成系統、組件和零件,複雜的汽車結構、原理也能一目瞭然。
◎全書分8章,除總括性介紹新能源汽車的分類、馬達、電池,亦完整解構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天然氣汽車、液化石油氣汽車。
◎由「臺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兼「車輛低碳能源與系統研發中心主任」黃國修審定,可供專業培訓使用,同時利於一般汽車愛好者自學。
汽車科技日新月異,21世紀更是有「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
除了大家最熟悉、於2008年發布第一款純電動跑車的特斯拉,
新能源汽車還有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天然氣汽車、液化石油氣汽車等各種系統。
《圖解新能源汽車原理與構造》由《圖解汽車原理與構造》的張金柱主編,
匯集多位汽車專業講師共同編寫,
繁體版由「臺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兼「車輛低碳能源與系統研發中心主任」黃國修審定,
以全彩圖解方式系統化介紹新能源汽車的結構與原理:
1~3章詳細介紹新能源汽車的分類、馬達與電池種類,
從掌握基礎開始瞭解驅動原理、作動過程等;
4~8章分別以廣受歡迎的典型車型為例──
特斯拉純電動汽車、豐田Corolla雙擎轎車、Mirai燃料電池汽車、奧迪A4天然氣汽車、Golf液化石油氣汽車,
解構各類新能源汽車的組成與結構等。
內容還兼顧以下特色:
.完整性
按照新能源汽車的分類,講解各種新能源汽車的結構特點。
.直觀性
以簡略圖、原理圖、解剖圖、分解圖等形式,詳細介紹新能源汽車的組成系統、組件和零件。
.對應性
以令人賞心悅目的全彩圖,搭配簡明精準的專業術語解釋;中英對照快速掌握術語英語。
.易讀性
以圖解形式講述新能源汽車的原理與構造,直觀且易於掌握,無任何基礎也能輕鬆學習。
可作為學習汽車技術的參考書、工具書,
亦適合汽車專業的師生、汽車技術人員、汽車維修人員以及汽車愛好者使用!
21世紀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
以上百張解剖圖詳細解構新能源汽車內部零件、作動過程,
汽車內裝系統、驅動原理一目瞭然!
【本書特色】
◎以彩色簡略圖、原理圖、解剖圖、分解圖等形式,詳細介紹汽車組成系統、組件和零件,複雜的汽車結構、原理也能一目瞭然。
◎全書分8章,除總括性介紹新能源汽車的分類、馬達、電池,亦完整解構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天然氣汽車、液化石油氣汽車。
◎由「臺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兼「車輛低碳能源與系統研發中心主任」黃國修審定,可供專業培訓使用,同時利於一般汽車愛好者自學。
汽車科技日新月異,21世紀更是有「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
除了大家最熟悉、於2008年發布第一款純電動跑車的特斯拉,
新能源汽車還有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天然氣汽車、液化石油氣汽車等各種系統。
《圖解新能源汽車原理與構造》由《圖解汽車原理與構造》的張金柱主編,
匯集多位汽車專業講師共同編寫,
繁體版由「臺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教授」兼「車輛低碳能源與系統研發中心主任」黃國修審定,
以全彩圖解方式系統化介紹新能源汽車的結構與原理:
1~3章詳細介紹新能源汽車的分類、馬達與電池種類,
從掌握基礎開始瞭解驅動原理、作動過程等;
4~8章分別以廣受歡迎的典型車型為例──
特斯拉純電動汽車、豐田Corolla雙擎轎車、Mirai燃料電池汽車、奧迪A4天然氣汽車、Golf液化石油氣汽車,
解構各類新能源汽車的組成與結構等。
內容還兼顧以下特色:
.完整性
按照新能源汽車的分類,講解各種新能源汽車的結構特點。
.直觀性
以簡略圖、原理圖、解剖圖、分解圖等形式,詳細介紹新能源汽車的組成系統、組件和零件。
.對應性
以令人賞心悅目的全彩圖,搭配簡明精準的專業術語解釋;中英對照快速掌握術語英語。
.易讀性
以圖解形式講述新能源汽車的原理與構造,直觀且易於掌握,無任何基礎也能輕鬆學習。
可作為學習汽車技術的參考書、工具書,
亦適合汽車專業的師生、汽車技術人員、汽車維修人員以及汽車愛好者使用!
