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黃河變遷史─清代至現代的治河主張:靳潘治河優劣×清代治河技術×民間方誌記載×河航利用主張……黃河流入近現代,千年的治水經驗匯流至此!

出版日期
2024/07/3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94567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於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
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瀦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
非諮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錢泳〈水學〉

▎黃河變遷至近現代
  《黃河變遷史》卷四研究了清代至抗戰前黃河變遷及治理,詳細探討了清代的河防策略及技術,並追溯自辛亥革命至抗戰前黃河治理的發展與變化。書中收錄了豐富的史料和專家見解,為研究黃河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新穎的視角。

▎清代的河防
  本卷首先深入比較了清代兩位著名河務專家靳輔與潘季馴的治河功績。靳輔以其穩健的河防措施和務實的治理方法,為黃河治河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潘季馴則以大膽的改道策略聞名。此部分還探討了清代初期治河的不同意見,詳細分析了改道後的各種治河主張,以及清代治河技術的發展。書中揭示了清代治河的行政機構運作和資源浪費情況,並記錄了道光二十三年大水的官方報告,展現了當時治理黃河的困難與挑戰。

▎辛亥革命至抗戰前的變遷
  第十五節涵蓋了自辛亥革命至抗戰前二十多年間的黃河治理情況。此期內,河患頻發,各種治河方案層出不窮,當時的政府和專家們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本書整理了這段時間內的河患表,系統分析了黃河治理的具體發展與變化,並探討了這一時期內的治河主張,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歷史脈絡和深入的理解。

▎黃河變遷總論
  最後一節對整個研究進行了總結,梳理了從清代至抗戰前黃河治理的主要經驗與教訓。書末附錄部分則提供了關於賈魯、惠濟二河的防洪和交通利用的專家見解,討論了黃河源頭問題,並列出參考書目及地名索引,方便讀者查閱。此外,附圖部分生動直觀地展示了黃河及其支流的變遷,為讀者提供了直觀的參考資料。

【本書特色】:
本書是《黃河變遷史》之卷四,深入探討清代至抗戰前黃河治理的歷史與技術,詳細比較了靳輔與潘季馴的治河策略,揭示清代河防技術與行政運作的實情。辛亥革命至抗戰前的治理變遷部分,提供了豐富的史料與專家見解,更收錄防洪與交通利用建議、地名索引,配有直觀的附圖,為研究黃河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新穎視角。
  • 第十四節(下) 清代的河防
    • 二、靳輔比潘季馴如何?
    • 三、清代初期治河的意見
      • (1)溝洫法[024]
      • (2)引淮入江
      • (3)河南分洩
      • (4)兩河輪替互用
    • 四、改道後治河的主張
      • (1)三路出海
      • (2)復故道
      • (3)減水
      • (4)測量地勢高低另闢新道
      • (5)疏濬或浚海口
      • (6)築堤束水
      • (7)開直河彎
      • (8)移上源流向南海
      • (9)讓地
      • (10)盧法爾的條陳
    • 五、清人治河的技術
      • (1)挑水壩
      • (2)木龍
      • (3)掃和掃料
      • (4)石堤
      • (5)拋碎石或拋磚
      • (6)放淤
      • (7)谷坊等
      • (8)稀柳
      • (9)塞串溝
      • (10)浚船、混江龍等
      • (11)水報和水志等
      • (12)測繪河圖
      • (13)捕獾
      • (14)其他
    • 六、清代治河的行政
    • 七、清代河工的浪費
    • 八、道光二十三年大水的官方文報
  • 第十五節 自辛亥革命至抗戰前
    • 一、河患表
    • 二、二十多年間有什麼發展
      • (1)水文測量
      • (2)測繪河圖
      • (3)堵口方法
      • (4)抽水和虹吸
      • (5)加速報汛
    • 三、這期內治河的主張
      • (1)雨和雨量
      • (2)暴漲暴落
      • (3)泥沙分析
      • (4)脆弱環節
  • 第十六節 結論
  • 附錄
    • 一、關於利用賈魯、惠濟二河來臨時防洪和將來交通的管見
    • 二、河源問題
      • (1)河源
      • (2)星宿海
      • (3)查靈海或扎凌淖爾
      • (4)鄂靈海或鄂凌淖爾
      • (5)喀喇渠
      • (6)多渠
      • (7)直合拉個渠
      • (8)括魯公喀魯峰及巴顏和欠山
      • (9)左謨馬朗
      • (10)哈姜鹽池
    • 三、參考書目
      • 秦前及秦
      • 兩漢至六朝
      • 金元明
      • 一九一二年以後
    • 四、地名摘要索引
      • 二畫
      • 三畫
      • 四畫
      • 五畫
      • 六畫
      • 七畫
      • 八畫
      • 九畫
      • 十畫
      • 十一畫
      • 十二畫
      • 十三畫
      • 十四畫
      • 十五畫
      • 十六畫
      • 十七畫
      • 十八畫
      • 十九畫
      • 二十畫
      • 二十一畫
      • 二十二畫
      • 二十四畫
      • 二十五畫
  • 附圖
  • 編後記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