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俄國史

出版日期
2004/04/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3978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俄羅斯以其廣大的國土、豐富的資源與眾多的人口,在世界舞台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際化日益加劇的未來,認識她的歷史可說是件重要的事。本書是一部以大俄羅斯民族為主,沿著河流從西北到南,再轉向東持續擴充,最後終於形成了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帝國的拓殖史;一方面以此歷史發展為經作直線式的敘述,另一方面再對其歷史中的關鍵性發展作專題性分析。從文化起源的爭論、商業重心的轉移、東正教的傳入、彼得大帝的西化政策、法律與農奴的生活及二月革命等各層次切入,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的理性報導與百姓生活的感性描繪,除可作為大學及研究所授課之用,也是幫助一般讀者了解俄羅斯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 【作者簡介】 賀允宜,江蘇省丹陽縣人,1949年來臺定居。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歷史研究所肄業;大學三年級時決定攻讀俄羅斯史,隨劉宗怡教授學習俄文;1962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攻讀,以俄羅斯史、亞洲史及近代歐洲史為主修,獲碩士及博士學位。俄羅斯近代思想史專家Theofanis Stavrou 即為其俄羅斯史授業良師。 1979年返國為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主開俄國史課程;同時在臺灣大學及輔仁大學兼課。1993年自美提早退休,返政治大學為專任教授,並在國際學院俄羅斯研究所擔任俄羅斯專題研究教授。在臺時的學術著作,刊載於《政大歷史學報》及《歷史月刊》。2002年屆齡退休,赴美居住,從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例之研究。
  • 代 序/狄奧梵尼斯‧司達夫若
  • 自 序/賀允宜
  • 導 讀
  • 第一章 俄羅斯文化的緣起與歷史發展的問題
    • 一、俄羅斯文化緣起的爭論
    • 二、《俄羅斯編年要錄》
    • 三、《俄羅斯編年要錄》對早期歷史的敘述
  • 第二章 基輔公國時代
    • 一、基輔公國的歷史
    • 二、基輔公國的經濟制度
    • 三、基輔公國的政治組織
    • 四、基輔公國的社會組織
    • 五、基輔公國的法律
    • 六、基輔公國的宗教
    • 七、基輔公國時期的文學
    • 八、基輔公國的衰亡
  • 第三章 莫斯科的興起
    • 一、興起的原因
    • 二、莫斯科公國的發展史
  • 第四章 莫斯科的文化與東正教
    • 一、莫斯科的新文化:修道院主義
    • 二、東正教內部的爭論及與君權的關係
    • 三、俄羅斯東正教思想的特色
    • 四、第三羅馬觀念的迷思
  • 第五章 混亂的時代
    • 一、朝代更替的危機:費多羅與戈督諾夫
    • 二、社會與經濟的危機
    • 三、僭偽者狄密錘
    • 四、「博亞」沙皇瓦西立.蘇伊斯基與外族侵擾
    • 五、波蘭入侵與混亂時代的終結
  • 第六章 羅曼諾夫王朝與新秩序
    • 一、羅曼諾夫王朝的建立
    • 二、對外關係
    • 三、全民大會
    • 四、行政組織
    • 五、法律:《烏羅貞尼》
    • 六、農奴制度的發展
    • 七、宗教改革與教會分裂
  • 第七章 彼得大帝
    • 一、費多爾三世(1676-1682)與繼承權的鬥爭
    • 二、早期的彼得與宮廷鬥爭
    • 三、考察歐洲