-
第 1 章 新能源汽車分類
-
1.1 電動汽車
-
1.1.1 純電動汽車
-
1.1.2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
1.1.3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
-
1.2 燃氣汽車
-
1.2.1 壓縮天然氣汽車
-
1.2.2 液化天然氣汽車
-
1.2.3 液化石油氣汽車
-
-
1.3 醇類汽車
-
1.4 生物柴油汽車
-
-
第 2 章 新能源汽車馬達
-
2.1 直流馬達
-
2.1.1 直流馬達結構
-
2.1.2 直流馬達工作原理
-
-
2.2 交流感應馬達
-
2.2.1 交流感應馬達結構
-
2.2.2 交流感應馬達工作原理
-
-
2.3 永磁同步馬達
-
2.3.1 永磁同步馬達結構
-
2.3.2 永磁同步馬達工作原理
-
-
2.4 開關磁阻馬達
-
2.4.1 開關磁阻馬達結構
-
2.4.2 開關磁阻馬達工作原理
-
-
2.5 輪框馬達
-
2.6 馬達冷卻系統
-
-
第 3 章 新能源汽車電池
-
3.1 鋰離子電池
-
3.1.1 鋰離子電池的結構
-
3.1.2 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
-
-
3.2 鎳氫電池
-
3.2.1 鎳氫電池的結構
-
3.2.2 鎳氫電池的工作原理
-
-
3.3 燃料電池
-
3.3.1 燃料電池結構
-
3.3.2 燃料電池工作原理
-
-
3.4 超級電容
-
3.4.1 超級電容器結構
-
3.4.2 超級電容器工作原理
-
-
3.5 飛輪電池
-
3.5.1 飛輪電池結構
-
3.5.2 飛輪電池工作原理
-
3.5.3 飛輪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
-
-
第 4 章 純電動汽車
-
4.1 概述
-
4.1.1 純電動汽車組成
-
4.1.2 純電動汽車充電系統
-
-
4.2 特斯拉純電動汽車
-
4.2.1 特斯拉純電動汽車 Model S
-
4.2.2 特斯拉純電動汽車 Model 3
-
-
4.3 福斯 ID.4 純電動 SUV
-
4.3.1 ID.4 簡介
-
4.3.2 ID.4 動力系統
-
4.3.3 ID.4 高壓線路
-
4.3.4 ID.4 驅動馬達
-
4.3.5 ID.4 功率和控制電子裝置
-
4.3.6 ID.4 單速變速箱
-
4.3.7 ID.4 高壓電池
-
4.3.8 ID.4 高壓充電器
-
4.3.9 ID.4 DC/DC 轉換器
-
4.3.10 ID.4 電動空調壓縮機
-
4.3.11 ID.4 PTC 加熱器
-
4.3.12 ID.4 高壓加熱器
-
4.3.13 ID.4 底盤
-
4.3.14 ID.4 煞車系統
-
-
4.4 奧迪 e-tron 純電動 SUV
-
4.4.1 e-tron 電驅動系統
-
4.4.2 e-tron 驅動馬達
-
4.4.3 e-tron 動力傳動系統
-
4.4.4 e-tron 馬達冷卻系統
-
4.4.5 e-tron 功率電子裝置
-
4.4.6 e-tron 高壓電池
-
4.4.7 e-tron 充電系統
-
4.4.8 e-tron 煞車系統
-
4.4.9 e-tron 熱能管理系統
-
-
-
第 5 章 混合動力汽車
-
5.1 豐田 Corolla 雙擎轎車
-
5.1.1 Corolla 雙擎轎車簡介
-
5.1.2 豐田混合動力系統
-
5.1.3 Corolla 雙擎引擎
-
5.1.4 Corolla 雙擎傳動軸
-
5.1.5 Corolla 雙擎電子換擋系統
-
5.1.6 Corolla 雙擎馬達
-
5.1.7 Corolla 雙擎高壓電池
-
5.1.8 Corolla 雙擎動力控制系統
-
5.1.9 Corolla 雙擎動力控制單元
-
5.1.10 Corolla 雙擎煞車系統
-
5.1.11 Corolla 雙擎轉向系統
-
5.1.12 Corolla 雙擎空調系統
-
-
5.2 雅哥混合動力汽車
-
5.2.1 雅哥混合動力系統組成
-
5.2.2 雅哥混合動力系統工作模式
-
5.2.3 雅哥混合動力汽車引擎
-
5.2.4 雅哥混合動力汽車電驅動系統
-
5.2.5 雅哥混合動力汽車電子無級變速箱
-
5.2.6 雅哥混合動力汽車線控換擋
-
5.2.7 雅哥混合動力汽車煞車系統
-
5.2.8 雅哥混合動力汽車電動空調
-
-
-
第 6 章 燃料電池汽車
-
6.1 概述
-
6.2 Mirai 燃料電池汽車
-
6.2.1 燃料電池
-
6.2.2 燃料電池堆
-
6.2.3 燃料電池輔助系統
-
6.2.4 高壓儲氫罐
-
6.2.5 高壓電池
-
6.2.6 升壓器
-
6.2.7 驅動馬達
-
6.2.8 工作原理
-
-
-
第 7 章 天然氣汽車
-
7.1 概述
-
7.2 奧迪 A4 Avant g-tron 天然氣汽車
-
7.2.1 加油孔
-
7.2.2 帶有濾清器的止回閥
-
7.2.3 氣瓶和汽油箱
-
7.2.4 壓縮天然氣氣瓶
-
7.2.5 氣瓶關斷閥總成
-
7.2.6 氣體壓力調節器
-
7.2.7 機械式卸壓閥
-
7.2.8 噴氣嘴
-
-
-
第 8 章 液化石油氣汽車
-
8.1 概述
-
8.2 Golf 液化石油氣汽車
-
8.2.1 LPG 供給系統
-
8.2.2 儲氣瓶
-
8.2.3 LPG 氣瓶集成閥
-
8.2.4 蒸發器
-
8.2.5 氣體模式高壓閥
-
8.2.6 燃氣過濾器
-
8.2.7 燃氣軌
-
8.2.8 噴氣嘴
-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