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遺珍重現,歷史收藏的藝術與價值:從帝王至文人,收藏如何塑造歷史與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3/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9406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深掘中國古代收藏藝術及其文化價值
探討收藏背後的動機,揭示收藏品的多重意義
走進帝王、文人的收藏世界,見證歷史的豐富面貌
分析收藏品的真偽,揭露收藏市場的內幕
現代的收藏挑戰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

【尋寶之旅】
──收藏的起源與動機
這本書開啟了一段探尋歷史寶藏的奇妙之旅。作者從收藏概說開始,深入探討收藏行為背後的文化意涵和人類心理。從古代帝王、文人到普通百姓,每一個藏家的收藏動機都反映了他們對美、知識和歷史的渴望。不僅探究了藏品的多重價值,還分析了收藏行為如何在時間的洪流中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紐帶。

【時代的印記】
──收藏與文化的相互影響
作者將焦點轉向歷史上著名的收藏家和他們的珍貴收藏。從「後來視今猶視昔」的帝王藏品,如徽宗的「三寶」及乾隆皇帝的龐大藏品,到「定心肯為微物起」的文人收藏故事,如蘇軾的墨硯收藏。這些故事不僅展示了收藏品如何展現其時代的文化和藝術趨勢,還揭示了收藏如何影響和塑造了我們對過去的理解。透過這些故事,讀者能感受到收藏品是歷史和文化的活生生記錄。

【古物新生】
──收藏品的發掘與辨識
作者帶領我們進入了藏品的發掘和辨識領域。從秦始皇陵兵馬俑的驚人出土到紅山文化的發現,這些例子不僅說明了如何透過科學方法揭示藏品的歷史價值,還展示了收藏品如何幫助我們重建過去的社會和文化面貌。作者對於收藏品真偽的辨識也提供了深入的分析,讓讀者能夠理解專家是如何區分真假,以及這對保存歷史真實性的重要性。

【文物與現代】
──收藏的當代意義與挑戰
在最後一部分,作者探討了收藏在當代社會的角色和面臨的挑戰。從藏品的經濟價值到作偽和文物保護的問題,深入剖析了收藏品該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持續發揮其重要作用。透過對敦煌遺產的保護、故宮文物的南遷等事件的分析,強調了保護和保存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這使得《遺珍重現》不僅是一部歷史和藝術的紀錄,也是一本對當代收藏行為和文化保護提出深思熟慮見解的作品。書中對於收藏品的經濟、文化及學術價值的全面探討,使其成為任何對歷史收藏、藝術鑑賞及文化遺產感興趣者的必讀之作。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中國古代收藏文化的著作。書中不僅記述了從帝王到文人的收藏故事,還揭示了收藏品如何在不同時代反映社會與文化的變遷,展示了收藏品對於理解歷史的重要性。本書提供了一個全面而獨特的角度來理解收藏藝術的深層價值,是讓對歷史、藝術和文化遺產感興趣的讀者有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學術之旅。
  • 第一章 收藏的開端
    • 第一節 好古敏求在方寸,煙雲過眼看收藏—收藏概說
      • 藏家與收藏動機
      • 藏品與收藏價值
      • 收藏行為
    • 第二節 朝廷廣開獻書路,謁者求遍東西浙—獻書和獻瑞
      • 書籍的徵獻
      • 四方獻瑞
    • 第三節 千年埋無人問,一朝重現天下聞—藏品的發掘和辨識
      • 地下軍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土
      • 風雨迷途──明定陵的發掘
      • 龍的祖先──紅山文化的發現
  • 第二章 收藏的歷史
    • 第一節 後來視今猶視昔,過眼百世如風燈—古代帝王的收藏故事
      • 蕭繹焚書
      • 李世民與《蘭亭序》
      • 徽宗「三寶」:書畫、道藏和「花石綱」
      • 「第一頑主」乾隆皇帝的收藏
    • 第二節 一生當著幾兩屐,定心肯為微物起—古代文人的收藏故事
      • 蘇軾的墨硯收藏
      • 趙明誠夫婦與《金石錄》
      • 端方的收藏故事
    • 第三節 祭酒高才辨龍骨,學者藉以話殷商—甲骨卜辭的發現與研究
  • 第三章 藏品的價值與保護
    • 第一節 壁上墨君不解語,見之尚可消百憂—藏品的藝術價值
    • 第二節 滄桑轉瞬誰能識,但為春秋紀廢興—藏品的歷史價值
      • 古代文物與社會生活描繪
      • 青銅銘文與歷史事件記敘
      • 古代家具與發揮居飲食再現
    • 第三節 聖賢已死成灰土,棄杖猶得化鄧林—藏品的學術研究價值
    • 第四節 舉世爭稱鄴瓦堅,一枚不換百金頒—藏品的經濟價值
    • 第五節 收藏終恐非吾物,寶劍銀鉤有時失—藏品的變遷、收納和保護
      • 傳國玉璽
      • 斯坦因與敦煌
      • 故宮文物南遷
  • 第四章 收藏中的作偽
    • 第一節 近來好事工作偽,片瓦輒欲誇香姜—作偽的出現
    • 第二節 誰雲攘攘皆為利,世間尚有米元章—作偽的動機
      • 慕古
      • 牟利
      • 造奇
    • 第三節 虎頭摹寫稱一品,宵小變詐有幾何—書畫作偽的方法
      • 臨摹仿製
      • 偷梁換柱
      • 改頭換面
      • 憑空偽造
    • 第四節 擬古作偽一時發揮,是非功過後人評—作偽的評價
      • 假未必不如真
      • 破壞真跡令人痛心
  • 第五章 收藏例說
    • 第一節 書藏福地辟,畫積翰苑立鴻都—古籍和書畫收藏
      • 古籍收藏
      • 書畫收藏
    • 第二節 三代鐘鼎今為寶,二田圭璧古稱奇—青銅器和玉器收藏
      • 青銅器收藏
      • 玉器收藏
    • 第三節 巧剜明月染春水,妙削花梨退秋風—陶瓷和家具收藏
      • 陶瓷收藏
      • 家具收藏
    • 第四節 體像乾坤能使鬼,面敷玲瓏可傳情—錢幣和郵票收藏
      • 錢幣收藏
      • 郵票收藏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