    • 四、開始專政與弭平「火槍軍團」叛亂
    • 五、對外關係與大西北之戰
    • 六、西化政策
    • 七、彼得的繼承問題
    • 八、彼得大帝的歷史評價
  • 第八章 「宮廷革命」時代:彼得大帝的繼承者
    • 一、凱薩琳一世
    • 二、彼得二世與安娜
    • 三、伊凡六世與伊麗莎白
    • 四、彼得三世
  • 第九章 凱薩琳大帝
    • 一、執政初期的開明改革
    • 二、普加切夫的叛亂
    • 三、優待貴族的改革政策
    • 四、農民地位再度下降
    • 五、凱薩琳時代的教育與文化
    • 六、凱薩琳的外交政策
    • 七、凱薩琳外交成就與其歷史地位
  • 第十章 保羅一世與亞歷山大一世
    • 一、保羅一世
    • 二、保羅一世之死
    • 三、亞歷山大一世
  • 第十一章 十二月革命
    • 一、十二月革命的肇因
    • 二、祕密會社
    • 三、「十二月革命」後的調查審判與執刑
    • 四、「十二月革命」的特別意義
  • 第十二章 尼古拉一世──「歐洲憲兵」
    • 一、尼古拉的個性
    • 二、控制思想的組織:第三部
    • 三、尼古拉的「法定正統」三信條
    • 四、尼古拉的改革
    • 五、尼古拉時代的外交
    • 六、克里米亞戰爭
  • 第十三章 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者
    • 一、廢除農奴制度與解放農奴
    • 二、廢除農奴制度的實行
    • 三、亞歷山大二世其他的改革
    • 四、亞歷山大二世的外交
  • 第十四章 俄羅斯文化的劇變
    • 一、思潮的轉變
    • 二、浪漫主義:亞歷山大.普希金與密開爾.列爾蒙托夫
    • 三、現實主義者的尼可萊.果戈里
    • 四、農奴解放與新興知識分子:尼古萊.車尼契夫斯基、狄密錘.比薩列夫
    • 五、知識分子與革命運動的醞釀
    • 六、民粹主義與到民間去的運動:密開爾.巴枯寧、彼得.拉夫若夫
    • 七、「土地與自由」與恐怖行動
  • 第十五章 亞歷山大三世與尼古拉二世早期
    • 一、亞歷山大三世
    • 二、尼古拉二世早期:自即位到日俄戰爭
  • 第十六章 帝國崩潰前的改革
    • 一、改革的急迫性
    • 二、「血腥的星期日」事件
    • 三、〈十月宣言〉與立憲運動
    • 四、政黨雛成
    • 五、〈基本法〉與議會體制的形成
    • 六、俄羅斯走向議會體制:第一屆「國家杜馬」
    • 七、彼得.斯投里平時代
    • 八、第四屆杜馬議會
  • 第十七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羅曼諾夫王朝的覆滅
    • 一、國際敵對陣營的形成
    • 二、巴爾幹半島危機的重現
    • 三、「七月危機」
    • 四、俄羅斯的國內動員與戰況
    • 五、尼古拉二世親任戰爭總司令與革命的醞釀
    • 六、拉斯普廷的興起與覆亡
    • 七、二月革命
  • 第十八章 從臨時政府到十月革命
    • 一、兩元化政體:臨時政府與蘇維埃的合作
    • 二、尼古拉二世的退位與羅曼諾夫皇朝的終結
    • 三、退位後的尼古拉二世
    • 四、臨時政府執政時期
    • 五、克倫司基
    • 六、柯尼洛夫事件
  • 第十九章 布爾什維克與十月革命
    • 一、布爾什維克的創導者:列寧及其思想的形成
    • 二、「社民黨」的分裂:布爾什維克派與孟什維克派
    • 三、布爾什維克派所主導的革命活動
    • 四、托洛斯基
    • 五、「全俄羅斯民主會議」與「前議會」:最後的聯合
    • 六、召開第二屆蘇維埃大會的爭議
    • 七、列寧與十月革命
    • 八、第二屆蘇維埃大會
  • 第二十章 終結篇:尼古拉家族的傾滅
    • 一、撲朔迷離的遇害事件
    • 二、從「沙皇鄉邸」到托勃司克:1917年3月-1918年4月
    • 三、最後的七十八日:「依帕帖夫宅」
    • 四、魂兮歸來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