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張愛玲的電影史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5/01/16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863877837
電影是最完全的藝術表達方式,更有影響力,更能浸入境界,從四面八方包圍。──張愛玲以張愛玲為核心的華語電影史,再現她一生對電影的熱愛,以及曾經投注心力,卻少見討論的十多部電影劇本。張愛玲的劇本比小說更通俗易懂,多是以愛情為主題的輕鬆浪漫喜劇,充分展現她幽默睿智的一面,大量借鑑歐美電影元素,為華語電影的發展帶來深厚影響,更是一九六○年代香港電影的幕後功臣。 日本的華語電影史研究者河本美紀自稱是「非正統張迷」,她看了張愛玲編寫的電影《情場如戰場》、《六月新娘》和《小兒女》而迷上了張愛玲的另一面,在影片首映相隔半世紀之後,成為她最忠實的影迷。她去上海參觀了張愛玲故居和老電影院,到香港看遍張愛玲參與的電影與舞台劇,仔細翻查上海、香港、台灣、美國和新加坡等地的報章雜誌,以及各地館藏張愛玲文獻諸多未曾公開的檔案資料,逐字逐句比對不同語言的文本,完成這部將近三十萬字的《張愛玲的電影史》。 二○二三年《張愛玲の映画史》在日本出版,河本美紀親自翻譯成中文,選擇在台灣推出中文版,希望最懂張愛玲的華語讀者,也記得她對電影的愛。
-
導論 張愛玲與電影
-
一 作為小說家的張愛玲
-
二 作為電影編劇的張愛玲
-
三 目的和結構
-
-
第一章 一個影迷的經歷──一九三〇年代
-
一 出生在電影之城
-
二 對好萊塢電影的迷戀
-
三 電影明星與動畫片
-
四 香港的大學生活
-
-
第二章 張愛玲活躍在日治時期上海
-
一 以影評人出道
-
二 觀看日本電影
-
三 如願成為小說家
-
-
第三章 身處一九四九年前後的上海文藝界
-
一 「戰後」時期的張愛玲
-
二 《不了情》(一九四七)
-
三 《太太萬歲》(一九四七)
-
四 上海電影業的重組
-
五 逃離萎縮的文化空間
-
-
第四章 離散者的電影──張愛玲與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的關係
-
一 宋淇與鄺文美
-
二 關於中國電影與蘇聯電影的記憶
-
三 香港影壇
-
四 新加坡的電影
-
五 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
六 在香港重逢的人們
-
七 張愛玲在美國的生活
-
-
第五章 浪漫喜劇片《情場如戰場》
-
一 《情場如戰場》(一九五七)的製作過程
-
二 將英國戲劇French Without Tears改編為《情場如戰場》(一九五七)
-
三 沿用・改編・創作
-
四 張愛玲創作的神經喜劇
-
-
第六章 浪漫喜劇片的變奏
-
一 《人財兩得》(一九五七)
-
二 早期《國際電影》中的張愛玲形象
-
三 《桃花運》(一九五九)
-
四 沒問世的作品
-
五 香港影壇中編劇的待遇問題
-
-
第七章 浪漫喜劇片《六月新娘》
-
一 《六月新娘》(一九六〇)與英國戲劇While the Sun Shines的比較
-
二 對《六月新娘》的沿用與改編
-
三 張愛玲原創的部分
-
四 劇本與電影的差異
-
五 張愛玲的電影劇本與小說的關係
-
-
第八章 置身香港電影業的糾紛中
-
一 美國西海岸的生活
-
二 前往臺灣、香港
-
三 搶拍《紅樓夢》
-
-
第九章 情境喜劇片──「南北」系列影片
-
一 宋淇編寫的影片《南北和》
-
二 《南北一家親》(一九六二)
-
三 《南北喜相逢》(一九六四)
-
-
第十章 傳播到東亞的好萊塢家庭通俗劇片《小兒女》
-
一 《小兒女》(一九六三)
-
二 好萊塢家庭通俗劇的視角
-
三 關於上海電影的回憶
-
-
第十一章 國語片的衰落和粵語片的崛起
-
一 電懋的衰落
-
二 《一曲難忘》(一九六四)
-
三 《香閨争覇戰》(未開拍)
-
四 電影劇本《魂歸離恨天》(未開拍)
-
五 晚期《國際電影》中張愛玲的形象
-
六 國語片的消亡
-
七 關於張愛玲和電影的補充內容
-
八 讓自己成為影片中的主角
-
- 結語
- 後記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