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拼圖二二八

出版日期
2019/07/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2768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為時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儀深自1991年起投身二二八事件研究以來的重要論文集錄,全書共分七章,作者藉由梳理個人二二八事件學術研究歷程起始,於首章先行簡介作者研究小史,其後第二至七章,分就事件原因、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之角色、事件期間南京政府的處置、事件後政府的清算、事件性質的定位、二二八事件的紀念與台灣民族主義等議題,進行深入淺出的歸納與分析,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二二八事件相關議題的讀者,本書為必讀之好書。
  • 序 薛化元
  • 自序 陳儀深
  • 第一章 緒論:我的二二八研究小史
    • 一、1991年與史丹佛大學結緣
    • 二、撰寫第一篇二二八研究的論文
    • 三、隨著九○年代的情勢發展做研究
    • 四、為什麼蔣介石應負最大的責任
    • 五、「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及衍生的官司問題
    • 六、個人與朱浤源的官司
    • 七、《濁水溪畔二二八》
    • 八、籌辦「共生音樂節」
    • 九、結語
    • 附表 陳儀深歷年發表二二八相關著作一覽表
  • 第二章 論台灣二二八事件的原因
    • 一、前言
    • 二、二二八事件的三階段
    • 三、有關「暴動原因」的各種說法分析
    • 四、屠殺原因分析
    • 五、原因與責任的關聯(兼結論)
  • 第三章 再探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關於其政治立場與角色功能的評估
    • 一、前言
    • 二、問題提出與概念界定
    • 三、處委會的台灣人立場與官民立場
    • 四、處委會是放火的,或是滅火的?
    • 五、派系鬥爭對二二八事件的影響有多大?
    • 六、結論
  • 第四章 南京政府對台灣二二八事件的處置——著重於蔣介石責任的分析
    • 一、前言
    • 二、微弱的監督機制
    • 三、國防部長白崇禧赴台「宣慰」
    • 四、最大責任者: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
    • 五、結論
  • 第五章 秋後算帳——二二八事件中的「綏靖」與「清鄉」
    • 一、前言
    • 二、「綏靖」、「清鄉」釋義
    • 三、各綏靖區的執行概況
    • 四、幾點綜合分析
    • 五、結論
  • 第六章 族群衝突、官逼民反與報復屠殺——論二二八事件的性質定位
    • 一、前言
    • 二、「起義」、「革命」、「叛亂」不適用的理由
    • 三、族群衝突的面向
    • 四、「官逼民反說」的解釋力及其限制
    • 五、報復性屠殺
    • 六、結論
  • 第七章 代結論:「紀念二二八」與台灣民族主義——以日本、美國的台獨運動為中心
    • 一、前言
    • 二、廖文毅的台獨志業與「二二八」
    • 三、留日「台灣青年」與二二八
    • 四、美國台獨運動與二二八
    • 五、結論
  • 附錄一 為何考證?如何解讀?——評論黃彰健著《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
    • 一、前言:黃彰健和他的「史學方法」
    • 二、高雄事件「真相」與彭孟緝的角色
    • 三、對所謂「新資料八種」的解讀
    • 四、對蔣渭川的褒揚、對王添灯的貶抑皆難以成立
    • 五、討論與結語
  • 附錄二 雲嘉二二八再探——口述史與檔案的對照研究
    • 一、前言
    • 二、「樟湖之戰」
    • 三、關於古坑、梅山交界的國軍伏擊事件
    • 四、嘉義市二二八敘事:「兩個陣營」圖像清晰
    • 五、討論與結語
  • 徵引書目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